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述了一名科技作者在旅途中使用網際網路短租解決住宿問題的愉快經歷。文章裡包括了親身體驗,以及對房東的採訪。
共享經濟最近風頭正勁,網際網路短租亦成為熱點。哦,對了,聽業內人士說,他們現在已經改叫「在線民宿預定」了。然而,對於這種涉及私人空間的嘗試我一開始其實是拒絕的,因為大家都是有點靦腆的中國人,千裡迢迢去投宿在陌生人家裡,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作為一名光榮的網際網路科技作者,對共享經濟的好奇心最終戰勝了無謂的羞澀:精挑細選之下,我看中了小豬短租上一套「160平新裝修豪華溫馨舒適大房」。但當時的我絲毫沒有察覺,從那時起,我就站到了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心態從預定時就開始改變了:畢竟你不能像詢問客服那樣去和房東姐姐聊天。於是,在交流了行程,扯了些我對這個城市的記憶,以及房東姐姐終於打理完公司的事情之後,她向我們開放了預定這套「160平新裝修豪華溫馨舒適大房」的資格。
「哇哦~」 ,打開房門那一刻,我發現這絕對是一次物超所值的體驗。因為沒有任何一家賓館會給你一間能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從冰箱裡拿水果吃,用進口廚具做菜的大套房(一晚只收一百來塊)。你看,這裡畢竟是一個「家」。三室兩廳一衛的戶型讓人瞬間找到了熟悉的感覺。我們很快就把衣服掛進衣櫃,洗了澡開始看《跑男》了。託共享經濟的福,這次沒有住賓館的那種混沌的「漂泊感」,取而代之的是融入感。然而,挺括的新毛巾、海綿底一次性拖鞋、A4紙列印的「溫馨提示」也在提醒我們作為「客人」的身份。
當然了,住在別人家裡你根本不好意思不替主人著想。做飯之後刷碗抹灶臺自不必說,生活垃圾也都自覺地順手帶走。交流中得知這是房東第一次接單,我們想儘量為「共享經濟」留下一些好印象。
房東姐姐也非常體貼。她允許我們在下午兩點退了房,還接受了一個業餘科技作者半瓶醋的聊天式採訪。
「網際網路短租,就是互相行方便。」她說。
作為第一次體驗網際網路短租的房東和房客,我們都懷著期待又謹慎的心態在小心試探。這裡面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遷就,也有對陌生人的信任,更有類似朋友之間的面子和情分。
體驗中發現,共享模式增加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拿網際網路短租來說,房東與房客、房客與房客、房東與鄰裡之間就發生了很多意向不到的動人故事:
房東最近很忙,本不想給自己添麻煩。但是得知我們的目的地之後,前思後想還是覺得我從她的房源出發最方便,這才為我們接了單。
房東的朋友「秀秀」住在隔壁,照顧我們的起居。雖然我們一再解釋大家都是房客,用不著特殊照顧。但她仍然熱心地帶我們熟悉了房子,還幫忙規劃了路程。後來發現她竟然是位廚藝達人,這又是意外的收穫了。
鄰裡關係也被拉近了。住在這兒的第二天,對門阿姨來送不知誰掉在電梯間裡的數據線,正好遇到房東來看我們。就這樣,七年來這兩家「最熟悉的陌生人」第一次聊了天......
我後來問房東,把房子給別人住,不會有顧慮麼?
她說:「哎嘜,我沒想太多,敗把人想的太壞嘛!」 她覺得小豬短租上的人應該都是喜歡旅行,又對網際網路有些了解的年輕人,素質應該不會太差。
不知道在國外用Airbnb是什麼樣的體驗,可能更多的是獵奇吧?不知道在國外能否遇到這麼有人情味的房東了。
共享經濟無疑有效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但它更在改變這個社會的規則。它讓閒置資源得到利用,讓擁有者跨界稱為服務商,讓僱傭關係變成朋友,讓「防人之心不可無」變成「人間自有真情在」。當我們談論網際網路短租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人間的溫情,我想這就是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上所謂的好風景吧 ^_^
PS.
似乎我沒提到房子的設施?那麼,你能對封閉式小區裡使用全套TOTO衛浴老闆廚具紅木家具理石瓷磚原木地板的160平精裝大房說些什麼呢?比起如家和漢庭,這可好太多了。
作者:水命
關注:共享經濟、工業網際網路、機器人行業,以及二三線城市的有趣生活。
公共帳號:瀋陽不無聊(shenyangbuwuliao)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