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龍陽村:蔬菜種植走出「小康路」13噸有機紅蘿蔔馳援武漢

2020-12-23 掌上張家界

張家界新聞網2月24日訊 (通訊員 屈澤清)「有機紅蘿蔔豐收了,前日我們還捐贈了13噸有機紅蘿蔔馳援武漢。」2月23日,筆者自張家界市永定區龍陽村獲悉,自文理學院駐村幫扶以來,發展村民種植蔬菜走出「小康路」,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為武漢捐贈了13噸有機紅蘿蔔。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了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永定區謝家埡鄉龍陽村響應國家號召,有條不紊的組織復工復產,繼續實施消費扶貧計劃。「2019年,我們針對龍陽村的實際,發動全體村民種植蔬菜獲得了豐收,並在年前已經銷售出去,村民獲得了收益。」文理學院駐謝家埡鄉龍陽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光明介紹,其中有機紅蘿蔔種植面積達到376畝,參與農戶1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合計產量40萬斤,預計收入200萬元。目前已銷售近9.4萬餘斤,主要銷往常德。同時,為保障父老鄉親們的收入,村方收購了28萬餘斤。「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衝在了第一線,我們希望通過捐贈有機紅蘿蔔的方式,為抗擊疫情盡綿薄之力。」此次捐贈的13噸有機紅蘿蔔已經裝車發往武漢,希望疫區的朋友儘快渡過難關。據悉,自文理學院駐村幫扶以來,為龍陽村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97.91萬元。駐村扶貧工作隊發揮黨建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搞好支部「五化」建設,該村黨支部是永定區謝家埡鄉的先進基層黨組織。資金投入力度大,同時,緊緊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紮實開展大整改,大排查,採取有效措施確保1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截至目前,學院通過結對幫扶幹部實現了脫貧目標的貧困戶有122戶500人。學校扶貧超市購買貧困戶和村集體農副產品30多萬。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也因此被評為「張家界市優秀駐村工作隊」。「一身正氣重民生,書記獻忠抓踐行。策劃扶貧方案實,做強產業主張精。衛明宗富光明到,山笑水歡人笑迎。更有生斌金點子,龍陽巨變夢圓成。」龍陽村本土詩人屈澤彪有感文理學院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賦詩一首《湖南文理學院幫扶龍陽村》,將文理學院參與扶貧工作的六位院領導及駐村工作隊隊員的人名巧妙寫入詩中。龍陽村,隸屬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謝家埡鄉,這裡人文景觀古老神秘,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內部境界幽奧秀美,外部境界雄輝壯闊。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龍陽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相關焦點

  • 附贈菜譜「兒菜炒肉、紅蘿蔔燒豬肉」,綿陽遊仙40餘噸肉菜馳援武漢
    「紅蘿蔔燒豬肉、兒菜炒肉……」2月23日下午,3輛裝載4噸精品豬肉、近37噸蔬菜及部分醫用物資的大卡車,緩緩駛離綿遂高速仙海路口。預計經歷約24小時,這些滿載著四川綿陽遊仙區人民深情厚誼的物資將抵達武漢市火神山醫院、湖北武警總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戰場。跟隨物資的還有一本手寫的菜譜,屆時,這些肉菜將成為白衣戰士碗裡熱騰騰的「紅蘿蔔燒肉」「白蘿蔔燉肉」「蓮白回鍋肉」「清燒兒菜」等愛心美食。
  • 多地向武漢馳援蔬菜等民生物資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黃耀滕、王菲)30日,滿載200多噸毛節瓜、西葫蘆、萵筍、海鴨蛋等民生物資的冷鏈貨櫃專列,從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發出,開往湖北武漢,這是廣西發出的首趟馳援湖北的冷鏈民生物資專列。
  • 湛江愛心蔬菜千裡馳援湖北
    徐聞32噸愛心韭菜千裡馳援武漢,許豐年許芳聞兩父子為武漢加油。 (受訪者供圖)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發生後,湛江這座「大愛」的濱海城市處處湧動著暖流——一批批愛心蔬菜從湛江出發,星夜兼程,千裡馳援湖北。早在2月2日,徐聞愛心人士與企業就捐贈了32噸精心挑選檢測的愛心韭菜,並於2月3日順利抵達武漢,助力緩解當地疫情防控生活物資的緊缺問題。
  • 4噸鱸魚萬斤冬瓜……佛山食材馳援武漢
