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40歲心內科醫生深夜猝死,他救了上千人卻沒能救自己 |...

2020-12-18 新晚報

17 日,哈醫大一院40 歲心內科醫生陳彥東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驚動了整個哈爾濱朋友圈。

16日晚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繼義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他的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趙繼義很後悔,陳彥東反流性食道炎已經有半年了,如果再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陳彥東的妻子也是一位醫生,她回憶,當天晚上10點多,二人睡覺前,陳彥東還好好的。半個小時後,她發現陳彥東不對勁,「面色青紫,仿佛斷了氣。」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撥打120,她盡一切努力搶救愛人,卻失敗了。

雖然在醫院天天面對生死,可她從沒想過這一刻會發生到自己和愛人身上,他才40歲,他們的孩子還不到一歲。「你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從肇東老家趕來的陳彥東的父母趴在兒子床頭啜泣。

儒雅醫生對誰都好 偏偏疏忽了自己

陳彥東出事後,哈醫大一院的醫生們在微信群裡悼念,在大家心中,他是個敬業、儒雅,最適合做醫生的人。

「陳哥性格內斂謙恭,從不對人大聲說話,這麼多年從沒見過他對病人或者同事發過脾氣,哪怕別人說的做的再過分,他也沒有說一句狠話瞪一次眼的時候。」「其他科室都喜歡讓他來會診。」

「印象裡,陳彥東對誰都好,就是疏忽了自己。」趙繼義說,科裡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趙繼義說:「上半年我們去三亞醫院支援,那邊沒有這邊工作忙,誰都胖了幾斤,就他整個人瘦了一圈,特別明顯。」

因為陳彥東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有幾次他讓我替他做臺手術,他輕易不求人,那時候他一定是特別難受了。」趙繼義曾勸過陳彥東去做個胃鏡查查,可他天天忙,一直沒去過。

趙繼義和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 。而陳彥東如果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醫生工作強度有多大?

網絡圖

2005年,陳彥東來到哈醫大一院心內科,每天他都要在7點前到達醫院,因為8點進入導管室前,他要查房。除了自己的患者,他還要擔心下級醫生的患者,加起來30多人他都要親自看一遍。

8點之後,導管室內,陳彥東作為主刀醫生,每天平均要為十幾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臟支架手術,一個手術1個小時。手術間隙,他還要抽時間去其他科室會診。

「每天連軸轉,沒有喘息時間,午飯經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涼的飯。」趙繼義和陳彥東是同一個博導,同學外加同事,每天的手術、吃飯幾乎同步進行。趙繼義說,陳彥東與主任一組,接診的通常都是危重病人,他們的病情變化快,壓力更大。每一天手術後,陳彥東都不回家,要在醫院整理病歷到九十點鐘,「就算回到家,吃口飯,還得學習」。

據一項調查顯示:80%的醫生工作中沒時間喝水;67%曾連續工作36小時以上;60%黃金周休不到3天;37%的人周圍有同事猝死。有人這樣描述在三甲醫院中和醫生偶遇的情景,「只見一片白影在你的眼前瞬間飄過,還沒看清他的面貌,就只看到10米開外的後腦勺了。」

83%的醫生表示身邊有同事患了癌症。醫生是晝夜節律最紊亂的職業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和人體的生理在進行對抗,醫生每天都要面對死亡和病痛,心理衝擊比普通人多很多。家庭、醫患關係等壓力,也給醫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

經常熬夜的人,是猝死的高發人群

醫生介紹, 心腦血管堵塞 是猝死最常見的疾病,而且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現在,白領、IT 從業者、 經常熬夜的人 已經成為猝死的高危人群。 久坐、抽菸、喝酒、應酬、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 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發生猝死的風險越來越大。

