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又一重磅規劃出爐!
8月18日,中山市水務局政務網發布了《中山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規劃成果公示》,根據公示,中山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總報告(公示稿)新鮮出爐,這一新規劃的公示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16日。
根據公示,《廣東萬裡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六年大變樣、十年大跨越」的目標,穩步推進廣東碧道建設,要求中山2022年建成碧道長度不少於140km,2025年不少於200km,需建設嶺南田園水鄉碧道和環灣濱海碧道等2條特色廊道,岐江河、磨刀門水道和橫門水道等3個重點段碧道。
近日,耗資288萬元的中山碧道建設總規劃正式出爐。
本次規劃對中山市碧道進行了總體布局,規劃研究範圍為中山市全陸域,總面積1800.14km。主要依託中山境內多條河流,形成「兩核六廊」生態碧道空間格局,近期至2022年建成碧道192.9km,中期2023-2025年建成碧道203.2km,共計396.1km。
根據附件文件,中山碧道建設總規劃基礎階段將投資417972.8萬元,成型階段將投資686411.8萬元,總投資高達1104384.6萬元(約110.44億元)。
一起來看看這份重磅規劃吧!
▼
【四類碧道、「5+1」重點任務】
根據公示,此次碧道按所處河段分為都市型、城鎮型、鄉野型和自然生態型四種類型。
結合河流水系、周邊城鄉建設及功能特點,各類型碧道建設任務總量和重點有所區別,各有側重。
碧道建設包括「5+1」重點任務,即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遊憩系統構建5大建設任務和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1項提升任務。
▼
【規劃期限及目標】
本規劃基準年為2019年,近期水平年為2022年,中期水平年為2025年,遠期水平年為2035年。
規劃目標:
(1)近期目標(2020-2022):重點先行、亮點突出
至2022年底,建成192.9公裡碧道,覆蓋全市中心城區、主要城鎮的重點河段碧道基本成形,湧現一批精品、亮點碧道工程。
(2)中期目標(2023-2025):持續推進、骨架成形
至2025年底,建成396.1公裡碧道,依託西海水道、磨刀門水道、岐江河、橫門水道、雞鴉水道、小欖水道和洪奇瀝水道等主要河流,形成「兩核六廊」的總體特色結構,並推動碧道沿線濱水地帶協同提升,使中山河流水系成為人民美好生活好去處的幸福河。
(3)遠期目標(2026-2035):根本好轉、人水和諧
至2035年,中山市碧道成網,建成約600公裡碧道,河湖保護、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得到根本好轉,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願景,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中山市全面呈現。
▼
【「兩核六廊」的功能布局】
以「構建山海連通的河川生態廊道,維護保障流域安全的健康水系,營造灣區精品活力都會長廊,促進環灣創新製造業綠色發展帶」為目標,搭建「流域+廊道」的空間骨架;依託江河,結合流域的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特色,突出流域的主題功能。
銜接中山綠道、古驛道、美麗鄉村等重要相關規劃,沿線串聯各類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資源點和重要城市功能區,突出展示世界華僑故裡、香山文化勝地、特色商務旅遊中心、嶺南水鄉代表等城市名片,規劃形成「水綠相融、山水相依;城鄉共生,人水和諧」的「兩核六廊」生態碧道空間格局。
兩核: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區雙核聯動格局
六廊(即6大特色廊道):
1、環灣濱海碧道廊
2、西江生態田園廊
3、精品活力都會廊
4、小欖生態廊道
5、雞鴉生態廊道
6、洪奇瀝生態廊道
2020年~2025年環灣濱海碧道廊共建設87.7km,西江生態田園廊共建設84.4km,精品活力都會廊共建設68.1km,小欖生態廊道共建設36.6km,雞鴉生態廊道共建設58.8km,洪奇瀝生態廊道共建設60.5km。
▼
【6大特色廊道規劃】
根據全市流域特徵,分別對西海水道、磨刀門水道、雞鴉水道、小欖水道、岐江河、橫門水道以及其他水系進行碧道建設規劃,並針對各鎮(區)重點段進行深入規劃。
1、環灣濱海碧道廊
