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羨慕別人,應該怎麼辦呢?

2020-12-18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孩子總是羨慕別人的吃穿玩具,應該如何引導呢?

有讀者朋友問橙子:孩子長大了,開始知道羨慕別人了,看到小夥伴有什麼好吃的和好玩的玩具,就一臉的渴望,眼巴巴的看著人家,這種情況要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的一段童年回憶:

那是我大概四五歲的時候,跟媽媽去公共浴池洗澡,出來在穿衣服的時候,旁邊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一個小女孩在喝酸奶,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當時那種酸奶剛剛上市,廣告滿天飛,我還從來沒有喝過,於是特別好奇也特別饞,就盯著那個喝酸奶的小孩一直看,那個小孩也明顯注意到我的目光,於是就一邊喝著酸奶一邊哼著歌一邊故意在我旁邊轉來轉去,非常享受這種羨慕。

這個場面當然被我媽注意到了,她有點看不下去,於是去小賣部給我買了瓶汽水,希望我能收斂一點(那個小賣部只賣汽水),我卻完全沒辦法領悟我媽的意思,一邊喝汽水一邊不停的抱怨,這個不好喝很辣,然後視線繼續追著那個喝酸奶的小孩跑。

於是我媽再也受不了了,劈手就是一個耳光打在我臉上,這是她在我記憶當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我的臉……其實不是很疼但是我很受傷,因為當時的我實在搞不明白,我犯了啥錯?我覺得我很乖啊,雖然很想喝,我也並沒有真的開口要酸奶啊?好吧,其實是想有點暗示啦,但是你不想給我買也沒關係啊,為啥要打我呢?

直到我成年之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終於可以明白一點,我媽當年扇出那個耳光的心情:我的孩子看到別人家好東西就流哈喇子,沒家教,沒出息,太丟人現眼了!

可是對於那個四五歲的我來說,則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被懲罰,「那個小孩手裡的酸奶看起來很好喝,我也很想要喝」這是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只是表達出這種想法而已,這也不行嗎?

雖然不太明白為什麼,可我從那一刻開始知道:羨慕喜歡別人東西的這種想法是不能隨便表現出來的,大人發現了要非常生氣的!

可是我會因此停止羨慕別人嗎?當然不會,小夥伴手裡永遠都會有我沒見過的新鮮玩意,對我產生致命的吸引力,只不過我再也不敢讓任何人知道了,表面上會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私下裡則會自己想點小辦法:

譬如說去討好小夥伴,和對方關係搞好了,就可以有資格嘗一下摸一下了

譬如說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吃一點點,偷拿來玩兩下

譬如說想盡一切方法弄到錢,坐公交儘量的逃票,掏家裡的硬幣存錢罐,順一點麻將桌上散落的零錢,去買一直惦記的東西

……

嗯,這種佔小便宜的事我小時候全都幹過,不要以為一個又乖又聽話只喜歡看書的老實孩子,內心裡沒有陰暗的小秘密哦!

只不過後來長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可以支配,另外發現如果自己考試考得好,或者過生日的時候,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和媽媽提要求。這樣絕大多數欲望通過努力都可以得到滿足,也就不用偷偷摸摸的搞小動作了。

又長大了一些,我終於才弄懂,當時讓我媽暴怒的,並不是「羨慕」這件事本身,而是「在外人面前表露出羨慕的情緒」。

人在社會中要想像個好人,被人尊重被人喜歡被人信任,總是要做很多表面功夫,而「隱藏自己的欲望」,則是最基礎的一種修養。懂得控制欲望的人,總是令人放心和尊敬的。如果不懂得控制欲望,赤裸裸的把貪婪寫在臉上,就顯得沒尊嚴沒骨氣不體面,讓人笑話。

但是小孩子哪裡懂這麼複雜的東西呢?他們還沒有社會化,根本不明白成年人世界裡的那些關於「面子」的彎彎繞繞,孩子的想法很單純:我看見了,我喜歡了,我想要了,我就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了,這是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在做的事情,所以他們會正大光明的去看著別人的東西流口水,或者簡單直接地和父母提出要求:媽媽我也要那個!

