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牛娃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學前「快樂教育」的孩子,還能追上嗎?

2020-11-12 捲兒媽愛科普

1 一線城市孩子那麼牛,

以後我的孩子能追上他們嗎

今天的話題源於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問題:

  • 現在一線城市雞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嗎?學前快樂教育但零基礎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

提問者生活在二線城市,主張快樂教育,學前啥都沒教,偶然聽朋友說起一線城市雞娃圈的孩子,他覺得有點恐怖……

原話是:

「據說很多孩子從小看大量英文書,聽大量的材料,

「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

「中班大班就中英文自主閱讀,英語自由對話,發音地道,

「中文很多孩子已經會背誦經典,大量詩歌,

「四五歲就100以內加減法甚至乘除法,

「而且閱讀的書籍很多,知識面豐富,

這些是我以前沒有想像過的。不知道這些是真的嗎?」

聽到同齡孩子這麼厲害,他前所未有的,隱隱的開始擔心:以後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

相信有這種擔憂的不止這一個家長。

2 我所看到的,

海澱娃的真實水平

海澱家長,是一線城市雞娃家長的代名詞,媽媽圈裡常有他們的傳說。

我在海澱生活、工作了10多年,在兒童腦科學教育公司工作期間接觸不少海澱教育高地的家長和孩子們,我來說說我所看到的情況。

傳說中的「很多孩子從小看大量英文書」「中班大班就中英文自主閱讀」「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四五歲就100以內加減法甚至乘除法」,情況基本屬實。

不過,也別被嚇著,這是海澱娃給人的整體印象,並不代表每個孩子都是這個水平。每個地方都有「雞血」家庭,也都有「放養」家庭。我也見過孩子連幼兒園都不上的海澱家庭。所以,沒必要拿海澱娃的集體優勢,跟自家一個孩子較勁。

而且,我個人認為,有些東西也並不值得推崇和效仿(比如兩三歲認識幾百個漢字、四五歲乘除法);而有些東西,我們找對方法,大多數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綜合考慮,我覺得學前零基礎的孩子,想追上一線城市雞娃也並非不可能。

3 怎麼追?

「傳說」中的那幾點,概括下來不外乎:英語、語文、數學+見識,我們明確了問題,再來看怎麼追。

❶先說英語

「傳說」是:大量聽、讀→中大班自主閱讀

英語是雞娃標配,這種情況在海澱雞娃家庭非常普遍。

不過,英語是那種只要下功夫,就能有收穫的科目。雖然早學有早學的優勢,但小學階段開始「雞」,也是能追上的。

我身邊有學齡前散養,升小學後強化訓練一年多過PET的。這個孩子五六歲時曾在英語機構蹦躂一年多,不能說學前絕對零基礎,但口語說不上幾句,單詞也沒認識多少,聽、寫是約等於0的狀態。

一年級寒假的時候,看到班上有同學已經能獨立閱讀英文橋梁書,這個媽媽急了。不過,難得的是,她能步伐清醒、理智地給孩子制定英文進階方案每天45分鐘閱讀+1小時以上的聽力訓練+階段性模擬糾偏

就這樣「盯」了一年多,這孩子英語水平的提升肉眼可見。不是孩子有多聰明,家長的方法+策略+家庭環境太重要了。

說到具體方法,其實從小大量聽讀,到中大班實現英文自主閱讀,已經大致給出了「追」的路徑。

我是在捲兒升中班後,才開始系統給她做英語啟蒙的。我們之前的水平就是會唱幾首英文兒歌,知道一些名詞之類的。

現在堅持每天聽+讀,2個多月下來,外研社英語二級繪本中的很多Sight Words已經能自己讀出來了。這個級別繪本的「自主閱讀」也指日可待了

繪本難度給大家做個參考。

一頁只有兩三句話,句型重複較多,便於孩子理解記憶。

他們用的教材也類似,基本每幅圖孩子可以用一句話描述。

所以,別被「自主閱讀」嚇到,英語讀物的自主閱讀是分級的

。一口吃不了胖子,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

❷再說語文

傳說」是: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會背誦經典,大量詩歌;大量閱讀,中大班自主閱讀。

現在提倡大語文,一線城市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閱讀量,有了閱讀量,到中大班實現中文自主閱讀是自然而然的事。

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絕對不鼓勵,背誦大量詩歌我個人也不主張。

漢字是一種符號,是抽象的,3歲之前孩子的大腦還不具備理解抽象符號的能力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做過兒童識字類產品,做調研的時候,有家長說,不對啊,我家孩子能認很多字卡。

但跟這類孩子一接觸就會發現,你指字卡上的字,孩子都認識,但放到書本裡,放到其他地方,孩子就讀不出來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漢字在3歲之前孩子的眼裡就是一堆線條,他能記住字卡,是因為反覆指認,孩子記熟的字卡的特徵。

比如這個,你注意到字卡上圖像的細微差別了嗎?

