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兒,西門慶的第二房姬妾,同時也是西門慶眾多妻妾中最為低調的一個。
李嬌兒雖為娼門出身,但卻對西門慶的寵愛毫不感冒。
在潘金蓮和李瓶兒等人為了西門慶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李嬌兒卻像沒事人似的,置身事外。
也許這是因為娼婦出身的她,從不認為自己的歡好沒有價值,所以不會上趕著去做賠本買賣。
「嬌兒」其名,可能出自白居易《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
與西門慶原先死去的第三房姬妾卓丟兒的「瘦怯」不同,作者通過楊貴妃的典故,暗示李嬌兒是個身重體肥的胖子。
儘管李嬌兒是勾欄出身,但她的風月卻遠遠不如西門慶後來娶的潘金蓮和李瓶兒等人。
有時候難免讓人疑惑,西門慶娶這麼一個似乎件件都不出色的肥婆,到底所為何事?
直到看到了作者這樣的表述:
家中雖是吳月娘居大,常有疾病,不管家事。只是人情來往,出入銀錢,都在李嬌兒手裡。孫雪兒單管率領家人媳婦,在廚中上灶,打發各房飲食。
原來,西門慶家的各房姬妾,多數都有著各自的」實用」價值,並不都像潘金蓮一樣,因為色貌如花而被娶進來。
李嬌兒出現在西門慶的生意並不是很大的時候,那時的他,雖然也算家境殷實,家裡也有好大的生藥鋪子,但也僅止於此。
由於西門慶的朋友圈都是像應伯爵這樣的幫閒,常去的地方自然就是勾欄瓦舍。
在勾欄瓦舍中,李嬌兒尚屬名妓者流。
損友的攛掇,再加上荷爾蒙上腦,西門慶自然願意效仿古代君王,嘗試「環肥燕瘦」的不同滋味。
時間久了,發現一直包著不太划算,還是娶進來比較划算。
就這樣,二房和三房都有了。
一句話,圈子決定了你會嫁給什麼樣的人。
不過,隨著西門慶眼界的開闊,各種機緣巧合也隨之而來。
先是遇到了武大的老婆潘金蓮,後又接管了布販子的遺孀孟玉樓,再後來遇到了花子虛的老婆李瓶兒,西門慶這才發現:原來真的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啊!
要說西門慶在潘金蓮之前沒有調戲過良家婦女,這個不太可能。
據他對王婆所說「我小時在三街兩巷遊串……」可知,西門慶經常「飄風戲月」,調弄人家婦女,但在潘金蓮之前卻從未有將姘頭娶回家的先例。
原因嘛,無非就是嫁了人的老婆,比較難辦。
就好像一隻偷腥的貓,一次次偷吃肉鋪裡的肉,低風險,還不容易被發現。
從西門慶為娶潘金蓮冒著被武松殺死的危險,就可以看出。
潘金蓮屬於特殊情況,孟玉樓屬於主動送上門來,李瓶兒也是如此。
說回李嬌兒,因為在西門府上屬於老人,因此自然覺得自己應該受到優待。
豈不知,「喜新厭舊」乃人之常情?不僅西門慶如此,吳月娘也是如此。
更何況,初入茅廬的潘金蓮為了站穩腳跟,「快把小意兒貼戀幾次」,讓吳月娘感覺到了當家人的威信,自然會「錯敬」她。
這種情況下,以李嬌兒為首的「舊人黨」開始不服氣了。
背後常說:「俺們是舊人,到不理論。他來了多少時,便這等慣了他。大姐姐好沒分曉!」
但她的不服氣,也僅僅止於自己在府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脅,而不是由於西門慶寵愛潘金蓮。
樹欲靜而風不止。還沒等「舊人黨」開始動手,潘金蓮就借著廚房的事情將愚蠢的孫雪娥狠狠坑了一把。
不過,後來的李嬌兒和孫雪娥,抓住潘金蓮私僕的把柄告狀,讓西門慶結結實實把潘金蓮一頓好打,扳回一局。
不僅如此,李嬌兒的侄女兒李桂姐,更是趁熱打鐵,把潘金蓮的一縷青絲踩在腳下狠狠踐踏。
自此,吃了虧的潘金蓮開始誠惶誠恐,甚至用壓勝之術來為自己挽回君心。
巧不巧?正當潘金蓮和舊人黨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李瓶兒來了。
李瓶兒以其絕代風華和巨額財富,很快佔據了西門慶的內心,奪去了所有人的寵愛。
潘金蓮顧不得計較與「舊人黨」的得失,迅速調整戰略,開始用絕大部分精力對付李瓶兒。
就這樣,潘金蓮與「舊人黨」的爭鋒,只好隱藏於日常小事之中,再也騰不開手來專門對付她們。