所以,對於「公然表露羨慕別人」這件事,父母和孩子的感覺是錯位的。

孩子覺得這只不過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媽媽我要XX」的問題,他們只關心是「我到底能不能擁有」。而在父母眼裡,這多半就變成了禮貌問題,教養問題乃至體面問題。

如果你因為感到沒面子而斥責孩子,孩子多半是搞不明白你生氣的邏輯的,他要麼會覺得自己沒錯,下次依然會追著別人羨慕,要麼會像我小時候一樣,因為羨慕別人而感到羞恥,但是卻無法壓抑渴望,回頭自己暗搓搓偷偷摸摸的去找機會過癮解饞。

大人忙著讓孩子學會去隱藏欲望,卻總是不記得去教會讓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欲望。

所以,當你的孩子開始公然羨慕別人手裡的好吃的好玩的,請不要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給你帶來的羞恥感上,而是要意識到,教育孩子管理欲望的時候到了,不要讓你的孩子缺課:

首先,正視欲望,對孩子羨慕的情緒表示理解,並且和他討論,為什麼你會喜歡這個東西呢?

你喜歡小姐姐的那個小裙子是嗎?是真的很漂亮唉!你覺得哪裡最好看呢?因為上面有個彩虹小馬是嘛?

你想要吃那個冰激凌嗎?看起來是挺好吃的哈,我也覺得很饞。天氣很熱啊,你想要吃點甜甜的涼涼的東西是嗎?

你喜歡那個弟弟的小汽車是嗎?看起來是很酷哦!咱們家裡有差不多的,但是這個花紋的你沒見過,感覺很新鮮是嗎?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並非一定想要擁有那個東西,只是對那個東西很感興趣,想要和人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已。就這樣和他們盡興的討論一下,他們就覺得過癮了,很快就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想要了。

那如果孩子在被理解之後,依然表示自己很想要怎麼辦?

有些雞湯文章會勸你儘量力所能及的滿足孩子的所有物質願望,理由是當孩子內心都充斥滿足感,自然就會不再有渴望的執念。

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它漏了一個前提——你確定那個要啥有啥的孩子真的有「被滿足」的感覺嗎?來得太容易東西總是會讓人不知道珍惜的,當滿足變得廉價泛濫,孩子就沒有滿足感了。

其實有些時候,孩子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或者只是看別人都有自己要跟風,便纏著父母要,可買到手裡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就扔到一邊吃灰,這樣浪費還在其次,最重要的後果是讓孩子學不會管理自己的欲望:因為被過度滿足,孩子不曾辨別過自己真正的需求所在,很容易行事錯亂:不知道如何評估價值和取捨,容易為自己並不喜歡的東西付出巨大代價,卻錯過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

所以,我們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去識別自己的渴望的程度,這個東西你到底是發自內心的想要,還只是一時衝動和跟風?

當你決定要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一定要給他設置一些限制,小孩子可以設置買東西的次數,識數的大孩子可以設置每月零花錢制度,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用的資源是有限的,用完了就要等下一次,你要好好想想,一定要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哦!孩子會在這個取捨的過程中,慢慢獲得管理欲望的能力——在龐雜混亂的欲望中理順出一個輕重緩急,捨棄掉那看似吸引人但可有可無的需求,滿足對自己最重要的那個願望。

當然,父母頭痛的永遠都是需要拒絕孩子的情況,其實讓孩子接受拒絕並沒有很難,之前寫過文章,講如何拒絕孩子《如何拒絕孩子,才不是壞媽媽?》這裡不重複了

另外孩子有時候的想法是很不切實際,不管不顧的,他可能會羨慕其他小朋友家的大房子,一屋子高級玩具,或者私家車,或者羨慕別人可以到什麼地方去旅行,這類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些父母聽到這些羨慕會有被刺痛的感覺,要麼覺得自己沒能力滿足孩子這些願望很失敗,要麼會批評孩子太貪心,要的太多。

其實不要過度解讀了,孩子只是純粹的感嘆一下,哎呀有哪些可真好!並且用想像力腦補一下自己有的話會如何,僅此而已。你只要附和著孩子說說,表示同意他的感受,孩子就會開開心心的,並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那些而難過或不依不饒。

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羨慕別人,孩子也是一樣,只要這種羨慕不要成為執念,就是一種很健康的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明白,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羨慕一下可以,可每個人身處的條件是不一樣的,這種差別往往只是運氣造成的,不是任何人的錯。別人家肯定有別人家的好處,但是自己的身邊同樣也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啊!想一下自己擁有的美好,心理也就平衡了。

