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最動人的悼亡詞之一,與蘇東坡《江城子》並絕千古!

2020-12-11 讀書狗子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說到悼亡詩詞,想必大家一定會想起蘇東坡為亡妻所作的這首《江城子》,其中詞句至今讀來依然悲戚沉痛、感人至深。這首詞也因此傳唱千古,成為古今最感人的四大悼亡詩之一,也是宋詞中最感人的兩首悼亡詞之一。

而今天狗子要介紹的便是另外一首最感人的悼亡詞,便是下面這首賀鑄為亡妻所作的《半死桐》,堪與蘇東坡的《江城子》並絕千古:

半死桐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唐代詩人元稹有為亡妻作悼亡詩句「貧賤夫妻百事哀」,蓋因元稹妻韋氏本是相府千金,嫁與元稹後,甘與當時並未發跡的元稹共擔貧寒。然而當元稹仕途高升時,韋氏卻紅顏早逝,未能共享富貴。因而元稹才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之語。

而賀鑄與元稹頗有相似之處,賀鑄一生屈下撩,也頗貧寒。其妻趙氏則是當時皇族公爵家的千金,嫁給賀鑄後也是貧困度日,勤儉持家,夫妻二人感情極好。遺憾的是趙氏早逝,夫妻未能相伴一生。這首《半死桐》便是賀鑄悼亡妻子趙氏所作!

詞的上闋開篇便是「無理」之語: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重回蘇州,萬事皆非,當初同來蘇州,卻為何不能同歸呢?問的毫無道理,但正是這無理之詞,才更有情之極!緊接著詞人以「半死梧桐」、「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的喪偶,更顯悽涼孤獨!

下闋轉而以比興之語承接,既以原草露晞暗指妻子逝去,又寫出荒郊墳地的荒涼。而末兩句繼而直賦思懷:「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貧賤夫妻,伉儷情深,而如今只剩詞人獨衾難眠,對燈輾轉,卻再也沒有了當初深夜挑燈補衣的那個身影!

一句「誰復挑燈夜補衣」何其真摯、何其沉痛、何其哀婉悽絕,讀罷令人深為感動,不禁潸然淚下!賀鑄的這首悼亡詞,於真摯沉痛的情感中,還表達出夫妻患難甘苦的情感,相比之下,蘇東坡的《江城子》則無這點元素。

如此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也後代學者評價說:蘇東坡、賀鑄二詞長於潘安、元稹之詩,堪稱古今悼亡篇章雙璧,且論藝術性蘇東坡勝之,而論思想性則賀鑄詞稍優,可謂並絕千古矣!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焦點