當然,從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潘金蓮的險惡用心。
在對待來旺婦宋惠蓮的事情上,愚蠢如孫雪娥,自然就又著了她的道兒。
吳月娘也防不勝防,差點兒被她利用李瓶兒一招反殺。
可李嬌兒很聰明,她從不主動惹事,不爭不搶,只在暗處發力。
張竹坡說:「嬌兒是死人。」想必是因為如此。
於是乎,我們看到潘金蓮追尋不著李嬌兒的把柄,就只好由自己的丫鬟龐春梅來從李銘等人下手。
當李桂姐因為接待其他客人而在西門慶這裡暫時失寵後,李銘因為教春梅學琵琶,手略按重了一點兒,春梅就怪叫起來,罵的李銘拿著衣服,往外走不迭。
這是潘黨對李嬌兒的一次間接震懾。
但也僅止於此。
要不是李嬌兒的丫鬟夏花兒因為偷金被發現,李嬌兒在《金瓶梅》中的存在感會更弱。
但是,面對西門慶咄咄逼人的態勢,李嬌兒幾乎沒有為奴才爭辯,而是說:
「恁賊奴才,誰叫你往前頭去來?三不知就出去了。你就拾了他屋裡金子,也對我說一聲兒!」
這種強詞奪理的話,實在讓人為她尷尬。
最後,在其甥女李桂姐的遊說下,夏花兒才沒有被趕走。
與李嬌兒自己的雲淡風輕相比,李桂姐對李嬌兒的話,也間接說明了李嬌兒在西門慶家中的地位。
「你也忒不長俊,要是我,怎教他把我房裡丫頭對眾拶恁一頓拶子!有不是,拉到房裡來,等我打。前邊幾房裡丫頭怎的不拶,只拶你房裡丫頭!你是好欺負的,就鼻子口裡沒些氣兒?等不到明日,真箇教他拉出這丫頭去罷,你也就沒句話兒說?你不說,等我說。休教他領出去,教別人笑話。你看看孟家的和潘家的,兩個就是狐狸一般,你怎鬥的他過!」
話說回來,李嬌兒之所以「不在乎」西門慶的態度,乃是因為她對於時事的清醒頭腦:
一則她沒有潘金蓮和孟玉樓等人的美貌資本;
二則她或許早已看透了喜新厭舊的西門慶的本質,不願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紛爭之中。
娼門出身的李嬌兒,她們家的傳統,最看重的是銀錢。
因此,李桂姐的恩客除了西門大官人,還有丁二官和王三官。
而李嬌兒的丈夫,除了西門大官人,還有張二官。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風水輪流轉,唯一不變的是院中人對錢的執著。
這也是西門慶死後,李嬌兒第一時間跳出西門火坑的最大動力。
李家桂卿、桂姐悄悄對李嬌兒說:「俺媽說,人已是死了,你我院中人,守不的這樣貞節!自古千裡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教你手裡有東西,悄悄教李銘稍了家去防後。你還恁傻!常言道:'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不拘多少時,也少不的離他家門。」那李嬌兒聽記在心。
憑著院中人撒潑打滾的本事,李嬌兒成功將自己的積蓄帶走,並且順利找到張二官這個接盤俠。
與李瓶兒的漫天撒錢不同,李嬌兒對銀錢的留心,遠遠賽過對於西門慶。
吳月娘與西門慶和好,潘金蓮、孟玉樓等人張羅為他們辦酒席,說好每人出一兩,結果好說歹說,孫雪娥拿出三錢七分,李嬌兒拿出四錢八分。
孟玉樓道:「李嬌兒初時只說沒有,『雖是錢日逐打我手裡使,都是叩數的。使多少交多少,那裡有富餘錢?』我說:『你當家還說沒錢,俺們那個是有的?六月日頭,沒打你門前過也怎的?大家的事,你不出罷!』教我使性子走了出來,他慌了,使丫頭叫我回去,才拿出這銀子與我。沒來由,教我恁惹氣剌剌的!」金蓮拿過李嬌兒銀子來秤了秤,只四錢八分。因罵道:「好個奸滑的淫婦!隨問怎的,綁著鬼也不與人家足數,好歹短幾分。」
西門慶前一秒咽氣,後一秒李嬌兒就趁著吳月娘生產之際,偷偷從箱籠裡面拿了五錠元寶,氣得吳月娘直罵玉簫:「賊臭肉,我便昏了,你也昏了?箱子大開著,恁亂烘烘人走,就不說鎖鎖兒。」
按照這個邏輯推斷,李嬌兒在西門慶府上的這些年,一定順走了不少錢,但她很低調,從不顯山露水。
而她的丫鬟夏花兒之所以會偷金,也是因為耳濡目染的緣故。
細想來,西門府這麼大家庭,李嬌兒又管錢這麼多年,她的積蓄一定非常可觀。
想想也是,很多時候男人真的不如錢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