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夏秋兩季是蚊子最猖狂的時候,它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尤其是初秋的蚊子,它們對鮮血的渴望已經達到了無懼危險的地步,即使是我們眼瞅著它,它都能光明正大地落到我們的身上,貪婪的吸吮著,直到我們的巴掌將它拍死,它也毫無悔改之意。
那麼,問題來了,對鮮血如此渴望的蚊子是如何度過漫長且寒冷的冬季的呢?我們簡單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冬天真的沒有蚊子了嗎?
蚊子的活躍程度與溫度基本成正比,之所以說基本,是因為蚊子雖然喜歡溫度高,但是它也有耐熱極限,一般情況下,蚊子處於40℃的環境下,就會出現死亡。所以,在炎熱的夏季,蚊子都是躲在陰涼通風的地方的。相對來說,蚊子最喜歡的溫度是35-37℃,在這個溫度區間內,蚊子的活躍性是最強的,簡單的說就是在這個溫度下,蚊子的各種感官包括食慾都是最強的。當溫度低於27℃時,蚊子的活動性明顯降低,而這就是我們夏天將空調開到很低的溫度,蚊子很少會出來叮咬人的原因。當溫度持續在10℃以下時,蚊子就會出現死亡,到了0℃,蚊子的死亡率幾乎是100%的。
在我國的北方,一到冬天,外界溫度平均都在0℃以下,所在在外面的蚊子都被凍死了。但是,即使在我國北方的冬季也是有蚊子的,比如說開了暖氣,你會偶爾發現蚊子的身影,這就是躲在房間裡過冬的蚊子感受到溫度上升後,又開始活躍了。除了家裡,在野外的許多洞穴中,也是有越冬的蚊子存在的。
既然冬季寒冷的北方都有蚊子,更不用說熱帶地區了,在熱帶地區,蚊子幾乎是全年活躍的,只不過在夏季,達到活躍的鼎峰而已。
在寒冷的冬季倖存的蚊子,顯然無法撐起第二年夏季的蚊子狂歡,那麼,其他的蚊子去哪了?
每年的夏初開始,蚊子就開始了狂歡,隨著氣溫的升高,蚊子的數量呈幾何倍的增長,但是僅僅靠躲在屋裡或者洞穴中的蚊子,顯然無法組成如此龐大的大軍。那麼,其他的蚊子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蚊子的聰明之處了。
在冬季異常寒冷的地區,蚊子很難存活,僅僅是一些特殊環境下的倖存者只能說是九牛一毛,所以,為了避免在冬季被凍死,聰明的蚊子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靠卵過冬。
在秋季溫度逐漸的下降,蚊子是能夠察覺到的,所以,蚊子就想到了延續生命的好辦法:用卵。每年的秋天,蚊子進入了最後的狂歡,雌性蚊子在交配完後,瘋狂的進入吸血模式,以發育自己的卵巢。等到卵巢發育完成,雌蚊成功產卵後,溫度也已經不適合卵的孵化了,因為蚊子的卵孵化的溫度最低也要18-20攝氏度。
由於接下來的季節不符合卵孵化的溫度,所以它會一直以卵的狀態生活到次年溫度恢復之後。而這就是蚊子越冬的主要手段。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蚊子的卵怎麼就凍不死?
這就要看卵的生存環境了。蚊子在產卵時,通常會把卵產在水中或者是水面上,到了冬季,水的表面結冰之後,一部分的卵被凍到了冰裡,一部分的卵在水中相對穩定的溫度下(在水中只要不結冰就是0℃以上),一部分則被冰蓋在了冰層和水面的交界處。
其中,被冰封的卵由於它所處的環境是會跟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大部分被封在冰層中的卵會被凍死。但是在冰與水交界處和水下的卵就能夠平安地度過寒冬了。
當然,蚊子除了以上兩種過冬方式外,也有可能以幼蟲(孑孓)的形態過冬,但是這種比較少,畢竟孑孓的抗寒能力不強,這些以孑孓形態過冬的都是在溫度適應時由卵變成的,但是隨著溫度的下降,已經不滿足孑孓繼續發育的條件了。
過冬的蚊子以什麼為食?
上面我們說了蚊子的過冬方式分為三種:成蟲(蚊子)、卵和幼蟲(孑孓)。而不同形態的蚊子在過冬時的食物不同。
首先是蚊子,倖存的蚊子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會進入類似於「冬眠」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它幾乎一動不動,這樣就靠分解體內的營養物質撐到冬季結束,也有一部分的蚊子在室內的話,也會以室內的綠植的汁液為食,而且雌性蚊子也由於不需要交配發育卵巢,變得不再吸食人血。
其次是卵。大部分的蚊子過冬都是靠卵的形態,而卵內本身就有營養物質,由於溫度不符合孵化的條件,所以,卵本身也不會消耗太多的營養,而卵內的營養物質就足以支撐它到溫度回暖了。
最後是孑孓。孑孓是需要進食的,在水中的孑孓主要靠的是水中的有機物和微生物,而有機物和微生物無論是在什麼季節的水中都是存在的。當然,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孑孓也很少活動,因此,它對食物的需求量也是很小的。
總結
在有明顯冬季的地區,大部分的蚊子都會被凍死,而在凍死之前,這些蚊子已經完成了後代的繁殖,這些後代以卵的形態成功躲過了嚴寒,等到每年的4月份左右,氣溫回暖,卵就會進入正常的發育,從卵到幼蟲,最後變成可惡的蚊子。這也是蚊子每年都生生不息,大量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