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小艾整理了4個多小時,轉發一下了親,麼麼噠!
作為非專業驢友,小艾已經在路上3年多了,至今也未有一件專業裝備,但這絲毫不影響我走在路上的心情和質量。
先吐槽一下:
話說小艾之前加過一個非常專業的戶外群,群裡一幫人成天討論面料、品牌、指數、做工,然後集體海淘。每次普遍消費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每人至少擁有上萬元的裝備,衝鋒衣、鞋子、帳篷、睡袋等等,
但戶外活動僅限於:上班下班,一個月騎不了一回車,爬不了一回山,更別提徒步、露營、穿越了……
好不容易有個男生買的帳篷用上了,也是為了帶女生出去露營,圖謀不軌……
其實咱們的生活中這種人很多,花很多錢,讓自己「看起來」很專業!
但實際呢?
如果只是在城市鄉間溜達溜達,300、500元的裝備完全夠用,全套下來也可控制在2000-3000以內。
如果你從事非常專業的戶外徒步/野營/穿越或極高難度的登山/探險,建議購買專業大牌裝備,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啊!
所以各位新驢們,在購買裝備前,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其次是錢包的厚度。
切忌盲目跟風、崇拜名牌!個人觀點:實用、使用才最重要。
插點題外話:
咱們驢行天下俱樂部的老大阿桑(桑哥),浸淫戶外十幾年,沒見他買過一件專業裝備,但是他真的是雪山、草地、戈壁、沙漠都去過,從麗江騎行一直到緬甸,自駕穿越整個西藏,包括阿里這種氣候十分惡劣的地方。
所以玩戶外,最重要的是心情和行動,你說對麼?
好啦,開始正題,
如果今天你和我一樣囊中羞澀,那就聽小艾給你來推薦吧!
首先,作為一名經常戶外運動的驢來說,
常用的有:
衝鋒衣、戶外鞋、雨衣、速幹T恤、速幹褲、帳篷、登山杖、登山包、睡袋、手套、手電筒、水壺、氣墊、帽子、護膝、其他
其次還有:
防水袋、收納袋、拖鞋、毛巾、餐具、炊具、襪子、暖寶寶
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包括出行的季節、地點、天氣、地理環境等,需要提前做好攻略,這點是必須的!)
小艾推薦新人多考慮國內品牌,為毛?便宜啊!
隨便去個西藏、雲南、新疆的不在話下,只要你不是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要露營)、去無人區之類的,那絕對是夠用了!
1、衝鋒衣:
應該購買哪種指標的衝鋒衣好?3000mm、6000mm防水壓和10000mm防水壓有什麼區別?
不言而喻,防水指數越高,防水性能越強,當然價格也就越高。挑選何種指標下的衝鋒衣,關鍵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只是用於城市間旅行、日常戶外穿著的話,防水指數3000mm到5000mm就可以了;
如果是準專業的戶外徒步、野營或穿越等活動,6000mm到8000mm防水指標的衝鋒衣褲足以應對自如;
但如果需要前往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的環境進行專業的登山、探險等戶外活動,最好選擇防水指數10000mm以上的衝鋒衣褲。
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狼爪和北面(TNF),穿的人非常多,但也是假貨最多的兩個品牌,真貨的價格大家可以去商場參考下,打折促銷都是要過千的,街面上200、300元的就算了吧。
國產品牌裡有幾個也不錯,如極星,K2,凱樂石,探路者等,當然迪卡儂也是性價比的典範。價格在300-500左右。
PS:夏天你不會想用衝鋒衣,就算透氣指數再好也捂的慌,爬山更不如穿個長袖T恤加棉馬甲,至於防水那不如帶個雨衣好了。
所以衝鋒衣只適合不出汗、溫度偏低、需要防風時穿(在青海除了6、7、8月,衝鋒衣簡直必備啊,用來防風太好了!)。
小艾春天在某戶外清倉時買了件Eider的單衝,算是高級品牌了,防水10000,透氣30000,早上跟艾娘出去晨練,除了捂還是捂,過分的是居然還不防水,一小時的毛毛雨居然透了,後來檢查因為是積壓貨,時間久了防水老化了,我去,果斷退貨!
