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起床的效率咋樣?
是不是孩子總愛遲到?
是不是起床半小時,穿衣服二十分鐘,找上衣,找褲子,找襪子……
好不容易出門吃早飯,依舊拖拖拉拉,你變著花樣地給孩子做好吃的,依然不能激發孩子起床的動力,洗臉刷牙也是不情願。
每次當家長看著馬上就來不及到學校了,很快就要遲到的時候,家長就開始吼了。
這是你家的常態嗎?是不是孩子只要上學就得天天這樣喊著催著收拾整理自己?當孩子離開家住校的時候,自己能起得來嗎?總不能天天遲到啊?大人孩子的心情這樣每天都不好,這有什麼辦法?
凡事有因必有果,孩子賴床不起,我們先弄明白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起床。
是晚上睡得晚?還是睡眠時間不足?還是叫他起床的方式方法不對?幾招搞定「起床困難戶」,家長們學一下
首先是孩子睡眠不夠的情況下:
1.晚上按時作息
家長可以監督一下孩子,看看孩子現在是否是晚上睡得太晚了,孩子是否會玩電子產品到深夜,我們不能只是催促孩子睡覺,為了讓孩子睡覺我們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定早晨的鬧鐘為藉口,把手機留在自己身邊,普通的鬧鐘就足夠了。
2.睡眠質量也是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難以啟齒的問題,或者是孩子精神壓力大,孩子心裡藏了很多委屈等等。
孩子躺下輾轉反側的睡不著等情況,磨牙,說夢話等,家長要多操心一下。
如果是叫醒方法不對,我們不妨換種方法
我們喊孩子起床的時候,一般都是大聲的叫兩聲,認為聲音大,孩子就能聽見起來了,其實不是這樣的,聲音大了,孩子反而越會感到反感,甚至蒙上頭繼續睡。所以,我們要換種方法。
3.把吼叫換成抱抱。叫孩子起床的時候,我們不妨溫柔一點,越是著急越容易說錯話,越容易讓人反感,我們走到孩子的床前,和孩子說會話,幾句話孩子就能清醒過來, 因為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腦袋是在思考的。
4.或許是我們對孩子起床這件事太過焦慮了,導致我們經常嘮叨孩子,讓孩子學會了「逃避」這件事情。我們越催,孩子就越慢,甚至想躲進被窩,一句都不想聽你嘮叨。
5.我們還可以做好吃的飯菜,做得香香的,吸引孩子起床,對多數孩子這招是有用的。
6.如果我們孩子經常遲到或者經常卡點去,那你就把鬧鐘提前十到二十分鐘。
7.孩子長大了,慢慢的就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遲到,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管老師的責罰還是訓斥,都要自己承擔。讓孩子知道長此以往的後果。
如果孩子一直以來我們大人喊他起床,這是不行的,這樣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都是非常差的,我們要讓孩子形成靠自己的意識。
不能夠家長撥一撥,他就動一動。
8.制定作息時間表,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孩子習慣的體現,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制定完全按照此表進行。
好習慣的形成一般是需要21天,21天孩子就能形成一種好習慣,也就成為了一種日常性的活動,孩子也就不再感到束縛,不再感到困難。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形成習慣的這件事情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還要有耐心,也要適當的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