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西安對外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陝西省中小企業投融資促進會和九三學社西安市委三建支社共同舉辦的西安國營黃河機器製造廠子弟學校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演出50周年紀念會在西安錦翔熗鍋城隆重舉行。參加此次活動的既有主辦方的領導,也有黃河中學的原校長、老師和曾經的演職人員,共計50餘人參加了座談。
七十年代初,西安黃河子弟學校組織了一群由學生排練和演出的整場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他們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因陋就簡,以廢代新,人人動手,同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以最低的代價完成了該劇的排練,促成了西安市乃至陝西省唯一的非專業團體的專業演出,將這部融匯了西方芭蕾舞藝術與中國革命歷史題材以及民族舞蹈元素為一體的舞劇《紅色娘子軍》搬上了舞臺,並使之走進了西安各學校、各部隊、各工廠和企事業單位,演出達百餘場。舞劇《紅色娘子軍》以其完美的創作編排與真切的藝術感染力紅遍西安古都,至今依然令人回味無窮。
當天下午的紀念會上,幾十年不見的同學們競相登臺表演,傾情奉獻,一起追憶那段激情、感人而又難忘的歲月,不但表達了他們自己對於這部經典劇作的敬意,也使現場氣氛高潮迭起。為了表彰他們的奉獻精神,西安對外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臧寶珠、陝西省中小企業投融資促進會秘書長趙曉舟、九三學社西安市委秘書長封蒨、支社主委姜書傑、劇組學生代表吳金光等分別向當年參加演出活動的老師和學生頒發了紀念證書。
這些年過花甲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感謝黨和政府對他們的肯定,今後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發揮餘熱,將《紅色娘子軍》精神代代相傳下去,教育子孫後代為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紅》劇劇組代表付卜岱的發言,代表了大家的心聲。
各位來賓、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非常激動來參加這一次座談會,也圓了多年的一個心願。我代表高73屆講幾句話,我們共有11位同學,在各屆中人數不多也不少,今天來參會的有五位,我們當中夏堅芬演的是小戰士,寇普中和我演過小龐。五十年再聚首,從少年到白頭。由於年代的限制,沒有留下什麼影像和文字資料,那就讓我們拉開記憶的帷幕,回放當年紅劇組活動的一些場景吧!
我們要懷念龐建培校長和駱坤和老師,是他們領導和組織了這個劇組,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大家受到他們教誨至深,影響長遠,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們的發起和奉獻就沒有劇組的成功。我們要感謝吳春輝老師的道具組,王山民老師的舞美組,趙乃庚老師的音響組,張慧椿老師對演員的選拔和訓練,還有電工師傅趙家政,他們都為劇組的有效運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功不可沒。我們還想念白雪揚同學,他是一位寬厚、知心的大哥,為大家樹立了榜樣,他飾演的角色也是很逼真的。我們還要致敬幾位主演同學,他們肩上責任重、動作難度大、關注度高,壓力不小,他們對表演精益求精、持之以恆、一貫到底,為演出的成功起到了推動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回顧劇組昔日的輝煌,那青春時光的故事就像萬泉注水緩緩流淌,清冽地令人留戀和感動。對我們這個劇組我有三個方面的感受:
一、紅劇組是個初心一致的團隊
1970年前後學校把我們這些從11、12歲到15、16歲的七個年級的小學生、初中生組織起來學習、排練紅劇。在西安兒童劇團,我們借住在小寨小學的教室裡,以課桌為床鋪,到劇團跟隨剛從北京學習回來的老師(演員)學習,他們邊排演邊給我們教,特別是王重生老師,個子不高,為人和藹,專業全面,對我們這些零基礎的學生認真耐心地輔導,使我們得以快速提升,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記憶。
在校園我們練功、排演,全身心投入,互幫互教,大帶小老帶新,不怕流汗、流淚和傷痛甚至流血,包括女同學練芭蕾吃了不少苦都堅持了下來。在當時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在短時間內製作出了服裝道具布景燈光音響等,連排出了全劇,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令人驚嘆!在舞臺上,大家全神貫注配合默契,在服裝化妝組、道具布景燈光組、音響效果組的保證下成功演出,大家一起裝臺、卸臺,搬運上車,雖然勞累但是快樂幸福的。
二、紅劇組的演出影響是巨大的
一群中小學生排演出了芭蕾舞全劇,應該說是難以想像的,也是十分罕見的,因為專業劇團都不容易做到,我們竟然將它普及了、拿下了。我們的演出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我們的社會演出在華山俱樂部、在慶華俱樂部、在邊家村俱樂部、在紡織城工人俱樂部等的演出,用舞臺藝術的形式宣傳毛澤東思想、傳播正能量,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
我們的部隊演出:在臨潼47軍軍部、在窯村機場、在三原飛彈學院、在蒲城駐軍部隊、在興平駐軍部隊等。黃河廠作為一家軍工單位,為部隊服務,關係緊密,有著擁軍傳統,我們慰問演出的成功,得到戰士們的熱情鼓勵,體現了軍民團結一家親。
我們的外賓演出:在人民大廈的舞臺為外賓演出,得到外賓的讚賞;在西大街鐘樓下迎接西哈努克親王訪問,大家帶妝起舞,起到了西安市的一個窗口作用。(1970.11.16,十萬市民夾道歡迎,西捎門機場)
三、紅劇組是出人才的團隊
我們當學生努力讀書,我們當演員傾注全力排演,紅劇的精神及在劇組受到的教育浸潤著我們成長。畢業後在不同的崗位上勤奮工作。恢復高考我們有同學當年就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體育學院、上海外國語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師範專科學校等,成為了首屆77級大學生;更多的同學讀函授、上電大、夜大、職大,去培訓、去進修,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適應社會發展和要求,成長為單位的中堅力量,我們之中有:中小學骨幹教師、教授、工程師、軍官、海外學人、創業者、公務員、中層幹部、司局級領導等,在社會轉型中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同學們,曾經的學生時代是很遙遠的事,突然發現年輕是很久以前的事,時光不經用,抬眼已然多半生。現在大家都退休了,每天都是自由的日子,可以快樂地享受時代帶來的紅利,可以有尊嚴地享受我們奮鬥創造的勞動成果,去健步、愛舞蹈、高歌唱、吟詩書、遊河山、品美食、善學習。
讓我們繼續堅持紅劇的精神,不忘初心,勇敢向前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