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實錄」侯金林|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2020-12-23 未來論壇FutureForum

2020年的開端,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太多關於疫情的未知、病痛和恐慌。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疫情,未來論壇聯合科學、醫藥、臨床等領域內的知名專家,並特邀一刻talks共同打造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已正式上線。每周一期,全方位專業解讀病毒及流行病相關領域知識,深度分析謠言與真相、樂觀或恐慌,給你權威解答!在4月16日的第六期直播中,我們邀請到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所長侯金林為我們帶來《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的主題分享。侯金林教授剛剛從援鄂工作第一線返回到工作崗位,他給我們講述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新階段。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已經取得了一些決定性的勝利,但是現在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就是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那麼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導致疫情的復發?如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如何防控和管理以減少他們的傳播?以下分享的就是侯金林教授的演講全文。(註:本文PPT圖片由講者提供,未經允許不得使用)特別鳴謝 稿件整理:郭麗潔,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

侯金林:非常感謝未來論壇邀請我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有關新冠感染的一些體會。我是南方醫院感染內科的工作人員,平時的工作大概80%主要是從事肝病治療,另外20%是和其它感染性疾病打交道,這次臨時被抽調去到湖北荊州進行有關新冠防控的工作。今天晚上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認識,包括分析的有關新冠肺炎加重預警的指標,無症狀感染的數據等,這些數據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表,所以也請大家批評指正。我和大家討論的題目是《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

首先,我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在洪湖的情況。最近無症狀感染作為一個熱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我們看一下一般的病毒感染有什麼特點,進一步去認識無症狀感染。實際上新冠病毒可以引起各種疾病譜,而且臨床上有一些預警指標,可以預測這些病人是不是會加重轉成重症或者危重症。在洪湖的時候南方醫院的黨委書記朱書記親自帶隊,希望在洪湖建立一個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的洪湖模式。這個模式不光關注到醫院病人的救治,也要關注到社區的篩查。

1月10日我到達湖北荊州,3月20日回到廣州,這期間先後去過荊州洪湖等地及武漢漢口,在這些地方幫助討論和協調我們醫院兩支醫療隊在漢口和洪湖的一些工作。

洪湖是一個魚米之鄉,洪湖市有95萬人口,離武漢差不多1.5-2小時的車程。我們去到洪湖以後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甚至我們南方醫院醫療隊的很多同事說願意為洪湖拼命。政府主導並統一規劃,把整個洪湖醫療單位整合,功能分類收治,然後綜合救治。在這裡我們根據病情的輕重設計了預警區,同時康復後的病人繼續留在康復區進行隨訪和管理。

我們去的時候帶了4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使用兩種抗體試劑盒(膠體金和化學發光方法)檢測了8000個病人的抗體。另外我們和神州醫療合作建立了一個大數據平臺。下一階段我們制定計劃會再到洪湖進行消除肝炎的行動。

剛才說了洪湖到武漢有1.5小時的車程,有95萬人口,其中10萬人在武漢,武漢封城前5.5萬人回到洪湖,4.5萬人被困在武漢,和新冠有關住院人數達1100多人,核酸確診363人,死亡15例,危重病人佔1/4,疑似病人320多。另外在各個鎮級社區級隔離人群300多人,其中無症狀感染者有50多人。(圖)我們走的時候,洪湖已經連續20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我們在洪湖的時候幾乎天天和洪湖沈先武市長等開會討論和布置疫情防控,他還在我的衣服上簽了字,我覺得洪湖當地的人非常有情有義。

(圖)我們和他們籤署了一個長期合作協議,希望在洪湖進一步開展有關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工作,希望在那裡後續進行有關B肝母嬰零傳播工程。

該數據來自於講者所在醫院的研究,由講

01 病毒感染特徵總論

針對大家最近特別關注的無症狀感染,不同的專業理解不一樣,甚至引發了爭論。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普通民眾如何理解有關病症感染後的特徵,無症狀感染的特點、機制以及意義

