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ai利用人物靜態圖片打造逼真的3D虛擬頭像 保證像到連親媽都...

2020-12-20 速途網

Loom.ai利用人物靜態圖片打造逼真的3D虛擬頭像 保證像到連親媽都分不出來

作者 靈火 2016年12月19日21:31 速途網

  2012年一部叫《刀劍神域》的日本動漫火遍了大半個世界,在這部動漫作品裡主人公桐人藉助著一款VR設備進入了虛幻世界與女主亞絲娜談了一場跨越虛擬與現實界限的戀愛。

  但試想假如沒有一開始就掃描了所有玩家的真身這個前提的存在。那麼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看到的亞絲娜形象也許是這樣的(畢竟你哪知道對方會選什麼形象)…

  你覺得他們還能戀愛嗎?

  可是目前像Oculus Social、AltspaceVR、vTime這些已知的VR社交平臺都存在一個通病——每個人都的化身都不怎麼像人。

  這種情況導致你在和對方交互的過程中根本不清楚這個人究竟是誰,就像這樣:

  近日,一家加州初創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 3D 模型軟體 Loom.ai ,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根據用戶 2D 平面照片,生成 3D
頭像。

  值得一提的是,Loom.ai所生成的3D頭像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開發初衷

  當問及為何會開發這樣一項技術時,曾在盧卡斯電影公司,為《加勒比海盜》和《復仇者聯盟》做特效的Loom.ai創始人Kiran Bhat
表示,我們認為需要把用戶帶入到(虛擬空間)體驗之中。

  員工頭像全部採用3D建模

  這意味著,要找到一種把普通用戶像電影演員那樣數位化的方式(但不能那麼貴)。

  於是,Kiran Bhat和視覺特效藝術家 Mahesh Ramasu
bramanian開始了這項研究。由於使用人群定位為普通消費者,那麼產品本身就不能和專業數位化設備一樣既佔空間又難於駕馭。

  最終他們才有了將照片掃描技術和A.I技術合二為一的想法,研究之初他們給這一研究項目起了一個代號——Loom.ai。

  功能

  據該團隊介紹,Loom.ai的核心技術是A.I.算法。通過提前錄入的人體面部肌肉技術數據,Loom.ai可以找到2D圖片中人物面部對應的肌肉組的位置。然後通過深度計算將原本看不到的部分還原出來。

  該公司表示,Loom.ai能做到:

  1、媲美 3D 掃描的的視覺保真度

  2、頭像是可動的,像動畫人物一樣

  3、算法生成的 3A 級面部肌肉,自動契合不同臉型

  4、頭像可以通過嘴巴、眼睛、面部肌肉的活動做出各種表情,表現豐富的情感

  5、去除照片光線。生成的頭像可以融入各種光線環境,產生不同光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Loom.ai生成的3D頭像的眼睛部位採用了該團隊自主研發的高頻段掃描建模技術,可以最大程度真實還原照片中眼睛的樣貌。

  俗話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Loom.ai在人眼刻畫方面的出色表現還是值得點讚的。另外, Loom.ai
不僅可以做高仿真的細節,還能讓頭像高度虛擬化,成為可愛的動漫人物。

  應用前景

  從公布的消息來看團隊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表情包,由Loom.ai生成的3D 頭像目前可以表現傷心、快樂、憤怒和好奇這四種情緒。

  用戶可以通過 Sketchfab (一個 3D
模型的展示、分享網站)來查看生成的頭像,並將其應用在相應的3D虛擬世界中的合成動畫場景和交互動態。

  除此之外,Kiran Bhat在採訪中表示,目前Loom.ai 將許可給第三方公司使用,讓他們把 3D
頭像功能加入自己的VR平臺。而且目前已經有不少平臺在進行合作,比如Facebook。

  在速途網看來,Loom.ai技術可以實現真人的3D建模,這對於遊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眾所周知,除了VR遊戲之外像《第二人生》、《WOW
》和《九陰真經》這些社交類主機遊戲裡面的人物角色幾乎也是一模一樣的,如果能讓玩家用自己的「真面目」遊戲,也應該會更受歡迎吧?

