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無王瀝川」,當網曝高以翔在錄製浙江衛視夜晚追跑真人秀《追我吧》猝死時,高以翔的粉絲和看過《遇見王瀝川》的人,都在惋惜再也見不到他這麼溫柔的人了。
事發突然,大家都在問「高以翔怎麼了」,一天之內微博熱搜榜從「高以翔怎麼了」變成了「高以翔去世」。批評和不滿瞬間湧向了浙江衛視。
網友們一邊在指責浙江衛視節目安全措施不到位,不重視藝人的情況。一邊也扒出來浙江衛視的過錯,趙麗穎不會遊泳在參加跑男時在水裡撲騰了好久沒人管,張杰參加王牌對王牌暈倒又被道具砸,鄧超錄製跑男手臂骨折。
在凌晨為了節目效果進行高強度追跑,節目錄製造成藝人死亡,這娛樂至死的年代,何嘗不是娛樂「致死」。
近幾年來,我們無數次聽到「娛樂至死」這一詞,許許多多的電視網絡節目,灌以人們大量娛樂、遊戲和其他感官刺激節目或內容,使他們。當人們在屏幕前樂呵呵地看著這些節目時,不僅讓自己沉浸其中、無暇思考,忘掉現實中的落魄境遇,更感嘆著明星網紅們的優秀與全能。而這背後藝人們的拼盡全力,節目組為了效果在冒多大的風險我們都不知道。高以翔的去世給了我們答案。
娛樂公司之間的競爭激烈,何炅節目曝出一個娛樂公司會一次性籤100個男生,一次籤10年,只要有一個自己就賺了,而其他人則雪藏排擠,被逼無奈湊夠違約金換自己的自由。而一個能夠出道的藝人,在出道之前更要經歷異常艱苦的訓練,接骨整容,也不一定能有機會讓大眾看到自己。韓國經紀人掌摑藝人的情況更是不少見。年輕女性更會被要求陪酒陪睡。
似乎在娛樂至死的年代裡,人們對有些黑粉藝人們的批評和辱罵已經習以為常,更有人覺得你是明星我說你兩句怎麼了,熱依扎的微博下面更有人評論說你怎麼不學學雪莉,而雪莉自殺後仍然有人惡語不斷。我們似乎在慢慢變得對藝人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噴藝人越來越覺得習以為常。
娛樂至死,最後的落腳點不應該是批判,也不是感慨世風日下,我們應該提高對各科媒介形態的認知,明確建設方式,讓它們發揮自己原本的作用,不因娛樂至死,造成娛樂至死。文/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