    新快報記者 胡珊霞/攝新快報訊 記者胡珊霞報導 4噸開背鱸魚、4000盒黑魚片、95盒酸菜魚、1000隻白條雞,5500斤絲苗米,一萬斤冬瓜……3月3日中午,承載著佛山多家農企滿滿愛心的首批80餘萬元食材物資,被運往1000多公裡外的武漢。預計今天傍晚,這些食材將供給佛山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 馳援抗「疫」,美菜30餘噸蔬菜支援武漢一線
    近日,北京新發地,一輛滿載土豆、白蘿蔔、大白菜等33.5噸蔬菜的貨車準時出發,車身上「千裡送菜 北京馳援武漢」的橫幅在寒風中抖動。在跨越20小時,1000多公裡後,這批由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及其供應商捐贈的新鮮蔬菜,到達武漢,支援一線後勤供應。
  • 彭水縣三義鄉龍陽村產業發展「活」起來
    4月2日,在彭水縣三義鄉龍陽村中藥材基地,十餘名村民正在忙著除草、鬆土、施肥、牽藤,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連日來,龍陽村積極有序引導農戶外出務工就業,同時,迅速組織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規劃今年產業發展方向,形成以中蜂、中藥材、肉兔、高山大米(蔬菜)等4大產業為主導,以小酒坊、小養殖、小農家樂、苗家民宿、小運輸等「五小經濟」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思路,讓產業發展活起來,百姓富起來。
  • 靖遠縣花兒新村(富坪村)村民自發組織18噸愛心黃瓜馳援武漢
    繼花兒新村第一批愛心黃瓜送達湖北之後,北灣鎮富坪村村民又自發組織再次捐贈18噸黃瓜馳援武漢。經過兩天的緊張籌備,2月11日中午12時,滿載著18噸愛心黃瓜的大卡車準時從北灣鎮富坪村出發,駛往武漢。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駐村幹部的精心幫扶下,借著黨的好政策,村裡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村民種植香脆可口的密刺黃瓜,群眾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村民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都想為抗戰疫情奉獻一份自己的愛心。村裡的大學生志願者協會在微信群裡一號召,村民紛紛響應。
  • 合肥捐贈300餘噸新鮮蔬菜馳援武漢!皖援鄂醫療隊進駐ICU!
    合肥300噸新鮮蔬菜今晚運抵武漢合肥武漢心連心,合肥人民在行動!今天上午9:30,我市在周谷堆大興農產品國際物流園舉行合肥援助武漢生活物資發運活動,總計300噸、價值200多萬元的新鮮優質蔬菜啟運。13輛大貨車從百大周谷堆批發市場出發,經過500多公裡跋涉,今天傍晚送達武漢市指定地點。武漢疫情時刻牽動著合肥人民的心。1月27日,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李克強總理在武漢考察疫情時強調,「一定要保障武漢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 紅蘿蔔什麼時間進行種植?如何提高產量?
    提要:紅蘿蔔什麼時間進行種植?如何提高產量?紅蘿蔔是不少朋友都喜歡吃的一種蔬菜,新鮮的紅蘿蔔還能直接生吃,另外煮湯的時候也能夠放進去一些,蒸著吃也非常不錯。吃法這麼多樣的紅蘿蔔如何種植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這個問題。
  • 泡核桃、醬菜……雲南永平捐贈50噸土特產馳援武漢
    雲南永平捐贈50噸土特產馳援武漢。供圖  雲南網訊(通訊員 段先武 彭湘榆)3月15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向武漢市江漢區捐贈了50多噸的泡核桃、醬菜等土特產。當天上午10時,這批捐贈物資從永平出發,載著永平縣人民群眾的愛心,趕赴江漢區機關公共事務服務中心,全力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來勢洶洶,一切都猝不及防,公司懷著社會責任捐贈生活物資,為抗擊疫情盡了一份綿薄之力。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阿慶嫂食品公司負責人馬樂君說到。
  • 泉源小夥種植有機蔬菜按盆賣,年收入10萬多元
    「我手中的這盆有機櫻桃蘿蔔一盆賣11元,棚裡共種植了13種有機蔬菜,全部是每盆賣11元。。。。。。」9月20日,在郯城縣泉源鎮東夾埠村徐向偉的盆栽蔬菜大棚內,徐向偉的弟弟徐向彬一邊展示著哥哥種植的有機盆栽蔬菜,一邊介紹道,「去年建這個佔地3畝的大棚,可容納8000個蔬菜盆,一年可以收穫9茬,年收入可達10萬元!」
  • 瀘州市瀘縣: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
    其中,種養循環、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12月1日,位於得勝鎮接官壩村的瀘縣有機種植試驗示範基地裡,各種綠油油的應季蔬菜長勢良好,惹人喜愛。而這些蔬菜的肥料,全部都是管理人員自己配製的,沒有添加任何化肥。「我們做的這款肥料相當成功,目前它已經產生了白色的菌絲。
  • 馳援湖北!千裡赴黃石5噸延慶小米「出徵」!