實際上病毒感染有很多類型的疾病,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播的疾病,B肝可以通過母嬰傳播,愛滋病可以通過血液傳播。這裡我們特別提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之前有報導稱在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核酸,但目前還並不清楚對整個疫情防控是否有影響。B肝和HIV感染會有垂直傳播,但新冠病毒並沒有發現垂直傳播的證據。

新冠病毒的傳染源除了有症狀的病人以外還涉及到無症狀感染人群。大家都在關注無症狀感染有多大的比例,因為不同的研究或是模型推導取的分母不一樣,因此報導的無症狀感染比例相差非常大。低的1%-2%,高的有40%-60%。

一般認為病毒感染以後可以在宿主體內局部擴散,局部擴散指病毒侵入機體後在局部組織裡增殖,比如腸道病毒在咽部上皮細胞及局部淋巴組織,呼吸道病毒在上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增殖形成感染。但是大多數經典病毒是體內擴散,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感染,然後形成兩次病毒血症。因此,病毒感染以後可以有局部感染,只入侵局部細胞,還可以形成全身感染,經過血液、淋巴液和神經組織擴散以後,引起多器官和多系統的損害。

病毒感染的結果病毒和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維持動態平衡,如果免疫系統佔優勢,病毒被清除,有可能獲得免疫或者沒有免疫;如果病毒佔優勢,產生持續性感染;兩者互為優勢可以導致慢性感染和復發。顯然目前為止我們認為新冠病毒是一個急性感染,因為機體免疫佔優勢,然後病毒很快會被清除掉,所以機體免疫在控制和清除病毒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傳染病領域裡,無論是病毒還有細菌感染都有不同的轉歸。有一些細菌和病毒感染以後我們叫它「冰山現象」,因為有少部分病人會引起嚴重感染致死,大部分病人是輕型或者普通型。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是隱性感染或者亞臨床感染,這裡我們沒有使用無症狀感染這個詞。還有部分人群,受暴露以後沒有感染。病人的分類類型主要取決於機體免疫,是病毒和機體免疫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病毒侵入機體數量大且超常複製,那它可以引起重症或者危重症。病毒侵入機體以後大量複製產生免疫反應比較強,可以引起普通型和輕型感染。病毒侵入機體可以產生免疫應答但沒有產生明顯的病理損害,是隱性感染或者亞臨床感染。如果病毒侵入機體以後很快被清除掉且無免疫應答,這些是暴露以後沒有被感染的。

以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例,真正發生流腦形成腦膜炎的人只有1%-2%,還有不到10%的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90%是隱性感染。也有很多其它病毒性感染包含隱性感染,例如常見的B型肝炎也有隱性感染。以我們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為例,我們還不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是隱性感染或者亞臨床感染。中國武漢封城以後採取這麼嚴格的措施,對於隱性感染的比例還需要做大規模抗體篩查。

病毒感染以後可以有急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

持續感染裡包括慢性感染、潛伏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慢性感染是指病毒可以持續在體內存在,並經常或間歇性向體外排放,表現為無症狀,這種長期攜帶病毒最終會導致重要的靶器官損害,比如B肝病毒不斷的累積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終會導致肝癌。

潛伏性感染是指原發感染後,病毒隱伏在體內,間接性引起急性發作,這裡有代表性的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感染。