宋濤 新晚報記者 朱虹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醫生宋濤:「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選擇無畏」
    生活報4月8日訊 回想起在武漢戰「疫」的48天,哈醫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四組,心內科醫生宋濤仍然會清楚地記得那一個個難忘的瞬間。宋濤告訴記者,哈醫大一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兩家醫院共救治110名危重患者,最大的98歲,最小的16歲,並且實現了「新冠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驕人戰績。然而,成功背後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 哈醫大一院CCU醫生王中華:這趟援助 我們提升了業務水平也收穫了...
    生活報4月13日訊 今年39歲的王中華是哈醫大一院心內科CCU的一名醫生,2月13日,他作為我省第四批、哈醫大一院第二批醫療隊員支援武漢。遺憾沒能和當地醫護戰友喝頓酒王中華回憶,在武漢,他們除了和醫療隊隊員合作,還與支援當地醫院的醫護溝通協作,取長補短,不但提升了業務水平,還收穫了寶貴的友情。
  • 哈醫大二院將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哈醫大一院再派...
    2月12日22時,哈醫大二院接到省衛健委指令後,迅速反應,在40分鐘內火速集結了160名精銳醫護人員,組成了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儀式上,哈醫大二院黨委書記王永晨鄭重宣布,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成立臨時黨總支,副院長蔣傳路擔任臨時黨總支書記兼醫療隊隊長,臨時黨總支下設4個臨時黨支部,第一黨支部書記為呼吸科陳宏,第二黨支部書記為神經內科張本平,第三黨支部書記為重症醫學科王懷泉,第四黨支部書記為感染科康鵬。王永晨為蔣傳路授支援武漢醫療隊隊旗。
  • 哈醫大一院李樹林教授獲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
    哈醫大一院兒內科各個病房主任、護士長、兒科醫師們參加了此次會議,聆聽了關於李樹林教授的光榮事跡。哈醫大一院兒童醫院副院長張旗濤主持報告會,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兒童醫院院長張志毅發言並致辭,哈醫大一院兒內科主任徐向平介紹李樹林教授在醫、教、研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 哈醫大一院掛號繳費「攻略」來了
    聽說醫院掛號窗口要取消了,記者趕緊去哈醫大一院看看。原來,是哈醫大一院的智慧醫院上線了,記者體驗了整個流程發現,掛號、繳費、退號、取報告均可通過手機完成,大大簡化了就醫流程,提高了患者就醫體驗。預約掛號時間精確到分掛號窗口仍將保留據說一般智慧醫院是要先建卡,再預存才能看病,而哈醫大一院智慧醫院完全不需要,只要你有微信或者支付寶,就能一鍵搞定。記者在志願者的指導下,綁定了身份證,就進入智慧醫院了。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 張亭棟是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生,很想在「血癌」上打開缺口。從鄉下回來後,他開始將原方分成兩組做體外抑瘤試驗,一組由砒霜、輕粉組成,另一組由砒霜、蟾蜍組成,分別命名為「癌靈1、2號」注射液。
  • 200多斤壯漢健身房心臟驟停 危急時刻哈醫大研究生及時施救
    今年27歲的曹鍾毓是哈醫大研二學生,目前正在哈醫大一院超聲科做規培生。3月19日晚上,她去醫院附近的健身房鍛鍊身體時,正好遇到一名45歲的男子心臟驟停,危急關頭,她用自己平時學到的急救技能,成功為男子實施了心肺復甦,一直堅持到120急救車趕到,目前該男子經過治療後已平安出院。
  • 上萬人節後首日來掛號!哈醫大一院倆院區患者扎堆
    初七是春節過後醫院正常開診的首日,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醫院全天南崗和群力兩個院區接診上萬人,雖然場面火爆,但因為有了網絡預約掛號平臺,今年節後高峰比往年更加井然有序。
  • 今天,哈醫大二院、哈市一院、五院、兒童醫院紛紛支援我省抗「疫...
    外科一病房孫佳是一位活潑善談的女孩,她對記者說:馳援湖北,我報名了,沒去上。這次我必須來,因為我是護士,在這場戰役中,我就是一名戰士,總要有人上,我沒有負擔,我不去,誰去!沒有豪言壯語卻字字鏗鏘。
  • 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丨哈醫大二院第...
    2 月 15 日,哈醫大二院迅速組建了一支由 15 名來自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組成的 " 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醫療隊 ",該醫療隊中有 7 名男同志,8 名女同志,年齡最大的 44 歲,年齡最小的僅 22 歲。在這批醫療隊伍中,共有 5 名共產黨員。
  • 女教師救學生被碾斷雙腿:再選擇一次也會救孩子
    新華社記者 王凱攝  「再選擇一次,我依然會救孩子」    5月8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為救學生被失控的大客車碾斷雙腿。如今,100多天過去了,仍在哈醫大一院接受治療的張麗莉,還是那麼樂觀。  5月下旬,張麗莉「雙下肢截肢」手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