  《九陽真經》人物

  利用3D掃描來重建高仿真3D人物模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由於受到技術的限制這一技術遲遲未被應用在個人消費者的身上,畢竟這樣的成本實在太高,而Loom.ai技術恰好打破了這一尷尬局面。

相關焦點

  • 虛擬人物也有小情緒!迪士尼研發深度語義面部模型,讓表情更豐富
    如今,動畫特效師已經可以快速製作出高清、逼真的3D人臉,但是人類微表情中的微妙區別,仍難以摹擬。 就以微笑為例,你可以輕鬆分辨出,身邊熟悉的朋友是因為開心真正地大笑,還是只是敷衍應酬的假笑,但要讓虛擬人物面部能表達出這種因為情緒產生的細微區別,並不容易。
  • 頭像暗示人物性格?你的頭像是動漫人物?女生也會用動漫頭像?
    眾所周知,喜歡二次元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歡找一些精美的動漫圖片用作自己各類app上的頭像,而現在網上也是出現了許多這種從頭像來判別個人性格的文章,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真的能從頭像上知道些什麼嗎?首先,我們在各類app上註冊時,基本上都要選一張圖片用作自己的頭像,作為自己的代表。頭像的作用即是直觀的讓別人了解號主並做一個大致的判斷,可以說是虛擬的第一印象。既然如此,大家對頭像的要求一般也是嚴格的,那麼為何這麼多人使用動漫頭像呢?
  • 喚醒靜態2D圖像!3D重構技術為AR、VR帶來新機遇
    上個月,來自華盛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項實驗性技術,該技術可以直接從靜態2D圖像中剪切出字符,並將其轉換為3D動畫。在AR媒體內容中,你就可以看到該剪切出的內容融入現實世界中的圖景了。這種2D照片喚醒方法適用於照片、海報,甚至是塗鴉,整個過程就像是將生命注入到木偶中一樣,在AR技術下,這些原本屬於平面中的形象能夠在3D現實世界中自由地行走、奔跑。
  • AI驅動,多形態「數字人」如何推動數字時代變革?
    在2019年數博會上,《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及暢銷書《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發表了以「數字孿生,鏡像世界」為主題的演講,演講中凱文·凱利描繪了對未來20年數字世界的想像:在未來的世界裡,真實世界裡的每個東西都會有一個晶片,整個世界都將被數位化,一切都將在虛擬數字世界裡有一個複製品,像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 PAINT 3D,連小學生都能學會的三維設計大殺器
    其實最棒的,是 PAINT 3D 自帶了一系列炒雞可愛貼紙庫,我們可以用來直接賦予到模型上。這個時候選中頭像點擊製作貼紙。這一切都在PAINT 3D 裡面不復存在!PAINT 3D 一共提供了9種默認光照濾鏡。即點即用!!效果屌到飛起!
  • 打造虛擬IP信手拈來:百度大腦視頻人臉融合產品上線
    近日,百度大腦開放平臺上線視頻人臉融合產品,用戶可通過人臉編輯技術,定製化生成非常接近真人的虛擬人臉圖,並可高保真地替換已有視頻素材中的形象。背靠百度大腦開放平臺領先的圖形圖像AI技術,這一產品解決了廣告創意、互動娛樂、遊戲影視等行業打造虛擬IP被高門檻要求拒之門外的痛點,同時又可以規避肖像權與隱私權風險,應用前景廣闊。
  • JYP女團ITZY推出虛擬人物形象,評價兩極分化,她最不像!
    現在的組合都喜歡搞概念,很多組合為了體現高科技感,都會為組合成員設計虛擬人物。最近出道的SM新女團Aespa就是走AI概念,四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虛擬人物。作為韓國娛樂三大巨頭之一的JYP也緊跟潮流。黃禮志的虛擬人物形象與她本人如出一轍,她的真實「建模臉」。除了黃禮志的虛擬人物形象跟現實如出一轍,主唱LIA的虛擬人物形象也更本人很相似。LIA本人的身材十分優越,飽滿的頭型和直角肩。虛擬人物在這些細節上也做得十分逼真,花了不少心思,也獲得了網友的好評。
  • 影樓不教你的攝影乾貨,如何拍人物頭像、半身像與全身像
    拍攝人物頭像的基礎知識與技巧學習在拍攝人物頭像的時候,通過調整人物坐的方向以及頭部面對的方向。也就是讓人物側身坐,讓頭部面向攝影師。讓肩部一前一後,突破了平時正面拍攝人物那種平面無立體的感覺。因為人物的頭像是側面的,所以眼睛也會形成一前一後。我們在對焦的時候一定要把焦點對焦在前面的眼睛上,保證前面的眼睛拍攝的清晰。頭像拍攝最重要的是對人五官的把握,拍攝時,將對焦點置於人物的眼睛上,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眼神,使人物頭像攝影作品更生動。
  • 人到中年,越是貴氣的女人,就連頭像都獨一無二