慢病毒感染是指經顯性或隱形感染後,潛伏期相當長,一旦發病即以亞急性、進行性發展,直至死亡。有的人會把HIV歸為慢病毒感染。

影響病毒持續性感染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

病毒因素:病毒形成慢性感染,發生免疫逃逸,病毒潛伏和隱匿。有的病毒會形成免疫耐受,比如B肝和HIV。

宿主的因素:比如特異性T細胞免疫功能低下、B細胞不能誘導產生抗體以及免疫耐受都可以形成慢性感染。到現在為止新冠病毒感染是沒有慢性感染的證據的。

人體抗病毒依靠各種免疫,包括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皮膚黏膜屏障、幹擾素等細胞因子是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包括T細胞介導和B細胞介導的免疫。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中體液免疫非常重要,病毒感染以後可以產生特異性的抗體,包括IgA、IgM和IgG。現在為止還沒有新冠病毒感染以後IgA的試劑。IgM出現早,持續時間短,一般是近期感染的標誌。IgG是在隨著IgM出現以後的,出現時間比IgM晚,持續時間長,為既往感染的標誌。不同的疾病產生抗體的特點不一樣,比如說2003年SARS流行以後,我們檢測了我們整個醫院的工作人員,對比部分病人,沒有發現隱性感染的病人。而登革熱感染就有隱性感染的比例,這種抗體產生以後有的是中和抗體,具有保護作用。

最近也關注到有的報導說新冠病毒和SARS有一定的差別免疫,它們有一些表位有共同特點,就是說將來製備出的多表位冠狀病毒的疫苗可能同時預防不同的冠狀病毒的感染。

抗體產生,剛才我說到有它的規律。這裡我以B型肝炎為例,病毒感染以後首先出現表面抗原,如果是急性感染,相繼出現IgM,最終又相繼出現三個抗體,核心抗體、表面抗體和e抗體,大部分免疫的病人如果打疫苗只產生表面抗體。

02 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譜和危重預警

我們了解了病毒感染的特徵、結局和轉歸,我們再回過頭來理解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同時還有實驗室的一些關鍵指標的變化。我們關注到有淋巴細胞的減少、C反應蛋白的升高以及D-二聚體的升高,這在重型和危重症病人中更明顯。臨床上根據病人的特點分成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指南中講述的非常明確,我這裡不過多贅述。

不同地區和不同感染階段的臨床類型的構成比是不一樣的。(圖)武漢的構成比裡,危重和死亡比例比非武漢的高,現在輸入病人主要快速篩查發現的,所以輕症、無症狀的病人佔的比例更高,重症和死亡病人比例會非常低。從廣東省的資料庫看死亡的病人都非常少。

(圖)年齡是非常重要的複合因素。年齡大,危重症病人構成的比例高,不同性別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在前六版的指南裡並沒有說哪些病人會有預警加重的指標。在第七版列出了一些指標,成人淋巴細胞進行下降,有白介素6、C反應蛋白升高、乳酸升高,肺內病變迅速進展,這些指標表明有加重的可能。

我們想開發重症風險預警模型,分析哪些指標可能導致病人加重,特別是在高流行地區,如果我們儘早發現病人有加重的可能性,然後重點管理,進行幹預,有可能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我們結構性地分析了廣東省33家醫院收治輕、中度病人,總共1138例。我們將其中818例患者作為建模隊,將湖北省武漢漢口醫院、洪湖醫院篩出來的320名輕症病人作為驗證組。(圖)所有病人按照國家標準方案判斷病情的輕重。

(圖)我們分析了全部病人,包括病情加重和沒有加重的臨床特點和數據。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男女沒有差異,經過多因素分析以後篩選出年齡、是否有慢性病史(糖尿病、高血壓、呼吸道系統疾病)、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比例、C反應蛋白是否大於25以及D-二聚體這幾個指標。然後我們把病人分成了低危險組、中危險組、高危險組,可以看到高危險組差不多40%的病人在住院14天之內情況會轉變成加重。

03 新冠病毒感染管理:湖北洪湖模式

我們進一步用洪湖的驗證組可以看到同樣的趨勢,可以看到洪湖的總的加重比例是要低的。我們參考第一階段在武漢和廣東早期分析的數據,到洪湖以後把病人進行分級管理,把洪湖的醫療機構全部整合到一體化管理,病人分成危重症區、重症預警區輕症病區和出院觀察區,根據一些指標把高風險的病人重點管理,輕症的確診病人主要在臨時板房醫院,輕症的疑似病人也在這裡,出院病人放在民營醫院和中醫院進行出院後的隨訪。