孩子對這些是很敏感的。

小侄兒3歲,我陪他玩一遍,第二遍他基本就能說出是什麼字了。我媽見了很開心,覺得孩子記得快,字卡真管用!

但其實這都是玩具設計的小心機。同樣的字,孩子在書中,在生活裡能認識,那才算真的掌握了。

說到這裡,我想到有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識字之後再去閱讀,每天盯得很緊,但事半功倍。反過來,通過大量親子閱讀,讓孩子了解文字的意義,一開始慢,但卻是讓孩子「批量識字」的好方法。

我沒教捲兒認過字,閱讀我們堅持兩三年了,基本每天一本書的節奏,現在像這類字少的書,她基本也能自主閱讀了。

大量背誦、識記,我覺得犯不上。在這方面,電腦比人腦高效太多,沒必要犧牲孩子寶貴的童年去做電腦一鍵就能完成的事。

當然,通過詩歌韻律陶冶孩子情操,給他美好的文學體驗是必要的。但語文啟蒙,肯定不是背古詩。我更希望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在對韻律感興趣的情況下去學,而非機械記憶。

❸關於數學

「傳說」是:四五歲就100以內加減法,甚至乘除法

加減法還能理解,四五歲學乘除,我覺得那不是雞娃,絕對是坑娃。

前面已經說過,學齡前的孩子還不能記住大量抽象符號。3~6 歲孩子的認知,還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

有朋友是北師大數學教育專業的,現在某知名校外機構當老師,我們聊過讓四五歲的孩子背乘法口訣的感受,她吐槽說:家長用英文背300位圓周率就懂了

我不知道是否真有高段位的父母或老師,能把乘除法遊戲化到四五歲的孩子具體可感的程度。如果不能,還是不要通過這種方式澆滅孩子對數學的天然興趣。

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形成基本的數學思維,能認識到數字和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會發現規律,多算一道題,少算一道題真沒那麼重要。

數學啟蒙話題很大,具體方法這裡不展開說了,後續我會寫相關的專題文章。

▶ 捲兒媽碎碎念

跟大家透露點今天文章的「幕後花絮」:

平時我寫完文章會先發親友團,讓他們給我提意見。今天這篇發過去,我被批慘了。

什麼「你見識的海澱牛娃就這水平?你咋不寫人家誰誰5歲過Ket,8歲過Pet?」「什麼叫大量閱讀,多大量叫大量,你說這麼模糊沒有說服力呀?」「你的方法在哪裡?大量閱讀就能追上?」……

我接受這些批評,但我駁回了他們的提議,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不說個別牛娃的情況,是不希望製造焦慮。既然是個例,那他就不具參考價值。

既然是在描述一個群體,我也不想用具體的數字去「框」這些孩子的閱讀量、詞彙量。1500詞彙量在美國夠了,在海澱不夠之類的,當笑話聽聽就好了。

至於方法部分,我承認我寫的不夠具體,我無法通過一篇文章,幾個方法,讓所有孩子秒變牛娃,我更希望細水長流,一點一點把我知道的分享出來,通過跟你們討論、碰撞,一起找到更適合咱們自己孩子的方法。

總的來說,學齡前就那點東西,即便零基礎,想在「成績」層面追上都是有可能的。

比較難追的是見識、思維層面的東西。而且,父母的時間、方法、策略、思維格局一個都不能少。

說到這裡,我腦子裡又蹦出一系列問題有待討論:

  • 「追」,意味著孩子要加倍付出,孩子加倍付出還會快樂嗎?

  • 如果學前快樂教育,需要入學後N倍的雞血模式才能追上,你還會選擇「快樂教育」嗎?

這些問題你怎麼看呢?快來說說吧。

這些天連續碼字,頸椎又不好了,容我去按摩一會兒。

咱們明天再接著聊,不見不散哦!

·END·

◆ ◆ ◆

捲兒媽愛科普

一個相信方法論的媽媽,分享好方法

我是捲兒媽

4歲女孩小捲兒的媽媽

寫暢銷書,做兒童腦科學教育研究

朋友口中「能寫又懂教育」的媽媽

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時尚育兒》等

在小捲兒眼中, 我還是一個每天陪她讀書「很有原則」的媽媽

關注捲兒媽愛科普(ID:juanr-ma)

