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是一種優點,在我們的文化裡,是不言而喻的。
從小到大,人們被告誡最多的,就是要聽話。
聽話有獎勵,不聽話受懲罰,就跟太陽從東邊出來一樣的天經地義。
在很多情況下,聽話不僅僅意味意味著守紀律,還意味著盲從,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一般老百姓,即使在家裡,大人也會要求孩子順從。
這在儒家經典中也能找到根據,所謂的孝,就是要順。父母無論說什麼,都不能頂嘴,百依百順,謂之孝。
作為一個幹了一輩子老師的人,現在讓我說的話,聽話這樣的品格,無論如何,都不是什麼優點。
當然,不聽話不意味著上課可以大吵大鬧,就跟那個十年時那樣,讓老師講不下去。
但是,只要大體課能往下講,我真的不希望學生我說什麼,就聽什麼,我也不會我講什麼,就考什麼,讓學生做我的傳聲筒。
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基本上睡覺也行,看小說也可,聽著聽著,不想聽了,就可以走出去。
但是,聽課的時候,如果你真的想聽的話,得帶腦子,想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一定不是好學生。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寧可在課堂被學生刁難,也不希望學生百依百順,崇拜你崇拜得五體投地。
當然,現在的學生,崇拜老師的很少,他們崇拜的對象,大概都在螢屏上。
但是,聽話的學生很多,你講什麼,他們記什麼,很少去想你講的對還是不對,有沒有道理。他們對喜歡讀書好一點的老師這樣,對那些很爛的老師,也是這樣。
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一所大學好老師和爛老師,學生一目了然,任何一個師哥師姐都會給新生講這老師的故事,品評老師的優劣。
現在據說已經無所謂了,反正老師的存在,就是給分數,有了分數,他們就可以畢業保研,甚至出國交流。學生們覺得,他們用他們的聽話,就應該換來這樣的報酬。
其實,這樣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基本上就是廢物。製造出來再多,對於建設一個所謂的創造性大國,一點幫助都沒有。讓他們搞科研,也只能低水平重複,即使挖門盜洞,在SCI期刊上發了文章,也是沒有用。
在今天這個時代,適合他們的工作,大概只能是進單位,做那種收收發發,抄抄寫寫的文員。但凡工作需要一點創意,這些學生都沒法適應。
說白了,聽話這種品格,一般都會走向奴性。其實沒有人真心實意地聽話,都是兩面人,說一套做一套,但是,面子上的事兒,一定奴性十足。
你還別說,在我們的文化裡,這樣的人,上面就是喜歡。
既然如此,那麼什麼創造性之類,還是不要提了。
備註: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百家鳴壇》,作者張鳴,原題目為《聽話是一種優點嗎?》,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