04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隨著整體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無症狀感染成為一個熱點。國家專門發布了有關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管理指南,特別是在管理指南裡重申了無症狀感染具有傳染性,有傳播風險,要加強無症狀感染的監測和發現,而且把無症狀感染列入了疫情上報數據,同時對無症狀感染者密切觀察14天。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包括廣東的輸入病例,廣州的外籍人口特別是非洲人群的有關感染情況,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網絡上有很多人說那裡有一千人感染的數據是不實的。我統計到4月9日的時候31個省市有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人員有1097個病人,其中境外輸入的是349例,無症狀感染的密切接觸者累計到71萬多。

無症狀感染或者亞臨床感染,沒有臨床症狀,胸片也正常,主要是通過核酸手段檢測出來的。目前大家在探討是不是核酸和抗體的聯合篩查能進一步幫助我們快速鑑定無症狀感染者的類型。比如說如果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觸者已經產生了IgG抗體,沒有核酸,是不是可以取消隔離,這樣可以減少醫學觀察的成本。

(圖)這裡有一組數據,是我們在湖北進行統計的。我們使用核酸和兩種抗體試劑盒檢測747個密切接觸者的核酸和抗體的情況,可以看到在整體的核酸陽性的病人比例,有28人核酸陽性,總體是3%多。我也問了廣州市的CDC,他們差不多有4000多密切接觸者去篩檢核酸,差不多也是2%多的的核酸陽性。這樣可以看到核酸陽性和陰性密切接觸人群抗體的水平,可以看到核酸陽性的人和陰性的密切接觸者的抗體水平差不多。不同年齡產生抗體比例也差不多,男女沒有差別。

(圖)在密切接觸者人群當中,3.7%是核酸陽性,而抗體陽性佔11%。很顯然有一些人可能咽拭子查不到病毒,只檢測到抗體,而且這種人群在密切接觸者當中比例比較大。現在中國批准了很多抗體檢測的試劑盒,包括膠體金以及化學發光的試劑盒,可能後續需要做大規模的抗體篩查來評估採取什麼樣的防控策略。還有在海關我們是否可以採用核酸和抗體的聯檢去評估病人的感染和免疫狀態,進一步分類進行醫學管理。這都是後續需討論的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看如何描繪出一個群體新冠病毒感染結局的全貌。我們已經清楚到底多少比例病人死亡,各個國家報導的不一樣,美國和義大利相對比較高,高的在10%。重症和危重症大概佔15%左右,輕症和普通型佔80%,我們現在不知道在不同人群中隱性感染或者亞臨床或者無症狀感染到底佔多大的比例。我只是給大家展示,在特定的洪湖地區,在密切接觸人群中有11%的人產生了抗體。在其它地區到底如何還需要很多數據去進一步了解。到底是「倒三角」還是「正三角」,現在還不知道整體情況。這次大家關注到群體免疫的概念引發了很多爭論,如果死亡率非常低,重症的病人也非常低,那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群體免疫的概念可能相對就會站得住腳。

該數據來自於講者所在醫院的研究,由講者提供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今天通過一些數據給大家分享了新冠病毒感染總體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局、哪部分病人可能從輕症和普通型轉為重症或者加重以及無症狀感染。在這裡我也特別感謝李傑教授給我的指導,他提供了有關病毒感染後轉歸內容的幻燈片。也感謝所有參與工作的,包括武漢和廣東醫療隊的同事,非常感謝!

Q & A 直播間觀眾提問與解答

牛俊奇:謝謝侯金林教授的分享,也感謝侯金林教授和他的團隊為武漢,為湖北人民做出的工作。下面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我先匯總一下請侯金林教授做解答。

Q1: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沒有不表現為肺炎而表現為其它損傷或疾病的人?