如果你還是喜歡大牌,也可以買件單衝(薄的那種),裡面抓絨/防寒自己配也可以,這樣下來物美價更廉!
2、戶外鞋:
鞋子的種類繁多,也許需要用到的有下面幾種鞋子:1.登山鞋;2.徒步鞋;3.溯溪鞋;4.營地鞋。
登山鞋高幫厚底,重量較大,一般在寒冷的天氣或海拔比較高的山上使用。
徒步鞋多為中幫或低幫,正面有透氣網,較為輕便。對於入門者來說,徒步鞋使用的機會更多一些,所以我建議優先考慮徒步鞋。
至於溯溪鞋,要買全包腳的,鞋底有漏水孔和保護網的鞋子,不要穿著涼鞋去溯溪。
營地鞋,這個可以由洞洞鞋代替,更為舒適。
對於窮屌的小艾來說,一雙網面安踏、一雙全包安踏就夠了,平時走路登山用網面,透氣舒適,下雨就用全包的防水
(你還別瞧不起安踏、李寧,徒步雨崩冰湖的時候,同行女孩的阿迪都爛了,我的小安踏好好滴)。
我也買過2雙徒步鞋,一雙60多,一雙100多,60的型不太好,走了沒2個月就塌塌了,還不如我的安踏呢,而且穿著還臭。
100多那雙略為舒適,穿久了還真不願意穿安踏了,就是尼瑪太重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徒步鞋的鞋幫較高,可以保護腳踝,但是習慣穿這種鞋之後,你再穿其他的鞋就更容易扭到腳,所以記得平時多運動。
PS:有錢還是推薦買雙好鞋,只有腳舒服了,你才能走更多的路,例如LA SPORTIVA、GARMONT、SCARPA都是不錯的選擇,一定要舒適舒服。
3、雨衣
雨衣是必備品,我記得我最初得到的老驢的教導之一就是:再牛逼的衝鋒衣,也不如一件雨衣。
那種類似騎自行車穿的雨衣,比較寬大,可以把背包罩住。這種雨衣遇到了大風大雨毫無用處,還會被風吹起來擋住視線,丟掉。
有一種長款雨衣,在背後預留大概可以放80L登山包的一個空檔,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價格大概就在50元左右,牌子好像叫沃野,可以去X寶可以搜一下。
還有分體雨衣,也還可以,但就是腰部會進水。
另外很多朋友推薦地布三合一型雨衣,可以節省重量,但總覺的貌似遇到大風還是會有被吹起來的問題。
PS:最好選擇非常醒目的螢光色的雨衣,因為下雨的時候視線往往不好,這樣一件醒目的雨衣會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4、速幹T恤、速幹褲
褲子很必要,比衣服重要,但沒必要買大牌,符合有彈性、速幹、腰部舒適這三點就行,在戶外褲子很容易髒,這個時候如果是牛仔褲的話,你不好洗也不好幹,而且下雨的話,牛仔褲簡直就是悲劇!
一般150左右的褲子就足夠了,略好的迪卡儂的衝鋒褲/速幹褲300多,性價比也不錯。
速幹T恤同理,陰天下雨、摸爬滾打的行程裡很需要,買個便宜的就行。
速乾衣雖然很熱,但仍然建議穿長袖速乾衣,因為太陽會把你的皮膚曬到脫皮。
5、帳篷
新驢不推薦買這個,能蹭就蹭,不能蹭就在X寶上挑個國產250元以內雙人的就可以了,除非你經常出去露營,一年用不了2、3次的話就買個便宜的。
6、登山杖
這東西太必要了,有了它你的旅程將會輕鬆許多,買個材質輕的,最好是2根(單根對身體不好,要不就經常換手用)。
建議是:三節,直把,外鎖。理由是三節杖更加節省空間,直把杖便於發力且分量較輕,外鎖杖則易於調節。另外如果不是高級貨的話儘量不要買避震的,越複雜越易壞。
推薦魯濱遜的,200/對,雖然有些細節還不完美,但質量卻非常好。
7、登山包
這個傢伙也重要,買個輕又結實的,不然負重很累啊!
