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食堂文化,彰顯「食」代變遷。 資料圖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琳 長沙報導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標兵校園。學院現有全日制高職在校學生12000餘人,其中,在校就餐學生超過7000人。後勤服務中心是全院師生的衣食住行等提供保障性工作的職能服務部門,中心堅持「安全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始終把「滿意後勤」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進管理文化、環境文化和服務文化建設,狠抓安全管理,全面提高餐飲質量、服務和管理水平,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安全、衛生、舒適、便捷的就餐環境,打造了特色食堂文化,讓師生體味「食」代變遷,師生滿意率達到90%以上,食堂被評為湖南省高校標準化學生食堂,成為全院師生交口稱讚的文明窗口。
多種管理並舉,在管理文化建設上做文章
學院高度重視,健全管理體系。學院將食堂管理和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納入校級領導工作職責範疇,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後勤人員分頭負責」的管理運行模式。一把手負責謀劃食堂的發展方向;分管副校長負責運行程序的制定;後勤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既要各履其職,又要相互協調監督,形成「一線多管」、「交叉分管」的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相應制度,制定了《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常規檢查量化考核細則》《食堂違規處罰規定》《食堂食品安全應急預案》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材料採購、檢驗驗收、加工製作、保管留樣、窗口銷售、餐具消毒等環節全程納入管理。
零租賃零距離,突出公益性質。2015年,根據湘教通(2012)335號關於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食堂工作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圍繞「系統建立即體現公益性又適合市場規律,保障學生食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這一目標,積極探索、提出了食堂由學院投入裝修改造,食堂經營模式分為公益性和經營性;即食堂基本大夥採取公益性,實行「零租賃」對社會公開招標,招標時不以投標報價作為確定投標方的依據,而注重考察投標方的資金能力、資質信譽、經營管理水平以及業績等綜合評價選定。特色檔口定為經營性,由學院根據學生需求自行招商引入,收取適當的管理費。在具體執行中一是為了加強特色檔口的管理,要求餐飲企業把特色檔口作為企業的一分子統一管理,按比例由學院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給餐飲企業,同時制定管理費考核發放制度,以增加餐飲企業的責任心。二是為了提高餐飲企業在學院監管過程中的執行力,要求餐飲企業交納一定數量的質量保證金,並制定質量保證金的考核制度,每月對餐飲企業的日常工作進行考核,並按考核結果發放質量保證金,從而加強了學院對食堂的管控。
加強內部品控,嚴把五個關口。食堂管理突出「嚴把五關」:一是嚴把餐飲公司從業人員入口關。對所有從業人員必須認真考察其個人身份、思想品行、健康狀況,並經過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二是嚴把食材採購關。所有原材料實行統一定點採購,嚴格索證索票、建立臺帳,檢查合格方可入庫。三是嚴把餐飲公司食物規範保管關。實行粗菜淨菜分開,葷菜素菜分開,成品半成品分開,生食熟食分開,切斷食物交叉汙染源。四是嚴把餐用具消毒關。實行餐用具分類收納,規範消毒復位。五是嚴把餐飲公司食品留樣關。食品留樣實行專間專櫃管理,標明留樣來源、時間、品名、餐次,方便責任溯源。同時堅持檢查登記通報、堅持績效考核結果和合同條款掛鈎、堅持每學期一次學生評議等。中心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健全治安防範網絡,餐飲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遵紀守法,近三年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也沒有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等違法違規行為。正是這些科學規範的管理措施成為了師生心目中的「放心食堂」。
設施建設先行,在環境文化建設上出實招
加大硬體投入,改善基礎設施。為提高食堂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增強食堂的安全性,營造良好的就餐氛圍,在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學校對食堂進行了規範化建設。學校現有學生食堂兩個,總建築面積為4200平方米,共計有2200座位數。2015年至今學校已投入三百多萬元對食堂的環境、燃氣、排煙系統等進行了改造,食堂設施設備布局合理,就餐環境得到了改善。餐廳建築材料完全按設計標準選用,具有耐腐蝕、耐酸鹼、耐熱、防潮、無毒等特性。地面防滑性能良好,牆面瓷磚均貼至吊頂。備餐間和餐廳採用不鏽鋼玻璃全屏隔斷,備餐間和操作間之間設傳菜窗口,操作間均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和滅蠅燈。儲存、切配、烹調、麵點加工各場所均配置專用冰箱,洗滌、消毒設施齊全。各食堂均設有專用粗加工間(區),葷素分開使用,有明顯標誌。烹調場所淨高度為3米,油煙系統節能高效,衛生安全。
