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歡顏」是齊豫唱的歌,我很喜歡;也知道《歡顏》是部電影,卻一直都沒有看過。1979年的臺灣電影,在網上找到,電影名字介紹這欄這樣寫「歡顏(1979,臺灣懷舊文藝片)」。
如今反映那個年代的電影不少,但真正是在那個年代拍出來的東西,而又能流傳至今的卻是屈指可數。或許《歡顏》是一個代表,或許也是胡慧中本人的一座裡程碑。當年她剛大學畢業,拍了這部戲。之後就被大家那樣牢牢的記住。她的一顰一笑都刻畫在人們的心裡。一個演員或者一位歌手,只要他有一部電影或者一首歌曲深入到人們的心裡,他就可以那樣容易被人記住,或者給予關注。於是他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應該那個形象,但同時又渴望他能創新。那個時候胡慧中還在上高中,清純的差點就成了林青霞的接班人。
也許說起這部片子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主題歌齊豫的《橄欖樹》怕是沒人不知道了,開篇就是胡慧中抱著吉他在唱橄欖樹,那個光打的,跟聖女似的~齊豫的《橄欖樹》也憑藉這個拿了第16屆金馬獎榮獲"最佳電影插曲",第2屆香港電臺10大中文金曲。因為特別喜愛齊豫的兩首歌《橄欖樹》和《走在雨中》,在百度之後,驚喜地發現,若再加上首《歡顏》的話,原來這三首歌是同一部名叫《歡顏》的電影主題曲和插曲,經典的產生似乎總在無意之間的。隨之,我便對這部電影有個種莫名的期許。
如果說《歡顏》只成功捧紅了胡慧中的話,則是不確切的,因為它還捧紅了影片中未出現的第二女主角——齊豫。三首歌曲全由齊豫包辦,特別是《橄欖樹》之後更是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才女三毛作的詞讓每個在異鄉的華人都感受著思鄉的情懷。而我所更喜歡的是《走在雨中》,夜晚、下雨天,這首歌便是最愛,那說不盡的往事,如泣如訴,不經意間,悲從心中生,由此會想到過去,回憶往昔。唏噓、感嘆、悲歡等等因著歲月累積而無法釋懷的情愫,會讓你在這首歌中得到傾訴與對話,而且那情感又仿佛會通往無窮無盡的遠方,直至生命的盡頭。
影片的亮點集中在了三位主角和三首音樂上。胡慧中飾演的女主角時而地嫣然巧笑、時而地撅嘴皺眉,倔強純真的性情散發得淋漓盡致,當大學男友不幸車禍去世時,她的生活仿若陷入了一片昏暗,沒有了平時的生氣活力,一朵嬌豔之花仿佛失去了生機,枯萎了。而始終有兩個男人在關心和關注著她,一個是韓蘇這位可愛老頭扮演的齊盈父親,另一個是張震之父張國柱扮演的男主角。他們最終拯救了齊盈那顆瀕臨凋謝的心靈。《歡顏》算不上一部精緻的電影,不管是鏡頭焦距的變換還是鏡頭的剪切都略微粗糙,但是,劇中人物的服裝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知道,那是屬於一個年代的記憶。每一首歌曲的背後就有一個故事,我相信《歡顏》背後的電影正是這部影片,一個愛情的悲劇。
影片在最後,給觀眾留下一個懸念:齊盈再次出現在唱歌地方的時候,張治中又出現在那個角落的座位上。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不是繼續下去還是別的,這種結尾沒有設計更多的直接性而是為觀眾設置了更多想像的空間,自由去想像,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