其實小孩子對物質是最不敏感的,父母的愛和關心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別人家的東西和條件,他雖然會喜歡,但是讓他換個父母,去當別人家的孩子他也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其實特別在意和重視物質條件的,明明就是大人自己,只要大人不要把這種「有錢=幸福」觀念傳遞給孩子,孩子根本就不會在意自己家的物質條件好不好。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是會有父母會糾結孩子在外人面前流露出的羨慕表情,會讓人感到羞恥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是最好解決的,只需要事後告訴一下孩子:一直盯著別人手裡的東西看,還大聲嚷嚷,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你是有禮貌的好孩子,不要這樣做。下次如果看到喜歡的東西,過來小聲點告訴媽媽就可以啦!無論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和媽媽說。

其實孩子流露出羨慕的神情,有時是情不自禁,有時也是故意的向父母表達需求,只是因為怕直接提出來會被批評,所以用一種間接隱晦的方式表達。如果孩子平時提出要求都能不被責怪的話,他也不必那麼彎彎繞繞,扭扭捏捏了。我們當父母的,不要否定孩子的欲望,答應還是拒絕是另一個問題,至少要鼓勵孩子把需求向你誠實的表達出來。

不然的話,孩子想要個東西,你不讓他表達,他的「想要」也不會消失掉,憋久了成心病,要不然自己亂搞,要不然找其他人要,反正不會是什麼好事。

總而言之,孩子有物質欲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不能好好商量的,讓孩子明白,這世間很多美好的東西,你看了喜歡並渴望得到,是很正常的反應,沒有必要因此感到羞恥和罪惡。

只不過我們總是要受到現實各種條件的限制,註定不可能得到所有美好的東西,有一些過於昂貴沒辦法承擔,有一些多了有害需要適度,有一些時機不對需要等待,還有一些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代價才能得到……

還有些東西,註定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得到,那也是必然會遇到的人生遺憾。

對於一時沒辦法得到的東西,我們可以努力去爭取,可以耐心的等待,也可以想辦法用其他方式代替,或者乾脆試著去忘記它,轉而關注一些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你依然會是一個滿足而幸福的人。

