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孫遠明 張志遠
下午2點多,正是濟南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歷山路的一處老舊小區裡,汪莎莎正在小院內給剛做好的花籃拍照。
客廳空調吹出一陣陣冷風,攝影燈下的汪莎莎卻無福消受,工作間裡的氣溫也就比室外稍低一些,從正午忙到現在,汪莎莎的額頭已經冒出一層細汗。「待會兒照片拍完後還要發給客戶看」,汪莎莎不斷調整著拍攝角度,對她來說,這一個訂單直至客戶滿意才算完成。
四年前,汪莎莎辭職踏入花藝行業,從完全陌生到熟悉,一步步成長為花藝師,還成立了自己的花藝工作室,今年5月份,工作室搬進了物喜小院,汪莎莎的夢終於有了一個承載的地方。
辭職創業,倔強小女生的花藝夢
「做你自己吧,有點奇怪也沒關係。」
——轉自汪莎莎朋友圈
「一隻扎花的少女」這是汪莎莎對自己的介紹。初見汪莎莎時,她還在忙,腰間繫著圍裙,身材纖瘦,梳著復古麻花辮,一身白襯衣黑色長裙的打扮十足文藝範兒,一邊招呼我們坐下休息,一邊送走剛剛來取花的客戶。「一個愛笑的乖巧小女生」是她給人的第一感覺,但是,這個女孩一點也不「乖」。
1993年,汪莎莎出生在威海,大學學的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大四還曾在電視臺實習過一段時間。對父母來說,女兒畢業後找個對口又安穩的工作就可以了。如他們所願,201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汪莎莎和男友選擇留在濟南,第一份工作便是教育網站編輯,工作穩定,每天坐在辦公室裡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很適合女生,但汪莎莎卻不喜歡,「我覺得這工作不適合我,」汪莎莎說。
2016年,汪莎莎在工作中第一次接觸到了花藝師,「我覺得這才是我喜歡並且能夠堅持下去的工作,它是一個相對很自由,會讓人覺得很舒服的職業,另一方面,我也想從事和我家那位相似的職業,他是位攝影師。」然而,汪莎莎的想法剛提出就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包括男朋友,「他們都覺得女孩還是穩定點比較好,而且大家對花藝師這個行業也不了解,不知道花藝師具體是幹什麼的。」
夢想得不到支持,汪莎莎沒有沮喪,反而更加堅持自己的想法,果斷辭職,這個大家印象中的乖乖女有著自己的小倔強,「其實家裡還是很民主的,最後還是決定讓我去做」,談起家人的妥協,汪莎莎臉上掛著勝利的笑,語氣裡似乎還有點「小得逞」。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花藝師,需要認識各種各樣的花,這對於起初只認識玫瑰、康乃馨的汪莎莎來說挑戰極大。汪莎莎主動求教,在一家婚禮公司做花藝師助理,期間一有機會還會外出進修。
「這是魯丹鳥,這是小菊,這是多頭玫瑰、情人果、小飛燕……」相框裡的花草標本,汪莎莎一個個指給記者看,有些花形很相似,沒想到名字卻不一樣。據汪莎莎介紹,單單是花的種類,她就用了一年的時間去記,因為每個季節的花材不一樣,汪莎莎就把它們拍到手機裡打上名字,每天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學習,汪莎莎一步步成長了起來,最終在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花藝工作室——物喜花藝工作室。「living a life the way we like(過我們想要的生活),」這是汪莎莎花藝工作室的標語,和她的理想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裝飾夢想,廢舊小院變身溫馨小房子
「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子,清晨澆綠植,傍晚買玫瑰,對今後的每一天都充滿期待。」
——轉自汪莎莎朋友圈
成立了工作室後的汪莎莎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再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她要把夢想搬進小房子裡。