侯金林:現在有關新冠病毒感染,最早命名成「新冠病毒肺炎」,實際上靶器官不光是肺,肺外很多器官受損,包括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最近有些報告稱發現胰腺損傷、肝損傷、腎功改變的情況。當時我們並沒有看到此類的文獻(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沒有不表現為肺炎而表現為其它損傷或疾病的人),我們診斷病人的時候,把胸片和CT改變作為一個標準,也有可能我們漏掉了這一類病原學陽性胸片正常,但其它器官損害的情況。我相信是會有的。

Q2:無症狀感染者作為傳染源,是否有可能傳染給其他人?

侯金林:現在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包括德國的、香港的、南京的,還沒有總體對特定人群進行大規模篩查。通過分析我們的數據以及廣州市CDC的結果,我們總體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病毒水平低,持續時間短。其中一部分檢測是病毒陽性,可能會傳染,但還有一部分沒有病毒或者已經產生抗體的,這些人是沒有傳染性的。所以說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既是一個好消息又是一個壞消息。我認為至少在中國現階段這麼嚴密的篩查下,無症狀感染是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傳播的,基本上檢測篩選出來以後都會加以管理,但是我們還是要對無症狀感染者給予高度的重視。

Q3:曾經有報導說貓狗虎都可以檢測出新冠病毒,這些動物作為傳染源有什麼意義嗎?

侯金林:在貓、虎體內檢測出新冠病毒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病毒的來源以及是否人和動物形成交叉傳染。我們要進行流調,把有寵物家庭和無寵物家庭進行比較,看有寵物的和沒有寵物的家庭的感染率。現在給出結論還為時過早,還需要更多證據。至少現在廣東省來看,寵物不是傳染源。

牛俊奇:就是說我們不必為養寵物而緊張。

侯金林:我覺得不用過分焦慮,SARS流行期間,在白雲山上發現了一隻狗有SARS病毒感染,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Q4:你覺得新冠病毒會在感染後無症狀的動物身上長期存在嗎?

侯金林:到現在為止我們知道的只有蝙蝠是免疫系統非常特殊的一個物種,它可以攜帶病毒不發病,其它的還沒有看到,至少在人身上是急性感染,沒有慢性的證據。

Q5:病人有輕有重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個體差異以外,是否還跟進入體內的病毒數量有關?

侯金林:我們認為疾病的輕重和病毒感染的數量是一個因素,應該說是病毒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最近也有文獻報告稱新冠病毒出現了變異,看起來有不同的亞型,但總體來講變化並不是太大。病情的嚴重程度應該和不同人的遺傳背景和個體免疫反應差異有關係。

Q6:有人說無症狀感染者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直沒有症狀,另一種是後來會出現症狀,這兩種無症狀感染者能給大家從傳染病概念上解釋一下嗎?

侯金林:無論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一般都是有潛伏期的。在傳染病的規律中,一般病人處於潛伏期末和發病早期是傳染性最強的。我們認為新冠病人恢復期沒有必要長時間地住院。比如水痘,水痘結痂以後就可以出院了。實際上無症狀感染,不能把處於潛伏期或者說在症狀出現以前的這部分病人歸納為無症狀感染。整個病程當中沒有症狀、發燒、呼吸道症狀,胸片也沒有異常,我們稱為無症狀感染。這個人群到底多大比例?我個人覺得特別是在高流行區,例如現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它的比例會超過有症狀的人群。

牛俊奇:無症狀感染和潛伏期感染實際上是兩個概念,部分潛伏期感染不應該納入隱性感染。

侯金林:對。

Q7:目前抗體檢測查到的IgG和IgM抗體可以作為保護性指標嗎?