一起順勢雞娃

相關焦點

  • 學前快樂教育但零基礎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一線城市家庭的孩子嗎?
    雖然有的父母可能覺得沒必要讓孩子這麼拼搏,並且也對此有存疑,但多少也會有些擔憂,現在一線城市雞娃家庭的孩子真的很厲害嗎?學前快樂教育但零基礎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家長們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與提前起步的優秀孩子,唯一縮短彼此之間距離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夠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古話說:「勤能補拙」,面對資質水平都差不多的孩子,那麼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彼此進步的距離。
  • 海澱家長有多恐怖?來看北京的公立牛校有多牛,到底牛在哪裡?
    在北京,公立牛校代表著最頂尖的教育水平,是這群家長的終極目標。資源北京的公立牛校有多牛,到底牛在哪裡?原因是想讓孩子得到更優質的教育。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難道帝都的教育就不香嗎?她說,那倒不是。從入學就開始搞航天航空知識持續科普,就是這個學校的特色教育項目了。這只不過是北京普通公立校,所以你能感受到「牛小」到底有多牛了嗎?
  • 海澱,其實沒有牛娃_騰訊新聞
    當時我在心裡說,什麼鬼,在哪裡讀書不都得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嗎? 到了北京才發現,和我想的那種「拼」,有很大差別。 在北京,選擇不同的行政區定居,幾乎就能代表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教育觀。不論是北京「土著」還是北漂、科技新貴,只要一聊孩子在哪個區讀書,就能基本解讀這個家庭的現狀、甚至教育理念。
  • 從杭外劍橋到多倫多,牛娃家長十年經驗總結
    「牛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大家看到, 我們有很多學員, SAT和託福輕鬆拿下1500+和110+, 他們自然配得上「 牛娃」的稱號, 但是在這些成績背後, 一定跟他們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正所謂培養牛娃要趁早.
  • 「海澱牛娃」:人是怎麼變聰明的?
    「在新冠疫情所引發的各種變化中,一個最容易被忽略,卻也許影響最為深遠的小政策,也許便是中小學的入學搖號。媒體報導中,有擔憂生源質量,焦慮到失眠的名校校長;有手拿一摞證書,卻如名校無門的「牛娃」家長;也有從不補習,成績單只有「良好」沒有「優秀」,卻莫名搖中了頂級中學的普通孩子。沒人能說清,這屆孩子將面臨的是什麼,瀰漫在整個社會的普遍的教育焦慮卻是撲面而出。
  •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因為瑞思英語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是Henry媽媽選擇瑞思的原因。令人驚喜的是,Henry也特別喜歡瑞思的老師,尤其是Richard老師,對他的影響很深。在Richard老師為其上課的時間,孩子班上總是會被老師誇英語好,英語成績也是班上第一名。
  • 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到底是什麼水平?
    對於長期在後臺看小童書群家長打卡原版繪本書籍AR難度數據的小編,4歲孩子(2015年出生),1500詞彙量如果是聽力詞彙,基本上也就是個中位數的水平,也無所謂鑑別這到底是段子還是真事兒,但沒想到啊,這個段子在高考出分那天發酵了,小童書媽媽群很多人在驚嘆北京十二中出最高分的同時,也看到了海澱高分段集中的事實,目光重新對焦海澱之後,這個段子被重新翻出來討論,憂心忡忡的老母親們終於沉不住氣想知道
  •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再給孩子帶溝裡。」我說,你想多了。以現在的社會條件、學習資源,以及你們家好幾套房子要拆遷的「硬實力」,真有心把孩子英語雞上來,簡直不要太輕鬆。我的英語水平跟海澱媽們比起來,恐怕分分鐘被秒掉。但這並不影響我帶捲兒學英語,孩子三個月也學到了悠遊第三級。我自己從小對英語挺有興趣,初中時,英語常考滿分,但上了高中,英語下滑得厲害,原因是:對老師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的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最讓大家驚訝的是,她才三歲多點,一個多月就已經自主閱讀了二十多冊一畝中文分級繪本,每天主動要求預習複習,不僅新學兩百多個漢字,還能頭頭是道地跟媽媽講漢字甲骨文金文的演變過程。這麼小就接觸識字培養自主閱讀,會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天性?小雨媽媽真的是「雞」娃一族嗎?然而細聊起來,卻發現並非如此。
  • 親歷海澱小升初 牛娃一年刷的卷子80公斤
    來來媽在小升初這個問題上是後知後覺的,對海澱小升初的嚴峻形勢嚴重認識不足。孩子四年級才從外地轉到北京,第一年忙著適應新學校和北京的霾,小升初?不存在的。到了五年級,約摸聽到點小升初的風聲,自此開始了一位小升初小白家長的跋涉之旅。
  • 高考牛娃扎堆,你還在推崇快樂教育嗎?