  • 下月起,哈醫大一院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
    27日,在哈醫大一院網際網路門診,消化科副主任徐洪雨通過網絡平臺為一名患者複查腸鏡報告後,在線進行了專業的指導。23日,哈醫大一院全面複診,網際網路門診作為實體門診的重要補充,每天門診量突破1000人。28日,哈醫大一院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當日,該院宣布從4月1日起,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取消現場掛號,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目標。
  • 如何快速方便就診 哈醫大一院多科室專家...
    6日,一名海倫的患者一上午就在哈醫大一院完成了就診、檢查、開藥等流程,醫生指導她回家用藥3個月後,通過網際網路門診複診,省得再跑一趟了。據悉,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就醫需求,從7月6日起,哈醫大一院每日開放出診專家號源4500個,12個患者比較多的科室提前半小時開診,周末全面開診,為患者帶來方便。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去醫院如何才能更方便的就診?
  • 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哈醫大二院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
    按照上級部署,2 月 14 日,哈醫大二院黨委迅速反應,向護理團隊發出號召,迅速組建了 15 人的 " 哈醫大二院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醫療隊 ",奔赴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進行支援。
  • 全國高血壓日 哈醫大一院專家提醒:更年期女性關注高血壓風險
    上午,哈醫大一院心內科八病房進行了關於高血壓的宣教活動,醫護人員們給曾經就診過的患者撥打了回訪宣教電話,關心並解答血壓的相關問題。53 歲的陳女士剛剛出院沒幾天,接到回訪電話頗有感觸。" 幸虧找到了病因,要不然還在家亂吃藥呢。" 陳女士告訴心內科八病房副主任趙德超,近幾日血壓控制的很好,無需用藥。
  • 哈醫大一院眼病義診還有一周
    哈醫大一院眼科醫療隊在8月初開始在哈醫大眼科工程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眼病篩查活動,目前已篩查出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等各類眼科患者近300餘人。在給出治療方案的同時,針對部分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的患者,開闢眼科醫院治療綠色通道。
  • 同病區病友被感染,哈醫大一院要求入院「四清一查」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5日下午發布疫情期間患者就診須知及住院須知,表示「鑑於醫院呼吸內科近期連續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特制訂相關須知,要求要求實施入院前「四清一查」措施,即測清體溫、問清流行病學史、查清肺部CT、檢清新冠病毒抗體,同時檢查核酸,各項正常方可入院。
  • 哈醫大一院表彰首批終身教授 92歲老專家仍出診
    哈爾濱新聞網訊(許延慶 張新浩 記者 楊茉)日前,哈醫大一院對39位在黑龍江省醫療工作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老教授授予終身教授、資深教授、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並給予表彰。據悉,這種評選在東北三省尚屬首次,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92歲,但依然工作在臨床一線。
  • 下月起,哈醫大一院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 - 新晚報數字報
    27日,在哈醫大一院網際網路門診,消化科副主任徐洪雨通過網絡平臺為一名患者複查腸鏡報告後,在線進行了專業的指導。  23日,哈醫大一院全面複診,網際網路門診作為實體門診的重要補充,每天門診量突破1000人。28日,哈醫大一院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當日,該院宣布從4月1日起,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取消現場掛號,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目標。
  • 哈醫大一院黨委書記趙長久:做醫生很幸福,能治病救人更加幸福
    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正在北京的趙長久,他告訴記者:" 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且光榮,這份榮耀是對包括哈醫大一院團隊在內的,黑龍江省全體抗疫醫務人員抗疫工作的肯定,是全體戰友們共同努力的成績,而我只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據了解,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趙長久臨危受命,組建 160 人的哈醫大一院援鄂醫療隊伍千裡馳援,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