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的歷史,為了體現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人們往往會建造一些比較高的建築,從古至今,「高樓」都是很多建築師嚮往的目標。對於很多城市來說,摩天大樓的存在都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精神面貌。
在我國的建築歷史上,就曾經打算修建一座「中國第一高樓」,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能夠成功建起這座高樓,主持修建的人足足花費了700億元,然而多年以後,這座高樓卻變成了一個爛尾樓。那麼,在修建這座高樓的過程中,究竟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01
這位修建「中國第一高樓」的人就是潘蘇通,他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廣州,在他十多歲的時候,由於一直撫養他的奶奶離開了人世,因此他也被遠在美國的家人接了過去。由於潘蘇通並不喜歡學習,再加上來到美國之後語言不通,他也不能很好地適應在美國的生活。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潘蘇通由於實在無法在美國生存,後來就被遣返回國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在回國之後,潘蘇通的家人託關係為他找到了一份司機的工作,在家人看來,沒有一技之長的潘蘇通這輩子也不過如此了。然而,對於他自己來說,他並不甘心自己這輩子只能做一個社會底層的司機,就在這個時候,他也開始為自己想了很多出路。就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潘蘇通成功認識了當時日本松下公司的一個高層,從此之後,他的人生軌跡也就被改寫了。
02
對於當時的潘蘇通來說,由於他並沒有雄厚的資本積累,因此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只是松下在中國的一個代工。隨著經驗和資本的不斷累積,最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潘蘇通也成功拿下了與松下電器的中國合作。在此之後,他一邊銷售著松下電器,另一邊開了一家全新的工廠,來生產與松下電器相似的產品。在這兩種產業的共同支持之下,潘蘇通很快就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富商。
從潘蘇通的創業歷史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做生意的人。在2008年時,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動,此時潘蘇通也想將自己的商業發展方向做出調整。在這時,本來經營家電事業的他打算轉入房地產行業中。為了表示自己對房地產行業的決心,在更改了公司名稱之後,潘蘇通更是投資了700億元,打算在天津地區建造起一座「中國第一高樓」,這座高樓的名稱為「高銀金融117」,按照潘蘇通的想法,這座建築的建造高度要達到600米左右。而他之所以將這座樓命名為117,也是因為在《易經》中有「奇數為陽」的說法。
03
隨著潘蘇通這一想法流傳開來,很多人都十分期待這座「中國第一高樓」的建成,然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這座大樓卻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很快就建成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2015年的時候,這座大樓才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然而在此之後,由於資金鍊斷裂,這座大樓卻一直無法交付使用。由於這座大樓在設計的時候,只一味地追求高和大,並沒有想到後續資金問題,最終,它也成為了一座巨大的爛尾樓。
截至目前為止,對這座大樓的修建已經過去了十二年,本應該在2016年就完工的它並沒有如期呈現在眾人面前,對於中國的建築事業來說,雖然這座高樓曾經是作為「中國第一高樓」而開工的,但最後它也成為了我國國內最大的爛尾樓。對於潘蘇通來說,或許在生意場上,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建築領域,由於其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目標,最終也導致了其投資的失敗。對於他來說,如果沒有這次的投資失敗,或許他的生意也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