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六,黃浦江松江段江面現大量死豬的新聞曝光後,上海市民紛紛擔心起自來水的水質問題。即便上海水務局迅速回應供水無影響,市民心中的疑慮仍無法消除。謠言四起的同時,微博一網友更稱自己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上海自來水水質進行了測試,並得出上海自來水會沉澱深色顆粒物的結論。微博一經發布即被瘋狂轉發,引起市民一陣恐慌。
3月12日,微博網友「@十八_c」發微博稱自己親自進行「上海水質民間測量」。
3月12日,微博網友「@十八_c」發微博稱自己親自進行「上海水質民間測量」,通過電解器對純淨水與自來水進行電解,發現後者有深色顆粒物。此微博經「大V」們轉發後,引發廣泛熱議。針對此「不科學」的微博,水質專家闢謠稱,自來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益物質,電解後也會發生沉澱,單純以電解方式來測量水質並不靠譜。
「@十八_c」以一組圖片詳細地展示了自己做實驗的過程。先是通過TDS-3(礦物質測試筆)對純淨水與自來水進行檢測,再以簡易電解器(鐵、鋁棒)插入兩杯水進行電解。根據圖片可以看到,純淨水電解後略微變色,自來水則出現大量沉澱物。這條微博一經發布即被廣為轉發,有網友驚叫:「太恐怖了!這樣的水,做洗腳水都嫌髒!」
不過有網友表示,微博中所展示的實驗過程存在諸多值得推敲的細節。首先,實驗中使用測試筆測得的溶解性總固體數據分別為008(純淨水)和114(自來水)。而根據我國的現行標準,自來水中溶解性總固體指標為低於1000PPM(毫克/升),實驗測試所得的數據是符合標準的。
其次,實驗者採用的是鋁鐵電解器,巧合的是,早就有人對此類電解導致自來水發黑的現象做出解釋——所謂「電解水」實驗,其實電解的是陽極的鐵棒。因為水中含有電解質,通電後發生電解反應,鐵原子失去電子,形成二價或三價的鐵離子,結合水中原有的陰離子,形成含鐵化合物。二價鐵在水溶液中的顏色是淺綠色,主要產生的三價鐵離子則水解形成紅棕色的絮狀沉澱。
同時,因為純淨水幾乎不含任何離子,基本不具備導電能力,所以不發生反應。
網友紛紛提出,「電解水」的實驗不科學!
事實上,於「電解水可測水質」類似的說法在網上頗多見,早在2011年就有人闢謠。美國著名的「謠言粉碎機」欄目曾解釋,看起來很嚇人的紅褐色沉澱物恰恰是這個所謂的「水質電解器」產生的。而這個「水質電解器」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電解裝置,使用原理和電解水很類似。
據「謠言粉碎機」,通電以後,溶液裡的氫離子受陰極的吸引而向陰極移動,並且在陰極接受電子被還原,產生氫氣。同時,溶液裡的氫氧根離子受陽極的吸引而向陽極移動,在陽極失去電子被氧化,產生氧氣。電解水的時候使用的是惰性的電極,也就是說這個電極是不會參與反應的,而這個「水質電解器」的陽極是鐵棒,這時陽極的鐵比氫氧根離子更容易被氧化,所以陽極的反應變成了將單質鐵氧化成二價鐵離子,再被氧氣進一步氧化成三價鐵。由於陰極不斷消耗氫離子(產生氫氣,所以在實驗裡會看到有氣體產生的現象),溶液裡的氫氧根離子逐漸增多,會進一步和陽極不斷產生的三價鐵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鐵,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紅褐色的沉澱。當然了,自來水裡還存在其他的一些離子,在電解條件下也會在陰極和陽極間運動,如果是容易被氧化或還原的離子,也會發生相應的反應,但由於這些離子的濃度實在也高不到那裡去,所以或是沒有明顯的變化,或是被坑爹的氫氧化鐵所掩蓋。
而真正能衡量水質好壞的因素,應參考國家標準(GB 5749-2006):
[1] 水質的標準包含:1.微生物指標:總大腸桿菌群、菌落總數等
2. 毒理指標:重金屬、硝酸鹽、三氯甲烷、甲醛、氰化物等化合物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銅等
4. 放射性指標: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附圖國家標準(GB 5749-2006)
對此,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乃雲教授也作出解釋:與純淨水相比,自來水通常會存在有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這些物質經過電解同樣會產生顏色,但並不代表「不乾淨」。相反,如果一味飲用純淨水,對人體並無好處,尤其是兒童更不應該長期飲用純淨水。
對於網民的實驗,高教授表示,歡迎民間人士參與水質監測,但具體測試結果應該以相關的國家標準為準,僅靠電解方式測試水質並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