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傳感器將取代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成本優勢!

2020-12-25 電子發燒友

微波傳感器將取代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成本優勢!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11 07:01:00

近日,由上海佳騰光電有限公司研發的微型JT-1015微波傳感器,由於成本低廉,性能穩定,結構簡單等諸多優點,深受廣大感應器開關廠商的認可。該產品在不涉及電路調整的基礎上可直接替換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解決了其抗幹擾能力差,容易誤報等缺點。廠商設計產品時無需考慮透鏡安裝孔位所帶來的困擾,簡化了結構設計成本,產品外觀更加美觀。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國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行業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下遊應用領域的需求增加,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市場容量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產量僅為6,000萬隻,2012年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產量已突破1億隻,2014年產量達1.8億隻,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5%。預計按此速度發展,至2018年,我國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產量將接近4.5億隻,行業顯現出巨大的增長空間。

由於熱釋電紅外傳感器領域有著較高的生產技術壁壘,一般企業缺乏自主生產紅外濾光片與紅外敏感陶瓷這兩種核心材料的技術能力,而該等材料外購成本較高,因此這也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市場需求巨大的推動下,上海佳騰光電基於傳感器市場應用及客戶反饋,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測試,開發出可直接替代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微型微波傳感器,並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專業廠商的一致好評,客戶應用簡單、穩定,並可節約成本50%左右,成本優勢明顯。伴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各種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基礎上,上海佳騰光電作為專業的傳感器方案提供商,將會在傳感器市場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微波傳感器工作原理及特性:

微波傳感器主要由微波振蕩器和微波天線組成。微波振蕩器是產生微波的裝置,由微波振蕩器產生的振蕩信號需用波導管傳輸,並通過天線發射出去。由發射天線發出的微波遇到被測物體時將被吸收或反射,使功率發生變化,如果阻擋物是靜止的,反射波的波長就是恆定的,利用接收天線接收通過被測物體或由被測物反射回來的微波,並將它轉換成電信號輸出。

產品特點:抗射頻幹擾能力強、不受溫度、溼度、光線、氣流、塵埃等影響,可以安裝在一定厚度的塑料、玻璃、木製等非金屬的外殼裡面。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工作原理及特性: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主要是由一種高熱電係數的材料製成探測元件。在每個探測器內裝入一個或兩個探測元件,並將兩個探測元件以反極性串聯,以抑制由於自身溫度升高而產生的幹擾。由探測元件將探測並接收到的紅外輻射轉變成微弱的電壓信號,經裝在探頭內的場效應管放大後向外輸出。

人體輻射的紅外線中心波長為9~10um,而探測元件的波長靈敏度在0.2~20um範圍內幾乎穩定不變。在傳感器頂端開設了一個裝有濾光鏡片的窗口,這個濾光片可通過光的波長範圍為7~10um,正好適合於人體紅外輻射的探測,而對其它波長的紅外線由濾光片予以吸收,這樣便形成了一種專門用作探測人體輻射的紅外線傳感器。為了提高傳感器的探測靈敏度以增大探測距離,一般在傳感器的前方還需裝設一個菲涅爾透鏡。