侯金林:應該還不能這麼說,因為現在如果用膠體金方法查出來IgG和IgM只能定性檢測沒有定量檢測。我們用的是萬泰的試劑,如果要確定它是不是保護性抗體,還需要測定中和抗體,中和抗體一般是做不了的,因為需要活病毒或者假病毒去做。目前行業內也有觀點認為抗體會介導對機體的損傷,所以不能直接說抗體就是保護性抗體。

Q8:現在有一種說法「群體免疫」,群體免疫是什麼?機理是什麼?

侯金林:群體免疫是免疫學的一個概念,因為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說群體免疫的概念,使得一般的大眾都知道了。群體免疫的建立取決於感染以後,如果輕症病人或者無症狀病人比例很高,死亡率或者重症病人比例很低,那才認為這種措施是可行的。如果重症和死亡病人比較高,這個方案就需要探討。特別是西方模式,在這麼高的流行率基礎上,需要統計未發病人群當中無症狀病人的比例,看看產生抗體的有多高。到現在為止,我認為至少新冠病毒的防控不可能通過自然感染的群體免疫來完成。

牛俊奇:據我所知,大家只是把群體免疫作為概念和策略進行討論,好像沒有國家實施這種策略。

侯金林:德國的模式是希望控制在整個醫療資源承受水平內的感染,如果要保證一個病人都沒有,付出的經濟和生活的代價太大了,這種措施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牛俊奇:也就是說控制這個疾病發病的時候,同時要考慮到社會和經濟問題。

侯金林:是這樣。現在看輸入病例變成常態化,我們不可能為了防輸入病例就長期停工停學。

Q9:你覺得病毒的致病性會越傳越弱嗎?

侯金林:顯然和SARS比較,SARS對肺的致病更明顯。病毒致病性越輕越容易傳播,因為不容易發現,不同毒株間存在差異,如果病毒發生變異,有可能致病性會改變。

Q10:現在我們國家境內的病例已經非常罕見了,這種情況下你認為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戴口罩?

侯金林:我自己覺得我們戴口罩的太多了,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地點都戴口罩。感染科醫生戴口罩是因為感染防控的理念深入骨髓,平常工作就會戴口罩,特別是發熱門診。現在我覺得大多數場合不用戴口罩,在院子裡散步,在非密閉環境下可以不戴口罩了,但是有時候在周圍人的壓力下還是得戴口罩。

Q11:患者肺部感染,肺部表現改善後,核酸測序陽性者是否還有傳染性?

侯金林:我們在洪湖的時候,大概有10幾個病人是核酸檢測持續陰性按照出院標準出院後核酸檢測又出現陽性。這個原因一個是和呼吸道疾病的特點有關係,呼吸道疾病不像B肝和愛滋病,血液裡的病毒採樣和檢測是非常穩定的。呼吸道傳染病影響核酸檢測的結果很多,包括排毒的規律、採樣的誤差以及樣品的傳輸保存等因素,現在建立的PCR核酸檢測方法在技術上還有很多優化空間,目前檢測結果假陰性比例是很高的。我覺得新冠病毒傳染性最強的是潛伏期末期和發病早期,發病後期大部分都沒有傳染性了。所以我和出院病人握手,當地老百姓覺得不可思議。

Q12:請預測一下全球的疫情會不會周而復始,像流感一樣年年發作,還是能夠在某個時間點得到控制?

侯金林:這種預測有點像算命,我們到湖北的時候沒有想到這麼疫情這麼快會在美國、歐洲多個地區大規模擴散,現在看來中國不是上半場,國外不是下半場,中國只是開始序幕,我估計病毒會在不同國家傳來傳去,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採取這麼嚴格的管控措施。現在好像還有三四個國家沒有爆發,巴西都差不多超過2萬例了,這表明形勢是非常嚴峻的。「歐肝會」改到8月份,我估計還是非常困難的。我認為防輸入會成為持久戰。

Q13:您覺得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天後,如果核酸檢測還是陽性,是否需要繼續隔離?

