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開展立案調查後,我們一直在期待「下一個」是誰。
日前,「下一個」終於浮出水面,雖然體量遠不及阿里巴巴,但也算「有頭有臉」的知名電商平臺。
1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稱:根據舉報,依法對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
對於唯品會被調查,不少人的反應是有些驚異:為什麼是它?而受調查之後,唯品會這個「二線」電商平臺會如何呢?
其實,梳理近日來的一些信息,這並不讓人意外。
首先,同行「舉報」是事實。
是誰舉報了唯品會?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是一家知名度不高於唯品會的電商平臺——愛庫存。
2020年9月3日,愛庫存官微發布《上海眾旦(愛庫存)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 》。9月14日,愛庫存官微稱愛庫存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四家機構實名舉報唯品會不正當競爭。
按照愛庫存的說法,「從2020年8月4日起,愛庫存不斷接到上百家商家反饋:唯品會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強迫商家「二選一」,並對商家商品進行日常巡檢,一經發現在愛庫存上繼續有售,唯品會即對商家進行通告,甚至直接下線在唯品會上的所有在售商品,以示懲戒。」
第二,如果愛庫存的舉報屬於事實,那麼唯品會被調查屬於「理所應當」。
一般印象裡,平臺經濟的「二選一」,應該屬於那些巨鱷。
不過,俗語講:「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雖然今天的唯品會遠不及那些巨頭,但還有不少與它差不多甚至弱於它的平臺。
如果以上情況屬實,那麼唯品會就屬於「小魚吃蝦米」的「二選一」行為了。
而《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要求交易相對人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二選一』或者其他具有相同效果的行為」這一條引人注意。
假如唯品會確實這麼做了,那麼,唯品會被調查屬於「理所應當」。
第三,唯品會的「特賣」、「超值」之路怎麼走!
去年,唯品會已經受到處罰。
早在去年的12月,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就稱:「針對『雙十一』前後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網購先提價後打折、虛假促銷、誘導交易等問題,根據價格監測和投訴舉報等有關線索,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京東)、杭州昊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貓)、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唯品會)三家企業開展自營業務不正當價格行為進行了調查,並於2020年12月24日依據《價格法》第四十條、《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作出處罰決定,對上述三家企業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而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不正當價格行為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唯品會受處罰的原因基本於價格有關,大多是針對某件商品的售價,「當事人無法提供(價格)為全網低價的證明材料」。
之前發布的《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四章價格促銷行為規範第二十一條規定:「經營者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
這就讓以「品牌特賣,就是超值」為旗幟的唯品會有了約束,並不是所有的所謂「低價」都可以大殺四方。
看來,唯品會被查之後,非但「二選一」不能再做了,連特賣、超值之路都即受到嚴格監管!
而我們還是很關注一個問題:唯品會之後,會是誰呢?期待「再下一個」的出現!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