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張曉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考上大學就能輕鬆一點了」「期末不掛科就行了」,這是部分大學生常說的話。不過,每當臨近期中,安慶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的學生們便會為各科考試緊張地複習著。周三下午公休時間和周末去教室「搶座位」自習也成為他們的常態。
從2000年開始,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便開始實施期中考試制度,一直堅持至今。這項制度籠括大一和大二的全部學生。安排老師出卷、監考、改卷、講題,將學生的成績排名後存檔,該學院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模式完全一樣。此外,此項成績將納入學生期末綜合成績計算,佔平時成績的三分之一。
在期中考試這項硬性規定背後,著重培養學生的危機感和讓學生認識自我並及時調整是關鍵。「考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抓手』,期中考試是為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何駿介紹。期中考試結束後,學院會把成績及時反饋給各班輔導員,由各班召開班會並由輔導員與成績滑落嚴重的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其最近動態,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鼓勵。表現不佳的同學,輔導員會與其父母取得聯繫,通過學校和家庭兩個渠道來「雙管齊下」。
談及為何一直堅持實施期中考試制度,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副院長張海表示,大學數學專業課學習通常有『1比2比4』的說法,這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1個小時,課前需要預習2個小時,課後需要花4個小時鞏固複習,由此可見數學學習的難度非常大。
同時,數學專業知識相關性非常強,一環扣一環,落下一節課就會很難跟上老師的進度。「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兩門課程是學院3個專業的基礎課,老師教學壓力大,學生任務繁重。期中考試是對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的檢驗,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老師調整教學方法,更對大一新生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起到了促進作用。」張海說。
每學期定期舉行的期中考試已然成為了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的學風建設特色。不少同學表示,期中考試這一制度在自己的學習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習的「勁頭」更足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16(2)班班長李凱現在已經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了,經歷過大學裡4次期中考試的他說:「剛進大學聽說有期中考試覺得挺不可思議的,但漸漸發現學期中間的一次檢測是很有必要的,我也逐漸適應了。期中考試能夠更好地幫助我自己了解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及時反思,以促進後半學期的學習。」
「以本為本,加強本科教學,期中考試也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四個回歸』以及要對大學生『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的要求,」張海和何駿均表示,學院會一直貫徹落實這項制度,今後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學院的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