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以來,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部署,堅持把服務潛山市脫貧攻堅,作為學校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科學謀劃龍潭鄉漆鋪村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推進農村產業發展,不斷提升脫貧質效,全力建設成「生活好民風正村貌美」的新漆鋪。
一、進展情況
1.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學校一是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扶貧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決策,對扶貧工作隊進行宏觀指導;二是要求隊員們撲下身子、融入當地、「不做客」、「不當觀察員」,認真履責; 三是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統籌協調,共同做好對選派幹部的管理、監督,強化紀律約束;四是在學校內部加強宣傳,做好強力後援,為扶貧隊員們營造外派的良好氛圍,讓他們放心工作、盡心工作。
2.精心選派,夯實人才支撐。學校在全校範圍內廣泛宣傳動員,切實把德才兼備素質高、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優秀幹部作為派出人選。通過個人自薦和組織推薦的方式,學校派出了以榮獲省第三批選派幹部標兵的高道友教授為隊長、計宏亮為副隊長、程振鵬為扶貧專幹的三人扶貧工作隊,幫扶幹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為推進漆鋪村村出列、戶脫貧提供了堅強的幹部人才支撐。
3.深入調研,制定幫扶計劃。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幫扶」的總體要求,學校圍繞提升漆鋪村黨建水平、精準扶貧、「雙基」建設、產業發展等問題,組織黨員幹部和專家多次深入實地開展調研,與市、鄉黨委政府共商扶貧攻堅工作,並根據改善村居環境,做好美好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建好主導產業的總體思路,以文件形式制定了《中共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關於印發定點幫扶工作計劃的通知》,指導制定了《龍潭鄉漆鋪村三年發展規劃》《漆鋪村扶貧工作隊2017年駐村工作計劃》、《漆鋪村扶貧工作隊2018年駐村工作計劃》、《漆鋪村扶貧工作隊2019年駐村工作計劃》等規劃、計劃,從源頭提升了定點幫扶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為漆鋪村村出列、戶脫貧謀劃好藍圖。
二、工作成效
安慶潛山市龍潭鄉漆鋪村位於全市中部,天柱山後山,全村位於山頂,是一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村內戶籍人口2538人,但常住人口不足300人,全村村域總面積10平方公裡,共有耕地725畝,山場林地面9500畝。受地理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村主幹道及村組道路都為沙石路,道路狹窄、車輛通行不暢,村民出行基本靠走。截至2016年底,村民人均收入為5000餘元,村集體無任何收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自定點幫扶漆鋪村以來,漆鋪村群眾的民生大計就成為學校及全體師生的共同牽掛,面對漆鋪村群眾關於道路暢通、農飲便利、產業發展這三大期盼,學校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認識到位,措施紮實,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直接投入資金和物資110多萬支持漆鋪村建設。
2017年以來,漆鋪村累計完成了各類投資1600多萬元,在安慶市率先實現了寬帶全覆蓋、完成了農村電網的提升改造、完成村組道路建設14公裡、建成了5個自來水廠,完成了190萬元的高標農田和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了全新的村黨群活動中心,完成了村便民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維修改造,完成了光伏發電、高山茶園等產業項目的建設……。2018年村集體年收入已經達到11.3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的凝聚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忙著回鄉創業發展的人不斷湧現。地方黨委政府對漆鋪村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安慶日報、潛山電視臺、潛山先鋒網多次對漆鋪村的扶貧工作進行了報導,扶貧工作隊隊長高道友被評為了「潛山縣2017年度優秀扶貧工作者」。2018年,漆鋪村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的評估驗收。
三、經驗做法
1.築固「一個堡壘」,驅動內動力促攻堅
脫貧攻堅是新時代我黨所領導的偉大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大,千頭萬緒。要順利完成村出列、戶脫貧的光榮任務,其關鍵是在於要有一支組織信任、群眾擁護、作風過硬的黨員幹部隊伍。以黨建促扶貧、以黨建促發展,強化基層黨的組織就成為了首要的任務。2017年「七一」前夕,扶貧工作隊組織召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支部大會;十九大後,學校專門派出思政教育專家赴村為全體黨員做了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振興美麗鄉村》的黨課宣講;2018年「七一」期間,學校黨委撥出黨費支持漆鋪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在烈士陵園重溫誓詞,帶領全體黨員赴嶽西縣等地考察特色產業發展。激發了廣大黨員的熱情,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釋放正能量,轉變工作作風和社會風氣,為漆鋪村脫貧攻堅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2.打牢「兩個基礎」,優化軟實力強民生
