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批發市場變大型共創空間 去年以來廣州累計完成149個專業市場轉型疏解
麵包店、咖啡廳、奶茶店開進批發市場,設計師團隊、網紅直播間大舉入駐,作為廣州商貿業的重要組成,專業市場近期一派新氣象。5日,記者走訪了解到,當前廣州市多個批發市場已完成轉型疏解,通過在市場中擴大店鋪面積、打造直播場景、引入多個團隊、建立共創空間等方式,逐步地由傳統「收租者」的角色,向產業綜合「服務者」轉變。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廣州將專業批發市場改造提升列入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制定了《廣州市加快推進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2019年以來,全市已有累計149個專業市場完成轉型疏解。
奶茶店開進專業市場
市場專設網紅「打卡點」
5日,位於流花商圈的壹馬服裝城人頭攢動。前來逛街的「買手」、消費者絡繹不絕。場內各大檔口的服裝展示區,隨處可見拿著手機、三腳架「就地」直播的網紅主播。
記者在一樓某服裝檔口看到,該檔口分上下兩層樓,在服裝展示區打造了多個場景。老闆曹克告訴記者,新店兩層面積達到450平方米,比位於十三行、面積僅20多平方米老店大多了。「之前在十三行做批發,很難騰出空間做產品展示。新店開業後,主要承擔服裝展示、洽談、直播等功能,我們也有自己的線上店鋪,目前線上線下投入比重達到了5∶5。」曹克說。
壹馬服裝城經營部負責人李君亮告訴記者,公司把一、二樓原有的500多個小檔口改成200多個,在一、二樓設置了9個網紅「打卡點」。這些「打卡點」雖然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部分鋪位的面積,但公司依然願意為此投資。與此同時,這裡還引入了麵包店、咖啡廳、奶茶店。「現在『買手』都是90後,以前老舊批發市場的形態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所有店面擴大、空間改造提升、場景的多樣化,都是為了增強終端消費者的體驗感和社交。」李君亮說。
共創空間聚攏資源
鼓勵內容直播電商
記者走訪包括壹馬服裝城、ARAapm、五號服裝小鎮等多家專業市場注意到,和此前相比,現在的專業市場經過改造,不僅在硬體上大大提升了品位和設計感,功能上也已經從傳統單純的交易檔口變身成為一個大型共創空間。
在電商基礎較深的五號服裝小鎮,某母嬰品牌檔主正在企業提供的直播間內進行實時直播,而直播間就設在市場的共創空間。五號服裝小鎮總裁許偉彬告訴記者,當前機構的三大需求是:情景、貨物、平臺,由此專業市場通過建立共創空間,在市場內設計不同的場景,讓其拿起手機就可以隨時拍攝短視頻;引入10人左右的服務團隊幫忙拍攝、剪輯;提供場地、開闢直播間。「以前專業市場線上化發展只是單純地利用線上工具,現在則是通過建立共創空間的方式,吸引人、聚攏資源。比如,以往一個模特完成拍攝需要去多個地方,在眾創空間可以一次性完成多個場景的拍攝,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許偉彬說。
記者了解到,此前,廣州市專業市場商會引導行業開展了「轉型升級公共服務空間(共創空間)」試點工作,推動市場向網際網路+物流+展示的新型批發交易模式轉變,成為集設計、創意、培訓、展貿、直播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促進產業功能多元延伸。如流花、中大、礦泉等商圈專業市場積極從「物業管理方」向「現代產業服務商」轉型等。
廣州市專業市場商會秘書長李英表示,共創空間充分鼓勵內容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的探索融合。「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建立廣州直播生態的經營管理機制,主要是通過對直播生態進行積極引導,遏制低價帶來的惡性競爭,從而維護供應鏈作為廣州的核心競爭力。」
傳統「收租者」轉向產業綜合服務
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了解到,去年以來,廣州將專業批發市場改造提升列入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制定了《廣州市加快推進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出臺《廣州市支持專業批發市場改造試點工作的意見》,激發市場改造動力;首次舉辦全市專業市場直播歡賣活動,有效提振市場信心;推動行業開展「創新創建」「共創空間」示範試點,提升產業服務功能;舉辦專業市場改造提升交流會,充分展現行業轉型升級階段成效。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市已有累計149個專業市場通過轉型升級、轉營發展、搬遷疏解、拆除關閉、規範整治等方式完成轉型疏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首先是為城市轉型發展拓展新空間。中心城區一批產業低端、建築不合規的老舊市場拆除或搬遷,先後拆除關閉南天市場、大發鋼材等19個市場,累計釋放用地空間約80萬平方米,存量低效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激活。
在產業服務功能上,由傳統專業市場向網際網路+物流+展示的新型批發交易模式轉變,成為集設計、創意、培訓、展貿、直播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如流花、中大、礦泉等商圈專業市場積極從「物業管理方」向「現代產業服務商」轉型,助力廣州打造時尚「設計之都」「定製之都」,推動專業市場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市區兩級政府的強化治理、市場加大投入改造升級,市場形象大為改善,部分市場集聚區及周邊的「六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環境得到較大提升;並通過專業批發市場改造提升,新增微型消防站、公廁、小規模綠地等公共配套設施。一些批發市場向商業綜合體、餐飲、公寓、醫院等業態轉營,優化完善社區公共配套服務。
此外,在專業批發市場轉型方面,逐步地由傳統「收租者」的角色轉向產業綜合服務。在產品結構、產業鏈完善、服務內容方式、交易模式上提升階梯檔次,從原先的單一規模競爭,向內容提質、模式創新轉變等傾斜,進而在研發設計、品牌推廣、產業諮詢、售後服務、渠道拓展等環節逐步完善,並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取得了有效的成績。(記者 趙方圓)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