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姚書志以"恰同學少年,以夢為馬,正崢嶸歲月,不負韶華"為題,與青年大學生暢談理想信念,用親切質樸的語言和鮮活風趣的故事,為150餘位陝科大學子上了一堂"有黨性、有景色、有餘香"的思政課。學習強國平臺對此進行了關注報導。
姚書志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針對學生的思想困惑,通過"一個理工男的文藝夢""轉型期的苦與樂"以及"好習慣的養成"等方面回應學生在專業選擇、學校發展現狀以及如何破解當代大學生的迷茫狀態等問題,為同學們掃清了思想陰霾,指明前進的方向。
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辯證看待專業的重要性姚書志指出,大學教育在於鍛鍊思維方式,為人生砌好"第一面牆",而專業學習,則是一塊敲門磚,讓你有機會在更廣闊的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但是沒有一條路是不需要努力的,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努力奮鬥必將有所成就。他將自己邁出大山第一次看到"西安的天空"經歷娓娓道來,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同學。他說,理想是最強的推動力,有堅定理想信念的人,才能認清人生的意義,才不會蹉跎歲月。成長的道路上唯有"理想"之火,能夠指引你在黑暗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直面發展問題,倡導學生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面對同學們提出學校硬體條件不足的問題,姚書志引導同學們理性看待學校轉型發展中的"苦與樂",指出學校正處於由"外延式"擴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的關鍵期,從"教學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攻堅期。學校快速發展,必然會面臨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因此改革中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來解決。他向同學們介紹了目前正在拔地而起的實驗樓、學生公寓建設工程,表示學校將通過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同學們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切實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克服消極習慣,勉勵學生重燃拼搏進取的勇氣通過分享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著作《活出最樂觀的自己》,姚書志語重心長地告訴同學們:"無助也是一種習慣性的,積極的心態也是一種習慣,必須拿出勇氣擺脫'習得性無助'。"他強調,人生要取得輝煌的成就一定要敢於和自己"過不去",走出舒適圈,善於抓人生機遇,積極迎接每一次挑戰。他通過講述自己對文學的愛好和不懈追求,勉勵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底線思維,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興趣愛好,不辜負自己在科大的青春歲月。
講座最後,姚書志與在場師生親切互動,解答了同學們的擇業之困、人生發展之惑,與同學們共同探討"詩與遠方"。他即興吟詠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引導同學們"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不拋棄、不放棄,讓青春在奮鬥中燦爛綻放",贏得了在場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
歷時兩個小時的講座,沒有晦澀枯燥的理論、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有的只是一位親切的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以及心與心的平等交流。這樣一堂"接地氣"的思政課,如春風化雨,聲聲入耳,句句入心。材料學院2019級研究生李曉藝在聽課結束後感慨地說:"姚書記的奮鬥經歷和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的一字一句親切生動,語重心長,讓我一下子明朗了很多,成長了很多!"
作為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陝西科技大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年來著力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有效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打造紅色情景劇、"黨課來了"、"湖畔講堂"等新渠道和新平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切實把思政課講到同學們的心坎上,激勵廣大師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愛國奮鬥裡砥礪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