隨著潛山市不斷加大對扶貧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學校和扶貧工作隊將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一系列群眾期盼的事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幫助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支持,並籌措50多萬元資金扶持漆鋪村補齊基礎設施短板。2017年,漆鋪村投入資金270多萬順利完成村內村組道路路面硬化工程7.8公裡,投入資金50萬元完成了800米小河流治理,投入資金140萬元完成了300畝高標農田項目水系改造工程,投入資金30多萬元完成18戶危房改造。2018年,投入資金380萬順利完成村主幹道道路硬化工程6.6公裡,投入資金70萬元新增5個50立方米水櫃,並鋪設直通農戶自來水管道,完成易地搬遷項目7戶,改造危房50餘戶……通過不懈努力,基本解決了「出行難」、「飲水難」、「生產生活條件差」等關鍵問題,並新建120平方米黨群活動中心,完成240平方米便民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的修繕工作,不斷完善村部及村民聚集點環境美化、亮化工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面對山區農民外出務工多這一特點,扶貧工作隊積極與市、鄉社會保障部門及企業聯繫,動員、組織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定期介紹務工就業信息;開通「夢裡漆鋪」微信公眾號,宣傳扶貧政策,發布各類信息,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村民自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水平。
3.緊抓「三大產業」,凝聚競爭力求發展
針對2016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是空白的情況,在上級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漆鋪村成立了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建成了60千瓦村集體光伏電站,並於2017年6月15日併網發電,但村財力無法承受該電站的建設負債。學校在聽取扶貧工作隊匯報後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會研究,一次性支援35萬元解決了資金缺口,確保電站每年為村集體帶來5.5萬元淨收入。通過多次調研、考察,幫助引進了潛山縣龍溪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漆鋪村發展茶葉及農特產品種植,並整合各項產業扶貧資金115萬元入股該公司分紅,為村集體每年增收6.9萬元,並示範帶動村民種養殖業發展,新增合作社、家庭農場12個,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動用工等方式帶動3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2019年,學校針對漆鋪村地處偏僻山區,人口外流嚴重,村內農田長期拋荒無人耕種的情況,一次性撥付給村集體20萬,作為扶持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制定《漆鋪村扶持特色產業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漆鋪村拋荒農田開發獎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通過鼓勵的方式,吸引能人大戶盤活閒置農田,增加村居百姓生產務工收入,改變鄉村面貌,目前已有多家農業企業和公司赴村考察調研,並表達合作意向。
四、典型案例---「家庭農場」項目
雪後天晴,漆鋪村翠林生態農莊負責人塗劉頌正在晾曬農家特色乾貨,蘿蔔絲、竹筍、乾魚、臘肉……琳琅滿目的山貨和土特產掛滿了門前的木架子,構成了一道獨特風景。「這些農家菜基本都是自家產的,很受遊客歡迎,忙的時候一次要開四五桌呢。」他的農莊裡還放養了土雞、清水魚等畜禽水產。而就在2017之前,他家還是貧困戶,2017年在幫扶隊的幫助下開辦起這個農家樂,如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漆鋪村位於潛山市中部,天柱山後山,全村位於山頂,全村村域總面積10平方公裡,共有耕地725畝,但山場林地面9500畝。
「要脫貧致富,產業是支撐。」駐村扶貧後,結合漆鋪村的現有資源和自然條件,圍繞山場做文章,一心一意謀發展,制訂《漆鋪村特色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及《龍潭鄉漆鋪村扶持特色產業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並通過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加強村級組織與潛山縣龍溪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動員村內能人流轉山林,建立家庭農場,帶動村民從事茶葉、中藥材、高山蔬菜種植,以及家禽、家畜、水產養殖。
2017年在村級組織的支持下流轉山林土地200餘畝,並通過村企合作、資金入股的方式籌資50萬進行特色種養業,發展「家庭農場」經濟,當年為村集體實現產業增收1.2萬元,帶動3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如今這個十裡八鄉有名的窮村擁有家庭農場近10個,「家庭農場」經濟成該村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經濟來源。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
隨著交通狀況不斷改善,區位條件逐漸優化,如今的漆鋪村憑藉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走上了發展「家庭農場」經濟擺脫貧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