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1月15日,鄭州雲先生的兒子在期末考試中英語考出了100分的滿分成績,學校對在期末考試中英語成績優異的兒子獎勵了一張「英語之星」的獎狀。兒子拿回獎狀,一進家門就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大肆在全家人面前炫耀,雲先生一家高興極了,全家人聯合起來給了孩子1000元的獎勵。
網友看了新聞,直呼「這家長牛,三年級學生英語得個100分就給1000元的獎勵,那以後還有無數場考試,這家長該準備多少個一千元啊?再說這樣的獎勵有用嗎?孩子因此而驕傲了,以後成績一落千丈的時候有你家長叫苦的時候。」網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給孩子鼓勵,給以一定的物質刺激,是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但也容易讓他形成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1000元錢也不是小數字,若家長只獎勵不引導怎樣理財,還會讓孩子養成胡亂還錢,大手大腳的壞毛病,確實家長的做法欠妥。
教育是一門學問,給孩子錢財,還不如教會孩子理財,讓孩子做一個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在家長的溺愛和嬌慣中,讓孩子成為一個金錢的奴隸。
小孩子沒有固定的收入,更不具備成熟的金錢和理財方面的意識,雖然有強烈的消費要求和欲望,但缺乏熟練的理財能力。1000元的獎勵,在他們手裡只會在購買一些零食和無用的玩具中揮霍得一分不剩。久而久之,還會讓他不明白金錢來之不易的道理,更不會明白世上絕對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反而會養成愛虛榮,不知珍惜,貪財的壞習氣,這樣的孩子長大極易受騙,陷入債務危機。喜歡看新聞的網友,還記得那個愛慕虛榮,賣腎買蘋果手機的男孩嗎?還記得那個西安23歲陷入網絡借貸而輕生的花季女大學生嗎?在這個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裡,不會理財的孩子就不會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
那麼怎麼幫助孩子學會理財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堅持每天記帳,建立消費計劃。月前制定計劃,列出需要購買的物品及其錢數,然後月內按計劃執行。家長要監督孩子記錄每一筆開支,若遇到特殊情況的開支,必須在記清錢數的基礎上寫清事由。月後要進行匯總,看一看一共花了多少錢,是比計劃中的預算多了?還是少了?要做到心中有數。
金錢獎勵不如精神獎勵。現在社會許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這不是壞事。但如果為了孩子能夠進步,總拿金錢去刺激,這未必是好事。孩子物質上是滿足了,但精神上卻不一定能夠滿足,所以筆者是贊成家長用金錢去刺激、去鼓勵孩子進步的。
小學生期末考試英語考100分,家長獎勵一千元,筆者認為只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理財未必不是好事,但放手不管則會害了孩子還不自知,這樣的「牛」,還是手少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