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音樂類的節目真的是越來越多,比如《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雖然都非常受觀眾們喜歡,但有些評委的點評很讓人接受不了,更有人表示,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內幕。這種質疑聲越來越多,觀眾們越是希望看到一些大咖能夠站在舞臺上,如此一來,便能夠突出節目的權威性,真實性。
之前有好多人說,希望張學友能夠參加《我是歌手》這一節目,有他在,肯定能轟動全場的。實際上,很多音樂節目都向他發出過邀約,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有不懂事的網友表示,張學友一定是年紀大了,跟不上音樂主流了,如果參加音樂節目得不到好的名次,肯定打臉的,所以寧可不參加。
對於這種網友,真的太讓人無語了。居然會有人質疑張學友的實力?在93年時一張《吻別》的專輯就已打破了華語唱片在臺灣的總銷量,而後成為了四大天王之一,他的每一場演唱會都座無虛席,有些跑路多年的逃犯為了聽張學友的歌聲,不惜鋌而走險趕往演唱會,這已經說明了一切,歌神的稱號是白得的嗎?
其實,張學友對此也有過回應,稱自己不參加音樂類選秀節目有著很多的原因,首先,本身就是比賽出身的,一場比賽接一場比賽,一路走來非常累,如今歲數大了還得再比賽,完全受不了。其次,很多評委自己未必全都懂,還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對歌手們指指點點,而且說話太尖酸刻薄了,完全不在乎臺上歌手們的感受。張學友表示,自己說不出那些尖酸刻薄的話,心腸太軟。
最後張學友提到的這一點,讓人無比地欽佩。他說,音樂是有感而發的,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唱作風格,所以歌手之間沒必要非要分個你高我低,這是一件特別沒有意義的事情。
而這,也是張學友對音樂的理解。是啊,歌手在唱歌時都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有些評委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卻一直批評歌手所唱的歌曲不夠好,這有道理嗎?真正的靈魂歌手,站在舞臺上唱出動人的旋律,唱出自己的感情,這已經非常值得尊敬了,真沒必要被評個等級。倘若遇到歌手們實力相近的情況,更讓人頭疼。
之前那些說張學友怕砸招牌不參加節目的網友們可以閉嘴了,質疑張學友,表明還不了解張學友的實力。他的經典歌曲實在是太多了,他低沉的聲線讓人著迷,特別是他的顫音,質量真的非常高,一般人是模仿不來的。他無需激情吶喊,無需狂飆高音,就讓人感受到音樂裡的真情實感,這是一種魔力,唯獨張學友所有。他這種巔峰,難有歌手能跨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