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新聞網2月24日訊 (通訊員 屈澤清)「有機紅蘿蔔豐收了,前日我們還捐贈了13噸有機紅蘿蔔馳援武漢。」2月23日,筆者自張家界市永定區龍陽村獲悉,自文理學院駐村幫扶以來,發展村民種植蔬菜走出「小康路」,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為武漢捐贈了13噸有機紅蘿蔔。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了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永定區謝家埡鄉龍陽村響應國家號召,有條不紊的組織復工復產,繼續實施消費扶貧計劃。「2019年,我們針對龍陽村的實際,發動全體村民種植蔬菜獲得了豐收,並在年前已經銷售出去,村民獲得了收益。」文理學院駐謝家埡鄉龍陽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光明介紹,其中有機紅蘿蔔種植面積達到376畝,參與農戶1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合計產量40萬斤,預計收入200萬元。目前已銷售近9.4萬餘斤,主要銷往常德。同時,為保障父老鄉親們的收入,村方收購了28萬餘斤。「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衝在了第一線,我們希望通過捐贈有機紅蘿蔔的方式,為抗擊疫情盡綿薄之力。」此次捐贈的13噸有機紅蘿蔔已經裝車發往武漢,希望疫區的朋友儘快渡過難關。據悉,自文理學院駐村幫扶以來,為龍陽村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97.91萬元。駐村扶貧工作隊發揮黨建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搞好支部「五化」建設,該村黨支部是永定區謝家埡鄉的先進基層黨組織。資金投入力度大,同時,緊緊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紮實開展大整改,大排查,採取有效措施確保1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截至目前,學院通過結對幫扶幹部實現了脫貧目標的貧困戶有122戶500人。學校扶貧超市購買貧困戶和村集體農副產品30多萬。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也因此被評為「張家界市優秀駐村工作隊」。「一身正氣重民生,書記獻忠抓踐行。策劃扶貧方案實,做強產業主張精。衛明宗富光明到,山笑水歡人笑迎。更有生斌金點子,龍陽巨變夢圓成。」龍陽村本土詩人屈澤彪有感文理學院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賦詩一首《湖南文理學院幫扶龍陽村》,將文理學院參與扶貧工作的六位院領導及駐村工作隊隊員的人名巧妙寫入詩中。龍陽村,隸屬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謝家埡鄉,這裡人文景觀古老神秘,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內部境界幽奧秀美,外部境界雄輝壯闊。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龍陽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