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博物館的數量成千上萬,但每一座給遊客帶來的感受卻是不同的。博物館就像是每位建築師心中的「白月光」,是最能夠發揮設計才智地方,也是建築藝術誕生的地方!
The Shed 紐約 | 2019年
The Shed是面向大眾的非盈利文化組織,致力委託、開發和展示所有學科的原創藝術作品。
The Shed所在的Bloomberg大樓是由Diller Scofidio+Renfro事務所和Rockwell Group共同設計,是面積18500平方米的創新型建築。大樓結構可以進行物理改造,支持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創意。
這棟樓共八層,包括兩層樓的藝術空間;多功能格裡芬劇院;Tisch天窗。它們分別為排練空間,當地藝術家設計的創意實驗室和一個帶有天窗的活動空間。
McCourt是The Shed中能夠舉辦大型表演、裝置展出和進行活動的標誌性空間,同時也是「The Shed」的伸縮式外殼從基礎建築物上沿軌道滑行到相鄰的廣場時形成的空間。
The Shed設有兩個寬敞靈活的無柱式畫廊,分別位於主體建築的2層和4層,超過2340平方米展示空間,天花板高度達6米。東側活動牆壁可以直接將畫廊和「The McCourt」連接起來,提供更多的空間和座位。
「The Shed」 開放式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未知的未來提供永久的靈活性,並能夠及時應對規模、媒體、技術和藝術家不斷變化的需求。
Museum of Tomorrow 裡約 | 2015年
「廣場創造了一個更具凝聚力的城市空間,反映了社區的更大轉變。」
在巴西裡約,由卡拉特拉瓦設計的明日博物館,除了一個5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外,還提供了一個7600平方米的廣場。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自裡約文化,通過建築探索城市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廣場圍繞著建築向碼頭延伸。建築面向廣場的一側長75米,面向大海的一側長45米。永久性展覽位於樓上,屋頂高10米,可以看到瓜納巴拉灣的全景。
帶有大型活動翼的懸挑屋頂和立面結構幾乎擴展了整個碼頭,同時最小化了建築的寬度。建築外圍的倒影池,可以用來過濾從海灣抽上來的水,然後從碼頭的一端放回去, 讓遊客產生到一種博物館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覺。
該建築以可持續設計為特色,融合了自然能源和光源。海灣的水被用來調節建築內部的溫度,也為博物館周圍的倒影池提供水源。
博物館使用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可以通過調整太陽能電池板來優化全天陽光的角度,並產生太陽能為建築提供能源。
在展示內容上,這座夢幻的明日博物館專注於回答五個關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我們要去哪裡?在接下來的五十年裡我們想要怎樣一起生活?
Amos Rex 赫爾辛基 | 2018年
Amos Rex起源於阿莫斯·安德森藝術博物館(Amos Anderson art Museum)。自1965年以來,它一直是赫爾辛基首屈一指的私人博物館。現在為了適應21世紀當代藝術實踐和展示的變化,博物館決定開發一個更適合提供新藝術體驗的場地。
而在赫爾辛基一個討人喜歡的新廣場地下,便是博物館的畫廊。
博物館所在的Lasipalatsi大樓是芬蘭保存最完好的20世紀30年代功能主義建築之一,它是1936年為奧運會做準備而建造的。
而由於城市規劃不允許建築延伸到地面之上,博物館和JKMM商量決定,將建築延伸到以前用作公交車站的庭院之下。
整個改造項目的看點就是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結構穹頂構成的公共廣場。傾斜的天窗為地下展廳帶去了充足的自然光,而在地面上看又像是一個個露出頭的潛望鏡一般,看起來趣味十足。
這個地下穹頂空間組成的畫廊面積超過了2200平方米。弧形的屋頂讓空間呈現出了流動性,也讓有些特定形式的展覽在這裡格外出彩,比如teamLab。
Zeitz MOCAA 開普敦 | 2019年