    感覺現在不是牛蛙通貨膨脹了,而是人類智商整個進化了很多佛系媽媽們,看了今年的高考分數線,雞娃的熱情瞬間被激發出來了,時時都在討論學區在牛娃一一茬一茬冒出來的時代,高考都得從娃娃抓起,而再說快樂教育無疑會被高分淹沒。
  • 15歲西班牙公主「養成計劃」曝光,網友:恭喜,可以來海澱區了!
    她的一天被精確到秒的進行了完美分割,當公主的「養成計劃」被曝光後,部分網友們表示:「太嚇人了,我不想當女王了」。但已經為人父母的網友們就淡定多了:「挺厲害的,可以來海澱區了!」能與公主「養成計劃」相提並論的「海澱教育」到底是什麼?全國的985大學一共有39所,其中北京有8所,而它們大部分都集中在海澱區。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這個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小雨媽媽真的是「雞」娃一族嗎?然而細聊起來,卻發現並非如此。 為了快樂教育 拒絕讓孩子學前識字 小雨爸爸是浙大老師,媽媽在政府部門工作,家裡兩個孩子,除了小雨,還有一個哥哥。自小就崇尚快樂教育的小雨爸媽,尤其反對枯燥的學習方式,也不提倡過早進行文化課教育,因此哥哥小時候基本沒有刻意教過他識字,對於學前認字這件事兒始終保持杜絕的態度。不過在親子閱讀上,小雨爸媽還是下足了功夫,從小讀書讀報,家裡堆滿了成百上千冊繪本。
  • 杭州牛娃/普娃/渣蛙的英語閱讀能力到底怎麼樣?終於被虎爸調查清楚了!
    之所以要開啟此項調查,一是想了解杭州學前和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情況,方便家長們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二是虎爸想請老師進群做講座,但老師提出需要提前了解群內的英語水平,方便做針對性的講座。難道說大班一年,孩子們都沒在讀英語嗎?不可能!大班在讀C的孩子們,到了一年級肯定會提高几個級別。合理的解釋是,參加調查的家庭,很多是到了大班,甚至一年級才開始啟蒙英語,所以,一年級的他們還在讀C以內,「扯了後腿」,他們的加入使得英語閱讀整體水平急速下滑。再看金字塔尖部分。
  • 海澱黃莊不再瘋狂,線下教育機構還有救嗎?
    「我給你把六科都報上,每天放學以後直接來這兒上補習班。」去年熱播劇《小歡喜》裡的這句臺詞,是海澱黃莊的真實日常。2018年,一篇名為《瘋狂的北京海澱黃莊:超前教育「十字路口」》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文中提及的超前教育現象引發監管部門關注,隨後引發整改。
  • 移民新加坡的二胎媽媽緊急回國:國外「內卷」更瘋狂
    即便上不了藤校,孩子還能上家門口的世界名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別看新加坡在世界地圖上小到只是一個小紅點,可是人家這兩所學校的世界排名可是比咱們清華北大還要高的。 QS排名甚至把國大和南大排到了11和13名。
  • 你孩子的英語水平達到國際標準了嗎?如何證明?
    你會開車,但如何證明?靠的就是一紙駕駛證.你的英語好,聽說讀寫方面怎麼證明過關了?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最有力的英語能力證明是「劍橋英語等級證書」為什麼劍橋英語考試能有效證明孩子的英語能力?而且與其他同類型的考試不同,劍橋英語考試全面測試學生的聽、說、讀、寫真實水平技能,注重實際運用能力。每項劍橋英語證書考試均明確對標著全球公認英語水平評判標準的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FR)的一個級別,如KET對應的是A1水平,PET對應的是B1水平。
  • 孩子上了央視我才知道,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牛娃
    之前《我採訪了幾個牛娃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娃都是怎麼養出來的》中,我提到過一個5歲就完成幾百道二年級數學題的牛娃,有位讀者留言說:「真的是5歲嗎?確定沒寫錯嗎?!」其實大家不知道,數學真還算不上小牛娃的特長,他其實是一個出了名的英語牛娃,上過節目,上過熱搜,還被央視點名過,就是下面圖上這位可愛的小男孩,言仔。
  • 「雞娃」成魔還是「快樂」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誤區請躲開
    家育樂園」的第 18 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探討,一起成長生個娃,解決了基礎的吃喝拉撒,教育就是老父親老母親心中的頭等大事。前有雞娃的「海澱媽媽」,後有為了混入太太圈買愛馬仕限量包的「顧佳」。很多人也在尋找其它的教育方法,快樂教育?興趣教育?哪種方法真的「好」呢?快樂教育就能隨心所欲?最近幾年,「快樂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父母的支持。這種理念認為:孩子的快樂最重要!
  • 985 二代「內卷」真的不可避免嗎?
    你必須感謝這個政策。但是,這就意味著,當你成為了精英人士,就得接受後代沒有你的優勢大。平均政策就是為了打消優勢。你曾努力一輩子獲得的優勢,恰恰就是政策想要消去的部分。」在她看來,北京的家長還是「認命」吧。但在現實生活中,誰又甘心呢?所以北京城裡的家長和學生繼續「內卷」,該「雞娃」的繼續「雞娃」,雞湯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緩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