別讓你的孩子,在離家上大學之後,才開始面對物質欲望,然後不得不從頭學起,一不小心犯錯,就會出現校園貸這種難以彌補的事情。請在他還小,在你身邊,在所有情況都可控的情況下,就教會他逐漸認識和管理欲望,當他成年的時候,就可以以更成熟的姿態,有準備的進入社會這個欲望橫流的地方。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物慾,不被周圍人群影響,不被消費主義裹挾。這樣的孩子,必將擁有更開闊的人生格局,不是嘛!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羨慕別人的東西,父母需重視孩子可能衍生攀比的心理
    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達,現在還在的攀比更多樣化,更難滿足孩子全部的需求,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為什麼會攀比呢?你說別人像我說的,別人都穿耐克,阿迪呀,學校有六七個,要四五個穿的能穿得起;像我小時候,那我來個安踏行不行,我來個特步行不行,200元錢,你說那家裡也沒有,穿一個四五十塊錢兒的,穿兩天掉底兒了,穿兩天鞋,帶子怎麼斷的等等;自然我就有點自卑一樣,這是很正常的,說家庭困難會導致孩子跟別人攀比,有這樣的可能,不是絕對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看看別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懂事乖巧伶俐,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
  • 孩子貪吃,總是偷吃零食,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很多家中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有這種煩惱,孩子嘴饞總是要吃零食,而外面購買的零食並不乾淨,也沒什麼營養所以很多人都不會讓孩子吃這些零食,可是作為家中的神獸,父母不給吃就找爺爺奶奶,小孩子總有自己的辦法,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 你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自己,羨慕別人?
    你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自己,羨慕別人? 那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同時對別人的經歷也缺乏了解。 其實,你也是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還在讀書的可能羨慕你經濟獨立,情侶可能會羨慕單身自由,北上廣會羨慕小城鎮穩定…… 我們只是看到了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有自己生活中的閃光點,你嚮往別人的生活,說不定,別人也在嚮往你的生活。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陽光快樂,真正聰明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現在很多家長,要麼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多麼好,要麼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多麼陽光快樂,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上。但想讓自己的孩子陽光快樂,家長究竟應該怎麼才是對的,很多家長並不清楚。在這樣的氣氛中生活,潛移默化,孩子也會變得陽光快樂。我曾經有一個學生,總是和班裡的小夥伴發生矛盾,動不動就對別人非打即罵。一次,又因一些小事,他差點又和女同學動起手來,我把他帶到辦公室讓他冷靜一下。我說,男孩子要有紳士風度。
  • 不要羨慕別人,過好自己,讓別人來羨慕你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也許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小孩子羨慕大人的成熟,大人羨慕孩子的純真率直,普通人羨慕名人的卓越尊顯,名人們何曾不羨慕普通人的平凡簡單。羨慕之心,人皆有知。很多時候,我們是個遠視眼,總是遠遠的看著別人的生活,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幸福。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當孩子對別人產生羨慕情緒,你的回應方式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我發現最讓人崩潰,最糟心的,是當你看到孩子對於別人的東西眼中流露出一種名為羨慕的情緒的時候。,給他帶來自己曾經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是,面對孩子的「羨慕」,並不能單純地認為: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
  • 孩子嫉妒心理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還小,一些觀念還沒有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孩子會嫉妒。那麼孩子愛嫉妒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滋生一種錯誤的驕傲情緒,總是認為自己是最棒的,而一旦父母誇獎別人,就會變得無法接受,產生嫉妒心理。
  • 有人說,不要羨慕別人孩子,先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你同意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足可以說明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我認為家長更應該承擔起相關的責任,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是在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題主這句話「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先讓自己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這句話非常的對!
  • 在愛情中,我們為什麼總是羨慕別人的幸福?
    01愛情當中的女人都是不滿足的,總是感覺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戀愛比自己過得好,其實在你這樣看待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是用這樣來看待你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拿自己的缺陷與別人的長處比較,所以你才會總去羨慕別人的愛情是美好的。人都是這樣的,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壞的。心態對於一個人來說特別重要,每當自己擁有的都不去好好的珍惜,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
  • 當孩子羨慕別人時,父母的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格局
    可同時,我也發現孩子低下了頭,很明顯的委屈和難過。外婆還想繼續說,我攔住了她。因為我意識到外婆的那句話讓孩子受傷了,而我的反應也很不對:我們只是成人的思維。我理解外婆的初心是想教育孩子這樣羨慕別人不好,而且7歲該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了。我的羞恥感是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他這樣赤裸裸的想要,讓我很沒面子。
  •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怎麼辦?
    家長問: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要怎麼辦?首先,先解釋下為什麼父母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 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優秀怎麼辦?
    不知道你是不是那個聲名遠揚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是被比較的「自家的孩子」。同齡人的優秀總是會或多或少的給我們帶來壓力。這種和別人進行比較的方式,會讓我們忽略自身的價值,總是拿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去比較,總是只比較結果,忽略了過程。我們不清楚別人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所以直接比較結果是很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和自己比較。
  • 不要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行動起來,打造讓別人羨慕的聰明娃
    姥爺文化程度不高,是個高小水平,相當於現在的五六年級吧,但他認老理兒,常說:「別老羨慕人家,自己幹出個樣,讓別人羨慕咱。」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常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吟)」掛在嘴。我很小時,他就教一些古詩詞,但是他肚子裡的「墨水」不多,於是就教我背一些打油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黑狗變白狗,白狗身上腫。」後來找來一本舊識字課本,教我們讀上面的詩。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相信這種場景大家經常會遇到,某個家庭出了一位學霸,高考六百多分,被一流大學錄取,於是親朋好友一窩蜂都去咱們人家的孩子,反觀自家孩子,咋看咋不順眼。別人家孩子不光學習好,長得也精神,還懂禮貌,做事勤快,孝順長輩,哪哪都是好的,簡直完美無瑕。而自家孩子呢?
  • 「中安夜讀」你在羨慕別人時,別人也在羨慕你
    看著這一幕,開車的男士便把它隨手拍了下來,配文寫道:很羨慕這樣的愛情。但如果換個角度,在這對情侶眼中,又何嘗不羨慕那位男士呢?可以買一輛自己喜歡的車,每天開車上下班,不用再為風吹雨淋而煩惱。你看,人有時就是這麼奇怪,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羨慕別人。
  • 孩子總是不自主的使勁眨眼怎麼辦呢
    孩子總是不自主的使勁眨眼怎麼辦呢?很多寶爸寶媽發現自己的寶寶會搖頭,甚至撞頭,搖擺身體,這些現象在孩子6-8個月的時候屬於前庭自我刺激階段,會做出上跳,搖晃身體動作,有一部分嬰兒還會用頭去撞擊其他物體,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做好這3步,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他們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很多父母都非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同時他們覺得自己孩子還不夠優秀。
  • 孩子拖拖拉拉,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在這裡
    乾貨分享,歡迎關注後續可以重複查看哦~ 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疑問,孩子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搞清楚孩子拖拉的原因何在想想小的時候,家裡兄弟姊妹比較多,父母其實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管我們的,他們主要就是給我們吃飽穿暖,這其實已經夠他們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