廣告再多,品牌再牛,你身體不喜歡都是沒用的,所以去戶外店試吧,如果想便宜,試好了再去網上買,試出來的包一定是最適合你的,品牌/別人的評價應該放在第二因素。
包的容量,最實用的是35-60L這一檔次,基本低海拔四季都可以應付,包包大不能代表一切,不要盲目追求。
低海拔:選擇背負舒適的就行;高海拔:除了舒適還要輕。
8、睡袋
如果不是全程住3星以上酒店,推薦帶睡袋!衛生!防蟲!比一次性床單被套好用多了!
睡袋不適合借,是貼身私密的東西,儘量買鴨絨的,輕、保暖、易收納!
睡袋品牌可以考慮天石和黑冰,都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天石廠比黑冰大,同樣價格也要貴100元左右,拿兩家賣的比較好的,參數差不多的黑冰B700和天石馴鹿比較,前者大概600元,後者大概700元。
當然還有鵝絨和鴨絨的區別,同樣參數下,鵝絨睡袋要比鴨絨睡袋貴200元左右,據說鴨絨睡袋受潮後會有異味。
9、手套
天冷/進山/用手杖必備!不挑剔的話,勞保手套足矣!有錢的話買那種一面有橡膠粒防滑,一面是紗網透氣的,20幾塊錢,那個很好用。
10、手電筒
不露營、不進山的話用不上,現在連雨崩都有電了,一般情況用手機就行,如果進山的話備一個,夜市賣20-30左右吧。
11、水壺
這個門道可深了,咱們窮驢買個材質安全、保溫、重量輕、1-2L的合適(不愛喝水的帶個500ml的就行),出門儘量喝熱水、開水。
12、氣墊
發泡的就好,不需要怎麼伺候。不像充氣墊,牌子差了不行,體重太大容易壓爆……體重小的無壓力哈~
13、帽子
帽子是必備品,夏季的主要作用是幫你遮陽防止你被曬暈,冬季的主要作用當然就是保暖了。
這裡有兩點建議,第一要買淺色的帽子;第二即使滿頭是汗,也不要脫掉帽子。中暑遠比熱一點可怕多了。
PS:遮陽帽也有兩種款式,一種是圓形的叢林帽,一種是鴨舌帽。叢林帽可以防止陽光直射脖子,而鴨舌帽在雨天配合雨衣使用則有更好的效果。
我個人更加傾向於鴨舌帽。
14、護膝
這個是必需品啊!戶外運動尤其是爬山特別傷膝蓋!
當你背著幾十斤的大包步行的時候,你的膝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如果不好好保護的話,它很快就會給你點顏色看看(小艾就是下山後疼的要死啊!)。
一雙好的護膝,會承擔一部分壓力,給予膝蓋良好的支撐。
和登山杖一樣,護膝也最好買一對,而且要買有魔術貼的那種,因為你要套在褲子外面使用,沒有魔術貼的那種護膝穿戴實在是很不方便。
至於品牌,LP和AQ不錯,當然很多驢友也推薦HWB的,同樣可以考慮。價格都在100-200/對之間。
15、指南針&求生哨&快掛
指南針不需要買軍用的,根本用不到,而且特別沉,買一個普通小巧的,只有指方向功能的即可。求生哨也一樣,能吹響就可以了,也就幾塊錢。快掛可以考慮買幾個好一點的,但也不會很貴,建議買幾個帶鎖扣的,買幾個普通的,一般來說有個6、7個就夠用了(其實大部分時間只能用到1-2個)。
16、魔術頭巾
好東西,我認為是必備品,便宜點的魔術頭巾幾塊到十幾塊,好點的要100-200元。這個不需要那麼講究,便宜的就可以了。
魔術頭巾功能多多,擦汗、保暖、包括扎辮子都可以用。還可以用來固定眼鏡,這樣就不用擔心出汗後眼鏡一直往下滑了。
17、刀
瑞士的最好,大家都知道,普通點的只要100-200元,完全夠用。國內的三刃木口碑也不錯,可以考慮。新驢不推薦,用不上!
