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才50多天,晚上睡覺哭鬧,家長竟然聽信偏方,給孩子扎了40針,直接扎進ICU。這簡直就是瞎胡鬧!
湖北襄陽的一對夫妻,孩子出生50多天,晚上哭鬧得厲害,怎麼哄都沒效果,全家人筋疲力盡。於是聽取了所謂的「過來人」的土方法,結果鬧夜沒治好,卻將寶寶送進了ICU。
這對夫妻聽說在嬰兒肚臍周圍劃或者扎一些針眼,可以有效治療寶寶晚上哭鬧,就用玻璃渣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試了試,發現孩子被扎之後果然不再哭鬧,這讓他們更加堅信這個方子是有效的。
就這樣,出生才50多天的男嬰,接連被父母扎了40多針!鬧夜是沒再出現,孩子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看起來越來越虛弱,這讓夫妻兩人感到不妥,這時候才想起來要將孩子送到襄陽市中心醫院。
經過檢查孩子被轉到了兒科ICU,被確診為:中毒性腦病!兩個無知的爸媽,只有不停的悔恨和悔恨。
孩子「五臟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功能弱,出現問題不舒服了,就只能用哭來表達。孩子長時間的哭鬧,是不正常的正常現象。關鍵是要找對原因,而不是亂試偏方!
小寶寶哭鬧,多半是有原因的。首先先排除環境、衣物被褥、尿片、餓肚子等原因,這些原因不會形成長時間的哭鬧,改善後就能制止。
如果初生寶寶長時間哭鬧,哄不住,體溫又正常,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溼疹、腸脹氣、腸絞痛。溼疹有明顯的表徵,造成孩子長時間哭鬧,吃睡都不安穩的,也是家長最難判斷、最手足無措的,是孩子腸脹氣和腸絞痛。
基本上大家都搞不清楚這兩個問題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有效處理,其實,處理寶寶腸脹氣和腸絞痛是有方法的,聽信偏方無用!
腸脹氣顧名思義就是腸道有氣。腸絞痛就是孩子腸道疼得不得了。
● 哭鬧的時候給奶就好了,但是吃奶時蹬腿扯奶頭,顯得很煩躁;
● 肚子咕咕叫,響屁連連;
● 吐奶,連續打嗝,肚子脹鼓鼓;
● 排便時臉漲紅,用力憋勁,感覺很吃力。
● 嬰兒因為腸道疼痛引起持續性哭鬧,可持續幾小時;
● 撫慰、餵奶也哄不住;
● 哭鬧時雙腿蜷起,小手會攥拳頭。
而腸脹氣是導致孩子腸絞痛的一個重要因素,避免腸脹氣,就能預防大多數腸絞痛。所以,我們只要搞清楚腸脹氣是怎麼回事,預防和及時緩解腸脹氣,就能預防寶寶腸絞痛。
孩子容易出現腸脹氣,主要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機升降的中樞,當脾胃不和的時候,脾的升發和胃的下降功能就會失調,中焦氣機不暢,就會導致氣滯溼阻,成痞成瘀。
孩子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奶稍微吃多一點,就可能導致孩子脾胃不和,腸脹氣就是脾胃不和的一種表現,消化不良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氣體,再加上孩子的腸道功能本來就沒有發育好,腸道蠕動緩慢,所以氣體就容易堵在裡面,引發疼痛。
很多育兒的文章告訴家長,孩子出現脹氣,是吃奶時吞下去的空氣太多了,孩子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善,肌肉也沒有力量,吃奶時吞下的空氣,一旦進入消化道,不容易像大人一樣,通過打嗝排出去,那些氣在腸道裡亂竄時,孩子就會脹氣、肚子疼。
如果是這樣,那孩子整個1歲前的哺乳期都會時不時出現吞咽空氣,腸脹氣應該是時有發生。但是你會發現,其實腸脹氣、腸絞痛的發生是比較集中的,並不會反反覆覆。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吃東西、說話的時候都難免會吞下去空氣。家長只要記住一點,正常情況下,只要脾胃功能正常,這些氣體是不會堵在身體裡面的,凡是有痛,肯定有不通。
