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項目最大的特點。一個是國際化,一個是接地氣。」
金融學理學碩士項目主任 舒濤
01
學術大咖與業界大牛的結合
全海歸教授或博士執教,全英文授課,對比內地其他高校似乎是巨大優勢,但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卻不是什麼新鮮兒。在美國喬治亞大學教了12年書的舒濤教授說,將國際化和接地氣合而為一,才是項目真正吸引人之處,「這樣就可以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很好結合」。
舒濤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引入業界導師的目的,一是幫助同學們真正了解中國金融市場。第二,「導師們都有著豐富的業界工作經驗,每個人帶四五個學生來做項目,這些項目就是導師自己公司裡的真實目。那麼同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也是對能力的培養。」此外,也能幫助到就業,「同學們和很多業界大咖建立了關係,有一些同學畢業後直接進入業界導師的公司,或者由他們推薦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舒濤教授透露,近期在與全球最大投行之一的量化部門總監接觸,希望能邀請來講授量化金融。「我們還有定期的金融沙龍,請業界人士分享市場上的實際操作。」
02
課程設置靈活創新
比起傳統的碩士教育,舒濤教授所負責的金融碩士項目希望保持課程設置的穩定,同時又具有靈活性,因時代發展和學生反饋及時做出調整。比如上大班課還是小班課,比如課程的難易,「我們的管理非常細緻入微」。據舒濤教授介紹,項目會以問卷形式收集在讀學生和往屆校友的意見,了解哪些課程於同學們最有益。然後根據這些反饋做出調整。
「我們調整的依據其實很簡單,就是針對學生的需要。因為金融本身就是不停地在演變,尤其中國的金融市場,它的發展非常迅速。像最近金融創新非常火,那麼業界對這個領域的人才就會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我們會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反饋來做出調整,開設相應的課程。但是這個調整並不會是非常劇烈的,而是一個逐步到位的調整。」舒濤教授說,項目的每一門課都經過精心考慮而開設,且不斷調整,因此同學們普遍反饋在這個項目裡實實在在學到了東西。
「項目在社會上的影響迅速擴大,招生和就業情況都反映出這一點。」2019年申請量較上年增漲60%,2019級的報錄比超過了13:1。「今年只會競爭更激烈。申請人數增加了這麼多,但項目的規模保持不變,說明我們有決心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精英項目」。
舒濤
以「史學家」的態度挖掘
金融背後的原理
「貪婪、浮躁這些是誤解。零八年金融危機後很多人就不願意讀金融,那一年申請金融的人數急劇下降。一個原因是工作不好找,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開始鄙視金融。大家覺得經濟危機是因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太貪婪了,造成了很多的泡沫。但我覺得金融的主流不是這樣。」舒濤教授說自己的業餘愛好是讀歷史,「很深地去讀,了解每個人的性格是什麼,每一件事情發生是偶然還是必然?我發現金融也是這樣,你要去弄清楚它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舒濤教授說希望同學們能真正懂金融,就像對待歷史一樣,很紮實地把東西都搞懂,而不是能賺到錢就行了。「中國金融現在發展很迅速,但我們還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過程中需要相當多的懂金融市場和公司財務怎麼運作的人,如果我們都不懂的話,那我們怎麼提高中國市場的效率和發展水平?」他對項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培養出金融行業的「歷史學家」。
文案 | Yifei Jiang
編輯 | Flora Wang
攝影 | Yifei Jiang
美編 | Wemen Wei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