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見習記者 劉抗 文/攝
網友「小小草」昨天在19樓發帖:中秋節放了三天假,浙大一個快遞點爆倉了!室外堆積如山!被子、衣服、自行車,啥都有!真壯觀!
浙大紫金港校區郵政服務部,門口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99促銷庫存已滿,請收到簡訊的同學儘快領取包裹」。
貨架滿滿當當,學生們排隊取貨,再像超市買單一樣,從快遞點出口出來。問他們買了什麼?有衣服、鞋子、化妝品、網球拍……一個女生抱著一盒「陝西紅富士」。看上去有些吃力,問要不要幫忙,她笑說不用,「蘋果是老家寄來的,給室友同學分享一下。」
郵政服務部附近搭起大大小小的棚子,大貨車卸貨,小三輪裝車,物流工人分揀,快遞堆了一堆又一堆。一個快遞小哥說,「這會兒少了許多呢,早上堆得山一樣高,什麼都有,和衣食住行相關。」
一堆長方體大件吸引了我,五六件一堆,有二三十件。小哥說,「都是自行車,一天下來僅郵政一家收到的就有上百輛。」小哥專門負責自行車籤收,「大件不比小件,不能代領,學生來一個籤收一個。」
一個男生拆了包裝,蹲在地上琢磨,收廢品阿姨建議他到樹蔭下慢慢研究,也可以花點錢讓師傅幫忙組裝,晚點來取。
一個穿綠色工作服的師傅在安裝自行車,幾個學生在一旁看。蹲地上琢磨裝車的男生把車搬到一旁,嘗試了幾分鐘,放棄了,「叔,能幫我裝個車嗎?」
「可以可以,你車放那裡,晚飯後來取。」
「這兩天裝車的多,外面裝車40塊,我20塊幫忙裝裝,兼職。」師傅咧嘴笑,露一口白牙。
師傅姓傅,57歲,老家山東日照,2005年來杭州。
傅師傅一邊說,手上活不停,坐凳安裝,剎車緊緊,螺絲擰擰,不用說明書,哪個釘哪個鉚門兒清。「我玩自行車幾十年了,在浙大修車修了11年。」
「我以前在學校開自行車修理小店的,後來小藍、小黃(摩拜、ofo、哈囉等共享單車)進校園,修車沒生意了,只能轉型,到物業搞搞綠化。
「每年新生開學,自行車生意都很好,校園太大了,騎自行車東西逛一圈也得半個鐘頭。
「前些年,學校附近自行車電動車還好賣的,這兩年不行了,學生都網上買,便宜,樣式多……」
傅師傅說,8月下旬新生入學,軍訓結束剛開始上課,這些天他到快遞點兼職給學生裝自行車,生意還行,中午加晚上能裝30輛左右。
傅師傅手上正在裝佔同學的車。「我這個姓氏和詹天佑的詹同姓,是簡寫。」佔同學說,他是大一新生,來自江西南昌,目前在讀竺可楨學院,還沒分專業。
「學校太大了,宿舍在北邊,上課在南邊,走路要半個鐘頭。上課的地方弄清楚了,其他地方還不熟,買輛自行車蠻實用,有空騎車熟悉一下校園。
「學校有小白(校園電動微公交,坐一次一塊錢)和共享單車,一般搶不到,上學放學早晚高峰,人太多。」
買車的大多是大一新生。東北姑娘小李讀大二,買了一輛鳳凰牌女式自行車,「鳳凰是老品牌,自行車中國輕工產品的代表。」學廣告的小李蠻有研究。
「我這個暑假才學會騎自行車。」小李說著笑了,「我爸原計劃一個下午教會我,沒想到學了一個星期。」
這個夏天小李沒少流汗,每天在小區學一兩個小時。「我爸扶著後座,我扶手把踩腳踏,剛開始手腳不協調,總往兩邊倒。一連4天都是這個樣,我爸一鬆手,我就要叫,明顯感覺車要倒。
「第5天,突然就會了,我一興奮,繞著小區騎了好幾圈,我媽比我還開心,激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
小李的車裝好,她試著騎行一圈。傅師傅誇她騎得還行,「平時慢點騎,坐凳調矮一點,腳可以著地,遇到狀況,就剎車,兩隻腳跳下,沒什麼問題。」
中秋節小李沒回家,在學校過的,她加入了學校團委下面的一個「新青年傳媒」學生組織,策劃、報導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剛開學,忙著迎新、招新。
小李給傅師傅付錢,傅師傅沒有支付寶也沒有微信,小李沒有現金。傅師傅笑著說不礙事,下次路過看到再給也行,「學生們素質很高,打招呼都很客氣的。」
下午1點,傅師傅把還沒裝的車安置好,上班時間到了,他要去植樹。
小嚴同學取了快遞往宿舍走,她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她也注意到這些天快遞堆積很多,「學校擴招,新生比以往多,再加上大三原本要搬校區的,現在還沒搬,所以這些天校園特別熱鬧,食堂吃飯排隊也要排好長。」
開學才一個多星期,就是中秋節,這個中秋,小嚴沒有回家,在圖書館自習。
小嚴家在寧波,初中就開始住校,她說自己不是很戀家,「我媽媽給我寄了老家的月餅,一定讓我嘗嘗。學校也發了月餅,包裝上寫有『浙江大學』,月餅上雕刻『求是』校訓。食堂有賣,好多同學買了往家裡寄。」
不想家只是說說的,中秋晚上10點多,小嚴下自習後,天上的月亮很圓,她有感發了條朋友圈:「最圓的月亮總是在家的方向。」
開學季,浙大校園充滿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