18、頭燈
不走夜路的話那基本就是晚上上廁所用的手電筒了。頭燈比較好的牌子是PETZL和BD,但大多比較貴,可以考慮山瑞,性價比高一些。
19、爐頭、茶壺、套鍋、餐具、杯具
戶外徒步的時候,能有口熱乎的東西,是最大的享受。
火楓的爐頭大概是有口皆碑的好東西,性價比非常高,一個分體式爐頭只要100元左右,茶壺和套鍋同樣也可以在火楓購買。
餐具的話我認為還是筷子方便,遠勝刀叉。
小不鏽鋼杯子是強烈推薦的裝備,即使你自己沒辦法燒水,到了老鄉或者客棧那裡,要點開水喝也是可以的。
PS:雖然瓦斯罐沒辦法,但我試過攜帶固體酒精,這個安檢是可以通過的。
當然固體酒精的熱量是沒辦法和瓦斯相比的,加熱非常慢,但如果生火的話,固體酒精做火引是非常好的選擇。
20、衛生巾&保險套
這兩個東西在戶外可謂大名鼎鼎,說的神乎其神。衛生巾可以放在鞋子裡吸潮,保險套可以製作防水袋,可以當水桶打水等等。
我個人經驗衛生巾當鞋墊還差不多,軟軟的舒適,其他時候就留給騎行的人用吧,徒步用不上(吸水吸潮都是對毛毛雨來說的,下大了一點沒用)。
21、繩子&綑紮帶
這兩個我認為都是必備品,不重也不佔空間,但關鍵時刻會起到好效果。
比如前面說的防雨罩被大風吹起,用了幾段繩子捆住就解決了問題。還有登山包帶斷掉,全靠綑紮帶續命。這兩樣東西都沒什麼技術含量,十幾元就買的到。
22、洗漱類
小艾從來不帶牙刷杯子,佔地方,都是用一次性口杯、礦泉水瓶、水龍頭直接接水來刷的。
至於牙刷和牙膏,有旅行裝的,有錢就買,10元左右,沒錢就帶平時自己的,用保鮮袋套起來吧!
毛巾要帶有掛繩的,用完沒幹的話,就掛在包外面,不要裝起來,會捂臭的(沒掛繩的,找個布條自己縫一下)。
24、收納包&防水袋&救生包
收納包看個人,防水袋給電子產品備一個,衣物不用,有雨衣和防水罩呢。
專業救生包用不著,備些感冒、發燒、拉肚藥物,創可貼等就行。
25、相機
戶外使用的相機最推薦的還是卡片機,輕巧簡單耐用,當然如果有三防功能就更好了。
使用手機拍照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現在手機鏡頭像素也都很高,但要考慮電量的問題。
強烈建議,千萬不要帶著單反去徒步,那純屬是自討苦吃的行為,沒有一個驢友不後悔的。
如果你非帶不可,那1你要有特別好的體力,2僱個挑夫……
走路不拍照,拍照不走路。這是對你人身安全的告誡,請務必注意。
26、眼鏡
平時喜歡戴就帶,不喜歡就不帶,徒步可以帶,登山要慎重考慮。滑雪要必帶!
-
好啦,小艾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很多都是老驢的 經典參考意見!
除了幾個大件,其他小零小碎的可以蹭、借、要、尋找替代品等等。
除了基礎個人裝備,其他東西都是越遲買越好,只有等你真正的使用了幾次,參與了幾次戶外活動,你才知道自己要什麼。
另外千萬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物多用,裝備的升級是必經之路,而人的要求也會不斷改變的。
希望給新驢、窮驢帶來一些幫助喲!
PS:明天會有活動推出,贈送禮物哦,大家表忘了關注我們喲!
【交流合作】:13988861218(請加微信)
【麗江戶外旅遊群】:152883603(結伴.交流.達人在線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麗江驢友交流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