推行「明廚亮灶」,打造立體防控體系。在國家食藥總局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嚴格實施全過程監管、創新監管方式的政策要求下,我校積極推行「明廚亮灶」工程,編織嚴密嚴格的食堂安全監管網絡,執行24小時實時監控影像,在食堂大廳配備大屏顯示器,實現食品生產加工過程可視、可感、可知。使食堂食品粗加工、切配、烹飪、糕點製作和餐飲具清洗消毒、餐廚廢棄物管理等關鍵環節以及備餐、分餐等重點區域場所直觀、公開、可視,供師生監督查看。
精心設計牆貼,營造文化氛圍。在食堂布局和內部環境布置上彰顯文化品位。食堂的布置從環境育人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用餐時能受到文化精神、氣質情調的感化和薰陶。比如將印有名言警句的掛圖張貼在食堂的牆壁上,既美化了就餐環境,又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在餐桌張貼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標語,增加就餐環境的人文氣息。在食堂的宣傳欄,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氣和天氣宣傳健康飲食理念和生活小貼士,把綠色餐飲信息廣泛、直接地傳遞給師生員工們。
特色發展並存,在服務文化建設上見實效
抑價格豐品種,彰顯人文關懷。應對物價上漲,中心根據教育廳文件精神要求及時採取相關措施,應對物價上漲對學生食堂工作的影響;先後組織餐飲公司及特色檔口負責人召開物價穩定的工作會議,要求各餐飲公司及特色檔口菜品維持原有價格不變,嚴禁私自漲價,並視情況按程序啟動平抑基金。為了更好滿足學生個性化用餐需求,食堂創建了16個特色飯菜窗口,津市牛肉粉、千裡香餛飩、瀏陽蒸菜、盛香煲仔飯、滷肉飯、麻辣香鍋、雞排飯、特色烤餅等特色飯菜,基本滿足了不同的口味需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夏季高溫酷暑,食堂各窗口為學生提供免費綠豆湯,以防暑降溫。冬季嚴寒時節,食堂除了採取飯菜保溫措施之外,免費向學生提供薑湯驅寒。為了更好體現「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在學生問卷調查表中專門設置了食堂服務意見反饋欄,學生提出的意見或建議,中心都會高度重視,只要是合理的、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一定創造條件改進到位,讓學生在服務質量提升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推行「開放日」,建設陽光食堂。「食堂開放日」活動的開展,讓師生代表「零距離」走進熟悉而陌生的食堂,充分了解食堂食品安全規範化管理的情況,增強了食堂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築建起了食堂與師生在食品安全上的信任橋梁。通過此舉措,進一步強化食堂食品安全衛生監督機制,切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食堂常態化、規範化管理,使師生了解食堂工作流程,增加食堂生產運作的透明度,創建優質、安全、健康、舒適的飲食環境,確保全院師生飲食安全。形成合力,在外賣泛濫、「非洲豬瘟」流行時,高度戒備,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要讓師生看到學校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的決心與力度,要「你我齊參與,共築飲食健康」。
落實勞動教育,發揮育人功能。一是開闢勤工助學崗位,主動接納學生到食堂工作。比如收拾碗筷、打掃食堂衛生、出售飯菜等勞動都是學生可以親自參與體驗的。這種勤工助學活動能培養學生愛惜糧食、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的意識。二是招納食堂管理學生志願者。學生志願者們一方面參與食堂的日常管理與監督,指出食堂服務工作中的不足和疏漏的地方,從而提升食堂的服務和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收集用餐學生對食堂的意見,並反饋給學校食堂,成為食堂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三是打造育人的食堂精神文化風貌。食堂職工與師生接觸頻繁,是「不上講臺的老師」。食堂人的形象、精神面貌,對用餐師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以上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又能提高食堂服務質量,實現「勞動育人」的目標。
創建省文明窗口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我們將在已有建設基礎上,繼續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地加強文明創建工作,以此次文明窗口申報為契機,加大建設力度,為廣大師生奉獻更加滿意優質的服務,打造環境優美、設施更加完善、育人功能更加凸顯的文明標兵校園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