    有氣質的人即使是上了年紀氣質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消失,貴氣的女人即使是到了中年,也依舊會比同齡人看起來高貴一些。微信是一款交友軟體,這款軟體現在很流行,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現在都在使用它,人到中年,越是貴氣的女人,就連微信頭像都很特別。
  • 實驗課 | 用sweethome3d 和sketchfab 打造虛擬互動現場
    在當前抗擊新冠疫情,高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背景下,我們證據科學技術實驗課程也採取了網上虛擬仿真實驗的方式,讓大家學習掌握相應知識點。
  • 奇幻的街頭3D立體畫欣賞
    如今街頭3d立體畫已經遍布世界,在很多地方,在街頭上,你隨處可以見到一些優秀的街頭3d立體畫。藝術家驚人的創作令人震撼。在圖集中,你將看到來自世界各地最優秀、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街頭3d立體畫。3d立體畫是利用平面透視的原理,製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令參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景物立體、細膩、逼真,以假亂真,這些驚人的3d立體畫栩栩如生,紙上的動物仿佛真的一樣,欣賞著它們就猶如身臨其境,太夢幻了。迷幻的3d畫在平面上展示出匪夷所思的立體效果。
  • 一張圖片就能快速生成3D角色
    只需要一張頭像照片,就能實時生成3D數字人類角色,自帶面部表情變形,身體骨骼!角色身體調整項多達1000+,可以隨意調整面部、身材造型,絕對是3d動畫、遊戲角色模型利器!整個過程從Jpeg頭像照片到動態模型只需要9分鐘的時間!這聽上去是不是很瘋狂?我們的建模師難道要被AI取代了嗎?
  • 華盛頓大學&FB最新成果:平面人物秒變3D模式,還會動
    3D模式,圖片中的人物可以從平面中「跑出來」,動起來。如果再結合虛擬實境技術,那麼畫面中的人會真的出現在你面前。技術效果展示有了這項技術,那些小哥哥、小姐姐甚至動漫人物都不再只是固定在某一姿勢的靜態人物,他們會被喚醒,走出照片穿越人群,奔向你。
  • 9款令人驚嘆的HTML5 3D動畫應用
    ,小夥伴們都要驚呆了。6、純CSS3繪製可愛的蚱蜢 還有眨眼動畫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利用純CSS3繪製的蚱蜢動畫,非常可愛,之前我們也分享過很多利用純CSS3繪製的人物、動物等很有特點的效果,比如純CSS3繪製可愛小男孩動畫、純CSS3
  • 2D變3D,視角隨意換,神還原高清立體感,還是不用3D建模的那種
    十三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看到這張恐龍化石的動態圖片,你肯定會認為是用視頻截出來的吧?然而真相卻是——完全由靜態圖片生成!這就是來自伯克利大學和谷歌的最新研究:NeRF,只需要輸入少量靜態圖片,就能做到多視角的逼真3D效果。還需要專門說明的是,這項研究的代碼和數據,也都已經開源。
  • 3D列印頭顱骨灰盒:複製死者形象 面部細節逼真
    3D列印頭顱骨灰盒:複製死者形象 面部細節逼真 2014-11-23 10:42:13他們利用面部識別軟體,掃描兩個不同角度的照片就能列印出3D人像。  有兩張照片即可  該公司的官網上有這樣一段介紹:「人頭的製作採用最新技術,塑造出完美的死者形象。用照片和特殊的面部識別軟體能將您心愛人的二維照片變成三維立體雕像,並捕捉最細微的細節。」
  • 雲南小夥創作3D樹脂魚太過逼真 饞得貓舔盆子
    一個在膠水裡畫金魚呈現3d逼真效果畫的視頻走紅網絡。87年的作者凌迅從事樹脂畫有8年時間,樹脂畫是利用膠水幹了後在上面作畫,每幹一層畫一層,最終疊出立體的效果。凌先生表示畫的比較多的是水生生物的題材,看起來比較有靈動感,最貴的一幅能賣到幾萬元。因為要等膠水凝固,所以每天只能畫一層,耗時最長的一幅畫用了一年時間。由於畫太過逼真,家裡的貓看了以為是真魚,經常會用爪子抓或者用嘴舔。
  • Facebook的AI識菜譜,把皮卡丘認成了煎蛋……|技術前沿洞察
    給定一張食物圖片,AI 系統會先判斷它包含哪些食材和配料,進而以圖片、食材和配料表為條件,推導出它們的加工方式,最後根據加工方式的可能性從高到低排列,形成很多份菜譜。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AI 系統可以接受和分析任何圖片。比如上傳個月亮圖片,被識別成「家常煎餅」,上傳個iPhone,被當成「家常冰凝膠」,至於皮卡丘,則被當成了「煎蛋」。。。
  • 如何為AR/VR設計創作3D人物全息圖
    可定製虛擬化身從卡通風格到類人風格,虛擬化身(有時稱為合成人類)是我們人類在數字空間中的對應定製角色。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我們最為熟悉的例子包括Bitmoji、蘋果的Memoji和Facebook Avatars。但實際上,你可以發現一系列的公司都有把虛擬化身用於AR/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