2017年9月22日在開普敦的V&A濱水區Zeitz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式揭幕,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非洲藝術展覽空間。
這曾是上世紀20年代的一座穀倉。Heatherwick和他的團隊對其進行了改造,從建築的管狀結構中切割出了巨大的部分,創建了一個由80個畫廊空間組成的複雜網絡,博物館圍繞著一個巨大的穀物形狀的中庭,中庭的高度達27米。
在這些地方,管道被切斷,邊緣被拋光,以顯示舊混凝土粗集料之間的對比。夾層玻璃用於鏡面裝飾,採用了已故非洲藝術家El Loko設計的熔塊圖案。
博物館裡還包括酒吧和餐廳,一個屋頂雕塑花園和一個酒店,還將容納一個服裝學院、攝影、策展卓越、動態影像、表演實踐和藝術教育中心。
說起Thomas Heatherwick很少有人不喜歡吧,他沒有所謂的風格,但就連腦洞都開得相當優雅。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樣,捲曲的橋,顫動的蒲公英,四面八方的樓梯……比起設計師、建築師,他更像是藝術家。他總能以最獨特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問題,手法在他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卻本能地在用設計解決問題。
Louvre Abu Dhabi 阿布達比 | 2017年
「我是一個對建築環境十分看重的建築師。我所說的環境不僅僅是指建築物所在的地理位置,而是包含更廣泛的歷史和文化環境。看重環境並不是將建築物融於地理環境中,而是指與當地的歷史深度相匹配。但這並不意味著單純複製已有的建築類型,也不意味著成為已有建築的附屬品,它的意義恰恰與這些相反。」這是讓·努維爾(Jean Nouvel)對他所設計的阿布達比羅浮宮的精彩總結。
阿布達比羅浮宮創造的是一個沉靜而親切、充滿了光影和映射的空間。直徑達180米的巨大圓形穹頂,覆蓋了整個建築主體。穹頂包含了四個不鏽鋼外層、四個鋁製內層,其總重量與巴黎艾菲爾鐵塔相同。
穹頂極其複雜的幾何紋理,成為了這座建築最大的亮點之一。讓·努維爾與結構工程師經過嚴謹的設計,使阿布達比的陽光經過層層過濾、重疊後,輕柔地灑在潔白的內壁上。隨著日照軌跡的變化,室內的「光之雨」也處於無限變幻之中。
在阿聯當地,棕櫚樹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這種高大的植物為古老的民族提供了食物與養分,被視為「生命之樹」。巨大的棕櫚樹葉重疊交合,在陽光下婆娑起舞——這場羅浮宮裡的「光之雨」,與阿拉伯當地的自然景致實現了奇妙的重合。
整座博物館通體白色,其靈感來源於麥地那及阿拉伯地勢低洼的房屋。博物館包含了55棟獨立建築,以容納博物館龐大的收藏體系。地面上則鋪設著鑲有銅製邊框的石板,而石材的選擇,呼應了不同展廳內藏品背後的時代。
這座海上的博物館,被讓·努維爾注入了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語境,它既充滿了現代感,又期望自己屬於國家、屬於它自身的歷史與地理環境。而這樣的設計語言,與它誕生的曲折歷史不謀而合。
The Twist Museum挪威 | 2019年
The Twist博物館位於蜿蜒的Randselva河上,這座「可棲居的橋」呈扭曲的形態,成為挪威耶夫納克Kistefos雕塑公園一個新的藝術作品。
這個1000平方米的當代藝術機構在公園內連接著兩個森林河岸,同時也完成了穿越北歐最大雕塑公園的文化路線。
The Twist博物館圍繞著歷史悠久的造紙廠而建,它被設想為一個扭轉90度的梁,成為橫跨Randselva河的結構構件。
該公園擁有大量國際藝術家的特地場地作品,包括Anish Kapoor、Olafur Eliasson、Jeppe Hein、Fernando Botero和草間彌生等。
作為公園自然延伸出的第二座橋,博物館在將Kistefos公園的室內展覽空間擴大一倍的同時增強遊客體驗。
怎麼樣?是不是被這些神奇的「網紅」博物館驚豔了呢?有趣的博物館不僅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展品,就連單看建築本身都會是一種享受哦。
關注優思,和孩子們一起發現更多腦洞創意,感受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