侯金林:我們分析了在社區查出來的無症狀感染者,確實有超過14天仍舊核酸檢測顯示陽性的,為保險起見還是需要隔離的,但是是否有傳染性還需要結合其它情況來判斷。有些人認為這種病毒陽性只是機體殘留的病毒片段。

Q14:病毒到底從哪兒來或者說疫情是從哪個地方先開始流行的?

侯金林:首先是在中國武漢診斷出了不明原因的肺炎和新冠病毒感染,但現在有關病毒的起源還是一個「無頭案」。我非常同意幾位專家包括張文宏教授的觀點,現在網絡上的消息基本都不靠譜,這個問題我們臨床醫生都解決不了,要研究流行病,研究動物病毒的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牛俊奇:再次感謝侯金林教授做出的精彩報告,再次感謝侯金林教授和他的團隊為武漢、廣東以及全國病人做出的努力。謝謝大家,我們看到聽講座的也有很多人為我們的病人拼過命,我們在這裡一併表示衷心地感謝!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結束,謝謝大家!

《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 第七期

了解更多「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信息,請持續關注「未來論壇」及官網專題頁

理解未來講座(Future Lecture)是由未來論壇發起,面對大眾的公益科普講座。講座以前沿、交叉、應用為主要方向,邀請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國內外創新科學家擔任主講嘉賓,通過深入淺出的演講,分享最新科研突破、科學思維方式及科研背後的人文情懷,以傳播科學精神、啟蒙科學思想。理解未來講座自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行50場講座,超過120位科學家參與其中,包括:潘建偉、田剛、張首晟、謝曉亮、Kip Thorne、陳列平、Phil Baran、李凱、丁洪、薛其坤等等,主題覆蓋天體物理、量子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免疫治療、基因編輯、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等領域。

