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18首屆中國·大廠景泰藍技藝大賽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舉辦。這是景泰藍行業第一次全國性專業賽事,旨在進一步弘揚和傳播景泰藍藝術文化,加快景泰藍產業優化發展,實現「做高產業、做精工藝、做大品牌、做強文化」的發展目標。
本屆大賽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廊坊市委宣傳部、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協辦,廊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廊坊廣播電視臺、廊坊市中藝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共有來自北京、河北、內蒙古、寧夏、山西等地30組57名景泰藍從業者參加比賽。
本屆大賽以「雕琢工匠精神,打造產業品牌」為主題,通過「展、論、賽、獎」四大主題活動,集聚國內外景泰藍行業及相關行業大師、專家、品牌企業和社會機構等,全面展現景泰藍產業的歷史、發展、現狀,弘揚大師「工匠」精神,傳承大師優秀技藝。在比賽現場,參賽者領到一個8寸的銅胎盤子和現場開封的圖紙,經過認真的準備,便開始了製作。先進行掐絲,將整條的紫銅絲,運用工具掐成一段段,再將銅絲壓扁,掰成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黏貼在胎上。經過幾道工序之後,第二天才能進行點藍,最後再進行燒制、磨光、鍍金,一步步將景泰藍的華美展現出來。每位參賽者都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地製作著,力求盡善盡美。來自寧夏的虎冰年僅12歲,是這次大賽中最小的參賽者,已經學習景泰藍製作一年半了。他說,他從小就喜歡畫畫,看到景泰藍作品上精緻的圖案,便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拜師學藝。這次來參賽主要是向老師、前輩們學習,同時也希望能夠將景泰藍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運用了青銅工藝、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典雅的造型、瑰麗的色彩、精湛的工藝,使景泰藍曾多次作為國禮在人們眼前大展風採。作為曾經的宮廷藝術,景泰藍與老北京有著密切關聯,與距北京咫尺之遙的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亦有著不解之緣。大廠回族自治縣位於京津之間,秉承著數百年的工藝傳承底蘊,有數十家的規模化加工企業,更有數以千計的從業隊伍。此次參賽隊伍中,僅大廠一地就有16組參賽選手。已經有30年工齡的孟昭英,從18歲便開始學習製作景泰藍,這次參賽她希望在和同行們切磋技藝的同時,也能把景泰藍這門宮廷技藝讓更多的人熟知、了解,走進尋常百姓家,使這門技藝得到更好的發展。
此次大賽不僅全面展示景泰藍的製作技藝,還將進一步推動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不斷探索傳統設計和現代工藝的無限可能,鼓勵參賽者將傳統的景泰藍與現代的工藝設計相結合。
(光明融媒記者耿建擴 通訊員孫亞安 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