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合組織本周五公布的報告,世界貧困家庭的後裔平均需要5代的努力,才能達到所在國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法國,需要6代人的努力;在巴西和南非,需要9代人的努力;在哥倫比亞,需要11代人的努力。
根據報告的估計,北歐國家貧困家庭的後裔翻身最快,比如丹麥、挪威、芬蘭、瑞典這些國家,兩到三代人就可以完美翻身。
總之,報告所涉及的2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收入、職業和教育水平正從一代傳遞到另一代,換句話說,上一代幹什麼職業、收入在什麼水平,直接決定下一代的生活水平,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那需要數代人的努力。
報告中還有一項數據可說明窮人翻身有多難?在報告所列的16個經合組織國家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成年後僅有17%的人能像達到相當他們父輩的收入的水平,而在富裕的家庭中,有42%的孩子成年後可以達到相當父輩的收入水平。
這一數據印證了中國那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從側面也說明,社會收入階層的底層和頂層之間流動性最差,在美國或德國,反差更加明顯。而在丹麥、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則不太明顯。
另外,在報告所研究的經合組織國家中,體力勞動者的子女平均有24%的人成為了高管,這一比例是管理人員子女的2倍。
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中,子女有隻有12%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在父母是高管的家庭中,子女有超過60%接受過高等教育。
總之,社會收入階層的底層和頂層之間的社會流動性並非不可避免,各國可以通過更好的政策加強機會平等,使收入、職業和教育水平代代提升,而不是從一代傳遞到另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