  • 幾首被千古情種傳誦至今的悼亡古詩詞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嶽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這裡介紹元稹、蘇軾幾首被千古情種傳誦至今的悼亡古詩詞。
  • 蘇東坡和彌爾頓,不同時空、不同文化的悼亡,卻有著一樣的真摯
    這種不同,在悼亡詩這種「懷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體中表現的更為突出。祭祀哀悼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和民俗現象的象徵,由於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摯,所以也成為中西文學中承載眾多載體的文學主題之一。祭祀文學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會發展歷史和文學發展進程中,都有明顯的發展脈絡和具體記載,悼亡詩即是此類題材中的精華代表作之一。
  • 蘇東坡的濰坊之緣,清正愛民還留下一首千古第一悼亡詞
    蘇東坡任密州(今濰坊諸城)太守時,留下許多佳話。至今濰坊諸城的許多地名,例如:東坡路、東下坡村……仍以蘇東坡的名字命名。為了離他在濟南為官的弟弟蘇轍近一些,蘇東坡申請從江南調到了山東密州,從此結下了與濰坊諸城的一段緣分。
  • 皎潔明月,悠悠歲月:蘇軾千古第一悼亡詞,背後的愛情故事
    這首《江城子》被稱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夫人王弗所寫。令千百年來,無數人讀之淚下。這首詞背後的故事發生於宋仁宗時期。宋仁宗時,四川有個青神縣,縣裡有名勝中巖,巖下有一碧水灣,而灣邊就有一座書院,書院的先生名叫王方。
  • 五首著名的悼亡古詩詞,句句讓人落淚
    這首詞的作者賀鑄一刻也不曾忘記自己的妻子。當他重遊曾經和妻子一起遊覽過的地方,更是觸發了他的傷感之情。全詞寫得沉痛悲切,結尾處追憶他們過去共同生活中的日常細節,短短兩句,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極為動人。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蘇軾的「千古第一悼亡詞」悽婉哀傷,一字一淚!
    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八年正月恰是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詞之首
    蘇詞內容廣泛,題材新穎,除較多的政治抒懷詞、詠物抒情詞,還有一部分思親、念友的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初讀是在初中,當時僅是模糊覺得情真,詞好,找了個小本本抄下來。現在一轉眼大學都快畢業了,雖然愛情沒遇到幾次,但每每獨坐靜思時再細細體會其中真味,總是可以落下淚來。
  • 髮妻王弗:蘇軾,不要你「千古第一悼亡詞」,只願此生與你長相守
    自古悼亡詩,從詩經《綠衣》、《葛生》到潘嶽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對亡人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思念一直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即是文學史上第一首悼亡詞。
  • 賀鑄這首悼亡詞情意綿綿,完全可以比肩蘇軾《江城子》,同樣傷感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出可謂是震撼了北宋文壇,被稱為是千古第一悼亡詞,無人能夠超越,此詞一出餘詞皆廢,也就是說寫這一類的作品,後世沒有人能夠超越它,即使前面原本認為寫得不錯的作品,那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面前也是黯然失色。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被譽為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千古第一悼亡詞,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宋詞中少有人知的一首悼亡詞,一句「斷送一生憔悴」銷魂蝕骨!
    關於悼亡的古詩詞,狗子在歷史文章中曾介紹過幾首經典之作和冷門之作,如宋詞中的悼亡雙絕《江城子》和《半死桐》、元稹的《遣悲懷》、蘇東坡的《西江月》、李清照的《孤雁兒》、李煜的殘詞《謝新恩》、宋徽宗的《醉落魄》、還有極為虛偽的戴復古所作的《木蘭花慢》等等。
  • 賀鑄最傷感的一首詞,抒發對亡妻的思念,不輸蘇軾《江城子》!
    從文學角度來看,「悼亡」多歸詩詞,其主要還是悼念亡去的妻妾。在魏晉之前並無悼亡詩,西晉潘嶽為悼念亡妻寫下《悼亡詩三首》,開悼亡題材之先河。故悼亡詩詞多為作者即興抒情之作,字字發自肺腑,極為感人!宋代悼亡詞以蘇軾《江城子》最為經典,流傳也最為廣泛,被譽為是悼亡詩詞中的佳作。但賀鑄晚年寫下的這首《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情真意切、語深辭美、哀傷動人,在文學史上和潘嶽《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並稱為古代四大悼亡名篇。
  • 一首《江城子》寫盡他對髮妻的哀思
    蘇東坡的一生詩篇,最有名的有一篇叫做《江城子》。這首詞感人之深,堪稱「千古悼亡之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來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詩詞丨悼亡詩 中國古代四大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
    悼亡詩悼亡詩是中國古代的詩歌題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悼亡詩(一詞)始於晉代潘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全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悽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 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便是經典名句,千百年來無出其右
    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一句就令人潸然淚下、動容不已,這句絕唱千百年來無人超越,它是什麼?悼念的又是誰?作者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夜深人靜,百感交集。在說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它的作者蘇軾,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畫家,才華橫溢的他青年時期意氣風發、樂觀自信,從步入官場後,從一心追夢的少年逐漸變得患得患失、鬱鬱寡歡。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最走心的一首詞
    我一直避免推薦那些人盡皆知的古詩詞,但是,今天還是要推薦蘇軾這首無人不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因為這首詞寫得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電視劇《蘇東坡》中的王弗(林心如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蘇軾夢到了亡妻,寫了一首詞,是悼亡詞的開端,盡顯夫妻情深
    又過十年,這是蘇軾經歷過的一生間最黑暗的十年。他夢中忽憶,一個似曾相識的美麗面龐,依稀像是故人歸來。醒來後,再難掩淚,作下了這首千古名篇,《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 【東坡詩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教授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嶽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
  • 清明時節讀悽美悼亡詩:他們在文字中追憶愛人,闡述思念
    此時,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追憶愛人的悼亡詩也應運而生。《辭源》對悼亡詩解釋為:「潘嶽妻死,賦《悼亡》三首,後因稱喪妻為悼亡」。元稹為妻子韋叢創作了多首悼亡詩。其中《離思》其四成為千古名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繼潘嶽、元稹等人創作的悼亡詩之後,從宋朝開始悼亡題材進入了詞的創作領域,蘇軾為悼亡詞之首。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一生有兩任妻子,一位侍妾。蘇軾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王弗十六歲時便嫁給了蘇軾。
  • 千古絕唱——納蘭性德的悼亡詞
    蘇軾曾為髮妻王弗寫下了一篇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豁達。而納蘭性德對悼亡詞的創作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的作用。他的悼亡詞數量之多,這是前人所沒有的。他與妻盧氏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