地理位置
環灣濱海碧道廊始於火炬區橫門水道,止於中山與珠海交界處,途經民眾鎮、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和南朗鎮,主要依託橫門水道、馬鞍島等區域主要水系環河岸線、海岸線而建,呈環灣分布。
主題特色
以「紅樹林溼地自然生態、灣區國際濱海都市」為特色,在中山由「江」到「海」的跨越戰略發展背景下,環灣碧道臨近灣區重點發展平臺-翠亨新區,其中科學城的建設是中山參與灣區建設的力作之品。黃金海岸,灣心聚合,高價值的內灣岸線,既是海洋物種棲息地,又是紅樹林溼地的集中區,作為海邊綠肺,既為海岸提供舒緩邊界,又為野生動物提供生態棲息之地。環灣碧道的建設將是綠色發展的典範之作,目標建設環灣濱海「新焦點」。
2、精品活力都會廊
地理位置
精品活力都會廊主要依託岐江河,並串聯獅滘河、中部排水渠、長江水庫排洪渠和金鐘湖水庫,覆蓋火炬開發區、港口鎮、東區、石岐區、西區、南區、沙溪鎮、大湧鎮、板芙鎮和神灣鎮等。
主題特色
以「歷史文化遺產、休閒娛樂活動、總部經濟中心」為特色,碧道途經歷史城區,歷史城區承載舊城城市生態、景觀、文化功能,是孕育鐵城基因的「創智新明珠」;岐江河沿線布置了多個都市生活休閒中心,有歡樂海岸、興中廣場、大湧紅木特色小鎮等多功能複合的休閒文化活動聚合點;依託現有功能基礎,通過舊城更新和新城開發使岐江河兩岸重煥活力。
目前,岐江新城作為構建中山智慧發展新脊梁大灣區創智要素集聚的新平臺,規劃部署了集辦公、商務、商業一體的中山總部經濟區。通過碧道的建設,對傳統文化價值的挖掘拓展,沿線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的供給,多元、活力的水岸空間塑造具有重要意義。目標營造展示中山文化底蘊目標營造展示中山文化底蘊「新客廳」的水岸廊道。
3、西江生態田園廊
地理位置
西江生態田園廊依託西江為主線,沿途串聯古鎮中心河和鳧洲河,覆蓋古鎮、橫欄、大湧、板芙、神灣、坦洲、小欖和東升等鎮。
主題特色
以「大江大河、田園生態、嶺南水鄉」為特色,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戰略部署下,串聯橫欄、板芙和坦洲嶺南特色水鄉,打造西部連綿的嶺南水鄉特徵景觀區,突出磨刀門水道磨刀島和竹排島的河口特色景觀節點塑造,形成串聯多個重要的生態資源節點,水綠相融的珠三角生態田園特色的田園碧道。目標打造珠三角田園生態「新魅力」。
4、小欖生態廊道
地理位置
小欖生態廊道依託小欖水道,覆蓋小欖鎮、東升鎮、港口鎮、東鳳鎮和阜沙鎮。
主題特色
以「菊文化、高端製造、沙田水鄉」為特色,一條融合文化、科技、生態和旅遊體驗、最能體現中山市本地山水魅力的生態遊憩廊道,在小欖菊文化為地方特色打造的前提下,以高端製造產業平臺為經濟發展基礎,加強沙田水鄉為山水鄉的自然地理特徵的宣傳,營造中山代表,嶺南特色的複合體驗碧道,打造區域生態休閒核心。
生態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構建融合文產旅的慢行觀光體驗區,吸引市民及遊客前來遊玩。目標打造嶺南山水秀麗風光「新格局」的生態廊道。
5、雞鴉生態廊道
地理位置
雞鴉生態廊道主要依託雞鴉水道,串聯黃圃水道、黃沙瀝水道和平洲瀝水道,覆蓋東鳳鎮、阜沙鎮、港口鎮、南頭鎮、黃圃鎮、三角鎮和民眾鎮。
主題特色
以「郊野景觀、自然生態」為特色,水網形成濱水自然及城鎮景觀體驗軸,為人們提供賞心悅目和極富特色的山水城景觀。在城市綠道的基礎上,持續有效推進碧道的建設,充分結合自然山體、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公共資源,系統性構建綠道網絡,有效連接城市綠廊、城市公園、旅遊景點及外圍自然生態空間,在滿足低碳出行的同時,為廣大市民提供豐富的綠化休閒空間。目標構建郊外生態「新野趣」。
6、洪奇瀝生態廊道
地理位置
洪奇瀝生態廊道主要依託洪奇瀝,並串聯桂洲水道、三寶瀝,覆蓋南頭鎮、黃圃鎮、三角鎮和民眾鎮。
主題特色
以「現代智能製造、城郊風貌」為特色,以智能製造體驗為主題,串聯現代先進智能製造產業平臺,以及多個社區公共活動中心的都市共享活力體驗走廊,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條濱水特色風貌帶,展現特有的產業和山水城鄉風光;以山水自然風光體驗為主題,串聯五馬峰、華佗山、煙筒山等重要山體、河流的休閒遊憩生態體驗遊覽路徑。
同時增強親水性建設,營造特色的濱水環境,使碧道和公共開放空間的布局與洪奇瀝取得緊密聯繫,在整體結構上發揮其對於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性。目標打造城山綠水環繞「新體驗」的生態廊道。
水綠相融、山水相依
城鄉共生,人水和諧
期待中山的生態碧道早日建成
為宜居中山再添風採
來源:中山房天下整編自中山市水務局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