相關焦點

  • 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每周一期,全方位專業解讀病毒及流行病相關領域知識,深度分析謠言與真相、樂觀或 在4月16日的第六期直播中,我們邀請到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所長侯金林為我們帶來《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的主題分享。
  • HPV、B肝和新冠病毒……感染這些病毒真的「無藥可治」嗎?
    「聽說大部分感冒都無藥可治,是真的嗎?」「是的,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對於病毒,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有一說一,我明明每次感冒吃點藥就好了啊。」「藥物只能緩解感冒引起的不適症狀,病毒最終只能靠人體自身免疫力來清除,不信你試試,不吃藥三五天也會好轉……」
  • 我市報告1例境外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2020年12月9日0-24時,我市報告1例境外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為12月7日乘坐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CZ8140航班飛抵天河機場的乘客。新增1例境外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情況:男性,34歲,巴基斯坦籍,經檢疫採樣,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轉至市金銀潭醫院隔離診療。新冠病毒血清學抗體IgM陽性;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胸部CT:未見典型病毒性肺炎病變。
  • 深圳市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康復後順利產子
    深圳市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康復後順利產子金羊網  作者:王俊、深三院  2020-06-04 新生兒經核酸檢測沒有感染新冠病毒,
  • 為什麼新聞中新冠的「無症狀感染」越來越多?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官方說明,「無症狀感染者」一詞其實涵蓋了兩種情況:一類是「真」無症狀者。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但經過 14 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這個類型的無症狀感染又被稱作隱性感染。
  • 深圳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產子 男嬰出生自帶抗體
    中新社深圳6月3日電 深圳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康復後5月30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簡稱:深圳三醫院)順利生下一名健康男嬰新生兒,男嬰經核酸檢測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一出生就攜帶了新冠病毒抗體。6月3日,母子二人順利出院。該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一個多月前從深圳三醫院治癒出院,後經6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力到底怎麼樣?研究終於有了結果!
    最近,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成為了大家一個非常關注的問題。由於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沒有症狀,並且可能具有傳染性,對此,很多人感到非常的擔憂。 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力大嗎?
  • 深圳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產子,男嬰出生自帶抗體
    圖:視覺中國深圳首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康復後5月30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簡稱:深圳三醫院)順利生下一名健康男嬰新生兒,男嬰經核酸檢測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一出生就攜帶了新冠病毒抗體。6月3日,母子二人順利出院。
  • 鼻塞流鼻涕是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嗎?
    「育兒」鼻塞流鼻涕是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嗎? 鼻塞流鼻涕是病毒感染常見症狀中的一部分,但是並不能就根據這兩種症狀就明確診斷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 中國科學家完成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評估
    中國科學家完成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評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2 10:53:50 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陳娟、邱景富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對新冠病毒(SARS-CoV-2)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和免疫學評估
  • 無症狀感染者怎麼進行防控和管理?專家現身解讀
    今天晚上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認識,包括分析的有關新冠肺炎加重預警的指標,無症狀感染的數據等,這些數據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表,所以也請大家批評指正。我和大家討論的題目是《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
  • 澳大利亞:新冠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廢水中就可以檢測出新冠病毒
    近日,已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整體環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與昆士蘭大學的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以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病毒,該研究有助於構建有針對性的早期檢測系統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緣何越來越多?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5月15日刊發題為《為什麼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文章稱,新冠病毒除了侵害肺外,還會攻擊其他許多器官。相關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導致了人們目前看到的越來越多的感染症狀。
  • 谷歌公布2020年度搜索熱榜,「新冠病毒」高居榜首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無數的工作,無疑是全球搜索量最高的關鍵詞。而今年的其他熱點也都在熱榜中一一反映了出來,如「科比去世」、「美國大選」等。今年的谷歌搜索熱榜公布啦,位居全球搜索榜首的會是什麼關鍵詞呢?好吧,其實不用猜都知道,那自然是「新冠病毒」了。
  • 人感染新冠病毒有哪些明顯症狀?有拉肚子症狀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嗎
    人感染新冠病毒有哪些明顯症狀?本病由於為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呼吸系統的症狀不會太過明顯。多數患者以持續高熱為首發症狀,伴隨著乾咳、周身乏力等症狀。這是多數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合併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可較快出現呼吸困難,隨之進展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全身膿毒血症、凝血功能障礙等,這些併發症的出現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對於那些身體狀況較好地患者,可能僅僅以咳嗽、低熱為主要症狀,這類患者的症狀多可在1周左右明顯好轉,甚至痊癒。
  •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 如何避免?懷疑感染怎麼辦
    感染病毒的標誌和症狀 加拿大公共衛生部(PHAC)說,有四個主要的症狀需要注意: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和肺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症狀還包括「疲倦、疼痛、鼻塞,流鼻涕、喉嚨痛或腹瀉」。
  •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都在這兒
    法國一個由耳鼻喉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對417名新冠病毒感染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這263名女性和154名男性當中,86%的感染者出現部分或完全的嗅覺障礙,88%出現部分或完全的味覺障礙,這些障礙有12%發生於其它症狀之前,65%發生於其它症狀同期,23%發生在其它症狀出現之後。調查還顯示,女性感染者遇到味覺或嗅覺障礙的機率大得多。
  •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發熱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和(或)發熱《科學家》雜誌報導,一項示蹤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智慧型手機App追蹤數據顯示,兒童和成年人感染症狀有所不同。
  •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 大連新發現4例本地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2020年12月15日,相關工作部門在對金普新區大連港毅都冷鏈有限公司「應檢盡檢」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發現4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相關部門發現疫情後立即組織。從全國乃至世界而言,海鮮以及冷鏈行業是世界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報導相對較多的行業,全國已經報導了多起類似事件。例如9月25日報導,青島港兩名冷鏈裝卸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起因是兩人同時裝卸了來一批自境外進口的冷凍海鮮。11月7日報導,天津一名冷庫裝卸工人和一個冷庫門把手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