實際上,孩子腸脹氣、腸絞痛都是因為腸道氣滯,遇阻不行。在中醫,是「盤腸氣痛」的範疇。
「小兒盤腸氣痛多由感受風冷寒邪,或飲食當風,過食生冷,寒凝氣滯,或乳食不節,飽食過度,損傷脾胃,乳食積滯,氣機受阻等引起。」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
1、受寒。寶寶肚子受涼了。比如說吹到空調,或者餵了涼茶腸道受寒;
2、積滯。寶寶消化不好積食了。比如餵奶過量吃太多了,或者媽媽吃的過於補益,奶水內涵過於營養難消化了。
通常,月子裡第三周後,惡露排盡,很多媽媽就會開始吃補。這時候母乳的營養內涵一下子會增加,對孩子的脾胃就會形成負擔。孩子「脾常不足」,脾的能力相對是不足的。到了月子中後期,由於身體快速發育的需要,寶寶會吃得越來越多。吃得多,加上母乳內涵增加,對寶寶的脾胃功能會形成比較大的挑戰。過一段時間,寶寶就會消化不了,變成積食。所以通常2-3個月,會出現孩子第一次消化不好的情況,最多見就是孩子開始「厭奶」了。這個時候如果不知道正確的處理,繼續給孩子脾胃加負,情況就會越來越糟。溼疹、腸脹氣、腸絞痛、夜啼等等問題就會接踵而來。胃不和臥不安,首先就體現在孩子睡眠上,家長就開始手足無措、跟著受罪了。
餵奶後拍嗝、堅持飛機抱、給孩子做排氣操,家長會發現這些「排氣」的方法都做足了,孩子還是照樣腸脹氣、睡不安。因為根本原因是受寒或積食,應該從這兩方面來入手。
要把小肚子保護好,尤其是神闕穴。月子裡的寶寶,儘量穿上小肚兜。其次,不要給小寶寶餵什麼去胎毒的涼茶或者金銀花水等寒涼的東西,偏方更是不要信。
如果發現孩子腸脹氣是因為受寒,可以把手掌搓熱,給孩子摩腹。這時候小兒推拿是非常有效果的。
積食是更多見的原因。如果發現孩子開始頻繁放屁,或者睡眠開始煩躁,那就要警惕消化的問題。
這時候,母乳媽媽的飲食要清淡一些,減少吃太多滋補的東西。人工餵養的,餵奶的次數適當減少,或者把奶衝淡一點。母乳餵養的話,時間也稍微縮短一點。讓孩子的腸胃有休整的時間。孩子不舒服的時候,餵奶的動作會給他們有安撫的感覺,所以哭鬧的時候,你給他吃奶他就安靜下來了,但是這不代表他真的想吃。吃得太頻繁,就是給脾胃增加負擔,脹氣的情況肯定只會加重,哭鬧也會沒完沒了。
同時可以給寶寶做消積的小兒推拿,比用藥要更安全。而且越小的寶寶,做小兒推拿的效果越好。可以配合小兒推拿的捏脊的方法,給孩子做撫觸。
家長自己把握不準的時候,最好先帶孩子去看看醫生,再做相應的處理。
嬰兒腸脹氣、腸絞痛很多人說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其實就是非常明顯的消化不好,脾胃出現問題。處理好消耗問題,就能解決腸脹氣,同時避免腸絞痛和嬰兒期其它各種問題了。
切勿聽信偏方,誤傷孩子,悔恨莫及!
如果你常常有養護3歲以下孩子方方面面的疑問,被日常護理、餵養、生病等問題困擾;如果你正在備孕或是孕期,希望提前學習正確餵養方法,讓寶寶體質贏在起跑線,向你鄭重的推薦許尤佳教授的嬰幼兒輔食餵養課——《0-3歲嬰幼兒全面護理與輔食添加》。
1、無比豐富的兒科臨床經驗
許尤佳教授把臨床30多年、看診超過100萬孩子的豐富經驗整合成為本套精品課程。無數次實證和被驗證的兒科臨床經驗,一定是大家最有參考意義的育兒指導!
2、三歲前給孩子打好體質基礎,受益終生
「三歲定終生,三歲定八十」。寶寶0-3歲的餵養尤為關鍵,我們見到很多寶寶在3歲前,由於家長的錯誤餵養方法而使寶寶體質一落千丈,最終令寶寶非常難養,動不動就生病。
同樣的,寶寶在0-3歲的恢復能力也是很快的,脾胃受傷但稍加以正確的幹預,就會收到明顯的效果。因此0-3歲寶寶的日常餵養無比關鍵!
3、首次詳解輔食添加
嬰幼兒期的重頭戲——輔食添加!
● 幾個月添加輔食才合理?
● 第一口輔食吃什麼最好?
● 每餐吃什麼?吃多少寶寶能吸收?
● 有哪些能夠直接照做的營養食譜?
● 七到十二個月的寶寶,一日餐單怎樣制定?
許尤佳教授在本套課程中,首次詳解輔食添加,讓寶寶在3歲內就體質棒棒,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好基礎!
4、每節課都配有精美卡片,寫明知識要點和重點,可保存到手機,隨時回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