    2月13日上午一輛中國郵政的運輸車來到位於劉斌堡鄉劉斌堡村的北京燕雲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這裡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一起給100袋,共計5噸小米貼上「湖北必勝!北京燕雲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4月,共有2500多畝農業用地,其中1000畝作為有機雜糧種植基地,形成集生產種植、產品包裝、商品流通、品牌運營、銷售為一體的雜糧產業園區,利用網際網路及物聯網技術使燕雲雜糧走向全國。
  • 保山昌寧戰「疫」:眾志成城,52噸愛心蔬菜已抵達武漢!
    「新聞上說我們的菜運到武漢了,那邊非常歡迎。」「我們要好好的種,種安全菜放心菜。」一月十六日下午,保山市昌寧縣捐贈的52噸蔬菜隨著保山物資運送車隊到達武漢的消息,在昌寧縣柯街鎮的專業合作社裡和菜田裡傳開,菜農們紛紛討論著,用各種語言表達著他們的自豪和信心。
  • 再捐3噸折耳根!湖北人民又懵了:這菜怎麼吃?綿陽人捐了娃娃菜、棒...
    這是綿陽企業界愛心人士馳援武漢的一批物資。大貨車上共裝載有11噸新鮮蔬菜(芥菜)、12噸水果(柚子)等,價值10萬餘元。 安州人民心系武漢,100餘噸愛心蔬菜緊急馳援 2月5日,天下著濛濛細雨,安州區秀水鎮珍珠村裡一片火熱場景:一群志願者在田間地頭收割小白菜,裝車後準備發往武漢。
  • 打好「綠色食品牌」 雲南良道有機蔬菜銷往40餘個大中城市
    掌上春城訊12月30日,記者從雲南良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良道」)獲悉,雲南良道種植的40餘種有機蔬菜已走出雲南,銷往國內40多個大中城。
  • 武漢明日解封!大理佛教寺院籌集的24噸水果再度馳援武漢!
    4月6日,在武漢即將解封之際,為了感謝英雄的武漢人民在封城期間所作的努力和貢獻,更為了向寧捨身命奮勇逆行的醫護人員表示敬意,雲南雞足山金頂寺、迦葉殿、虛雲寺、佛塔寺,大理聖源寺等寺院籌集的第三批愛心水果今日從雞足山下發車。
  • 拿到「體檢」報告後,300噸蒲江愛心水果蔬菜「直奔」武漢
    ↑準備出發前的車隊「這次我捐了2噸蒲江耙耙柑、8噸蒲江獼猴桃,價值近10萬元」,看到自家準備的物資都裝上車了,家住蒲江縣西來鎮青山村的曾省祥滿意地笑了。2月6日上午,17輛滿載「蒲江耙耙柑」「蒲江獼猴桃」等水果和蔬菜的大貨車,從蒲江縣壽安街道出發,馳上成雅高速,直奔武漢。「這批物資是咱蒲江20來家農業專合社、家庭農場和愛心企業的捐贈,大約300噸,全都是土生土長的蒲江特色農產品。」捐贈活動倡議人黃浦江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桃園採摘,荷塘觀賞,美在小康路
    新疆網訊(記者宋建華攝影報導)7月的米東區,荷花盛開、鮮桃壓枝,村民們將種植養殖業與觀光旅遊結合,建成了桃園採摘基地、荷塘觀賞基地,既鼓了腰包,也美了鄉村。  近年來,烏魯木齊將鄉村振興戰略與旅遊興疆戰略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幫助村民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小康路。
  • 紅蘿蔔種植方法和時間?
    紅蘿蔔種植方法和時間?紅蘿蔔的學名叫胡蘿蔔,雲南、貴州、四川等許多地方都叫紅蘿蔔,這些地方種植的胡蘿蔔是紅色的,不是黃色的。胡蘿蔔為半耐寒性蔬菜,是根菜類中耐旱性最強壯的蔬菜。種植胡蘿蔔以疏鬆通氣的壤土或者沙壤土為好,選擇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紅蘿蔔種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