旅遊去杭州、曼谷等地時,當地老社區的民宿引起汪莎莎的注意。「看了他們的想法和創意後,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受到啟發的汪莎莎再次去實地更加細緻的感受民宿設計,「這使我的思想不再受限,最終我參考它們和自己的想法有了小院的裝修方向。」汪莎莎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她就開始找一個帶院子的房子,最終相中了現在這處。房子隱藏在歷山路上的一個老舊小區內,遠離城市的喧囂,加上院子總共110平米,這足夠她和她的花盡情綻放了,「院子可以種花、種菜,房子很大,可以讓我盡情去做自己喜歡的設計。」
然而,到了裝修的那一刻,汪莎莎崩潰了。由於上個租客剛走,房子看起來就像是個廢舊小院,房間內格外髒亂,牆上有油煙,還糊著破報紙……
鏟牆皮、裡裡外外打掃,甚至刷牆都是汪莎莎一個人在做。牆漆是一個花藝作品的延伸,需要找到合適的拍攝背景牆搭配,汪莎莎就將物喜小院裡每個房間都粉刷成了不同的顏色,給拍攝提供了很多不一樣的背景。
一個月的時間,汪莎莎就把廢舊小院改成了自己的溫馨小房子,花費不到萬元。小房子整體裝飾偏80年代復古的感覺,所有家具、小物件基本都是從二手市場上淘回來的。「這個老式彈簧沙發、刨冰機都是朋友送過來的,那個報紙是出去旅行帶回來的……」汪莎莎向記者介紹著每個小物件的來歷,每個物件似乎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那是歲月在它們身上刻下的痕跡。
接受採訪時,汪莎莎梳著復古麻花辮,坐在散發著微黃光芒的檯燈下的藤椅上,手裡搖著蒲扇,腳下是暗色地毯……倘若此時耳邊再來首有年代感的曲子或者民謠,真就感覺穿越了。
改做定製,做不一樣的花禮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轉自汪莎莎朋友圈
花藝師這個行業,淡旺季格外明顯。創業第一年的淡季,汪莎莎只賺了幾百塊錢。「當時壓力就來了,對自己能力的質疑,包括房租成本等資金問題都會困擾你,」說到這裡,汪莎莎笑了,「但一開始做工作室時,什麼都沒有,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損失什麼」。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讓汪莎莎挺過了創業初期,如今,汪莎莎的婚禮宴會花藝布置訂單一個接一個,「十月婚禮季最忙,常常是一天要去三四場婚禮,每天兩三個小時的睡眠,甚至有時候還會通宵」。
「一步步去走,掙多少錢,就用多少錢去做多少事情,」汪莎莎三年多的創業路走得很穩。起初投入3000元左右買物料,現在每月平均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這個行業需要喜歡,靠這個行業去賺錢不現實」,汪莎莎對現狀很知足。
如今,汪莎莎的工作時間已經基本固定了,上午休息,下午做花禮,晚上就去酒店布置花藝。
打開汪莎莎的微店,櫥窗裡的商品種類很多,鮮花、永生花、乾花,手捧、花束、定製花禮、花藝課,還有一些胸針、冰箱貼、掛毯之類的小雜貨都有……
「現在的年輕人,並不僅僅是一個花束就可以滿足到他的需求,你提供的東西一定是多元化的,他們特別喜歡有想法、有創意、不一樣的東西,」汪莎莎告訴記者,來她這裡訂花的客戶會告訴她收花人的一些性格特點、愛好等等,然後她會去做一個定製類的花束,並不是每個送去的花束都是一樣的。
「一般客戶都會有自己想法,我只是提供意見,在花藝方面給他們參考。」汪莎莎曾經的一個客戶想送給朋友一束定製花禮,朋友是相對中性化的女生,比較酷,但骨子裡是小女生,「她本來是想做一個很酷的黑色系花束,我建議她做一個黑白系的花束,一方面黑色突出酷女孩的特點,白色突出她相對女生的一方面。」
相比傳統花,定製花禮要更花一些心思,但汪莎莎樂於去花時間琢磨,「我希望每一份送出去的東西都受到大家喜歡,送到他們心裡」。汪莎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閒時間就去學習一些花藝的手繪設計和攝影,「後期顧客定製的話,提供的服務會更完善一些。」
在自己裝修的小院裡,一室二人三餐四季,再加上一隻害羞不敢見人名叫timo的小貓,汪莎莎過著喜歡的生活,做著喜歡的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著實讓人羨慕。「生活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陽光。」汪莎莎在朋友圈裡這樣寫到。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