產品特點:被動式探測,器件功耗小,隱蔽性好,但是容易受各種熱源、光源幹擾。被動紅外穿透力差,人體的紅外輻射容易被遮擋,不易被探頭接收。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接近時,探測和靈敏度明顯下降,有時造成短時失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Zigbee技術的熱釋電紅外報警器設計
    在硬體設計上,重點描述了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和CC2530片上系統的電路設計;軟體部分採用了zSTACk協議棧,描述了紅外報警和zigbee組網的相關軟體流程。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具有功耗低、組網方便的特點,達到了設計要求。
  • 紅外傳感器的種類和工作原理及特性的介紹
    傳感器器收集外界的紅外輻射進而聚集到紅外傳感器上。紅外傳感器通常採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在接收了紅外輻射溫度發出變化時就會向外釋放電荷,檢測處理後產生報警。 這種傳感器是以探測人體輻射為目標的。所以輻射敏感元件對波長為10μm左右的紅外輻射必須非常敏感。為了對人體的紅外輻射敏感,在它的輻射照面通常覆蓋有特殊的濾光片,使環境的幹擾受到明顯的控制作用。
  • 警惕:額溫槍「熱電堆」紅外缺貨,有人改用「熱釋電」來騙!
    這直接影響到上遊元器件的搶購,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紅外溫度傳感器,更是出現了斷貨。Gjaednc微信群和朋友圈屢屢冒出溫度傳感器的求購信息,與此同時,也就有不法商家利用假冒產品來濫竽充數。這不,EDN就接到爆料說,有人在利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冒充熱電堆紅外傳感器。
  • Arduino人體紅外傳感器怎麼用
    所以今天馬克筆設計留學的程老師繼續為大家帶來Arduino的相關知識,這次講解一下arduino人體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實際應用。人體紅外傳感器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上面這張圖中的看似是一個「白色球體」一樣的小東西,首先我來講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 傳感器原理大全
    壓電陶瓷是人工燒結的一種常用多晶壓電材料,壓電陶瓷燒結方便,容易成形,強度高,而且壓/電轉換的係數大,為天然單晶石英晶體的幾十倍,而製造成本只有石英單晶的百分之一,因此壓電陶瓷廣泛被用做高效壓力傳感器材料。常用的壓電陶瓷材料有鈦酸鋇、鈮鎂酸鉛,鉛鈦酸鉛等。壓電陶瓷材料燒結後,最初並不具有壓力特性。
  • 小小傳感器,生活大不同!
    目前,納芯微電子CMOS溫度傳感器憑藉產品的高精度、小尺寸、低功耗等優勢及完善的支持與服務,取得諸多頭部客戶的認可,支持測溫功能的客戶終端產品將陸續推向市場。 基於NSPGD1 MEMS的洗衣機水位監測 物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走進千家萬戶。
  • 紅外避障傳感器原理圖_紅外傳感器避障模塊電路圖
    紅外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紅外避障主要是以紅外測距傳感器為主。   紅外測距都是採用三角測距的原理。紅外發射器按照一定角度發射紅外光束,遇到物體之後,光會反向回來,檢測到反射光之後,通過結構上的幾何三角關係,就可以計算出物體距離D。
  • PM2.5傳感器中,雷射、紅外原理之間的區別
    在顆粒物PM2.5監測設備中,選用的傳感器主要有兩種:紅外原理PM2.5傳感器與雷射原理PM2.5傳感器。當空氣中的細顆粒物進入雷射束所在區域時,將使雷射發生散射;散射光在空間360°都有輻射,在適當位置放置光電探測器用以接收散射光,然後經過光電探測器的光電效應產生電流信號,經運放電路放大及處理後,即可得到細顆粒物濃度值。輸出信號可用串口、I²C、PWM等多種方式。
  • 關於溫度傳感器, 這次終於看懂了!
    目前紅外溫度傳感器根據能量轉換所用材料不同,可分為熱電堆型、熱釋電型、二極體型、熱電容型和熱敏電阻型等幾種類型。 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 熱電堆紅外傳感器是一種熱釋紅外線傳感器,它是由熱電偶組構成的一種器件。
  • 集成濾光窗的MEMS紅外傳感器電子封裝
    本文介紹一個MEMS光熱傳感器的封裝結構以及系統級封裝(SIP)的組裝細節,涉及一個基於半導體技術的紅外傳感器結構。傳感器封裝以及其與傳感器晶片的物理交互作用,是影響系統整體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將重點介紹這些物理要素。本文探討的封裝結構是一個腔體柵格陣列(LGA)。
  • 壓電陶瓷傳感器的特性及工作原理解析
    用作傳感器的壓電材料,要求其壓電效應強、溫度穩定性和老化性能好。壓電材料有單晶和多晶兩種。前者以石英晶體為代表,其特點是溫度穩定性和老化性能好,且Q值極高;後者以鈦鋯酸鉛壓電陶瓷為代表,其特點是容易製作,性能可調,便於批量生產。壓電材料已廣泛用於力敏、聲敏、熱敏、光敏、溼敏和氣敏等傳感器,下表列出用壓電材料製作的各種傳感器。
  • 紅外傳感器技術在肺炎疫情體溫篩查中的應用
    在本次疫情防控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呼吸機、監護儀、制氧機、負壓救護車等醫療產品,在危重病人搶救以及防止病毒擴散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些都離不開傳感器技術的支持。其中,疫情導致紅外體溫計需求激增,而這一在此次疫情防疫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紅外體溫計設備,便是傳感器技術的典型應用。
  • 手機可以加上紅外測溫傳感器嗎?
    智慧型手機本身是不能增加紅外測溫傳感器的,因為手機的體積就那麼小,內部的空間已經非常擁擠了,不可能再給它加上一個紅外測溫的模塊兒。大家可以去看看藥店裡賣的紅外溫槍,體積都非常大,很難縮小到能夠塞入手機的程度。
  • 紅外傳感器成市場新熱還是曇花一現?
    紅外測溫槍槍口部位有一個紅外傳感器,也就是測溫探頭,待測目標的紅外輻射信號,經過光學接收器傳輸給調製器濾除大面積的背景幹擾信號,然後經過紅外探測器將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一定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最終可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從而實現非接觸探測人體溫度。
  • 2020年最新、最火的10種傳感器及應用
    下面將會介紹一些2020年最新的傳感器,包括物聯網傳感器,汙染傳感器,RFID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生物識別傳感器,印刷傳感器以及MEMS和NEMS傳感器。 、物聯網傳感器 物聯網傳感器包括溫度傳感器,接近傳感器,壓力傳感器,RF傳感器,熱釋電IR傳感器,水質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液位傳感器,汽車傳感器和醫療傳感器等。 這些最新的傳感器連接到計算機網絡以進行監視和控制。
  • MIT聯合 DARPA將雷射雷達傳感器封裝到單晶片上
    ,但體積、成本、工作環境等因素仍對其有所制約。 這一設計被稱為 lidar-on-a-chip,採用 CMOS 晶圓廠的 300mm 製造工藝,一顆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在 10 美元左右,相比市面上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來說簡直是白菜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旗艦出版物 IEEE
  •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磁力傳感器、氣壓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傳感器原理是什麼呢?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呢?本文將為您解答~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3704.htm  傳感器,英文名稱為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國家標準GB7665-87對其的定義為: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件並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構成。
  • 紅外感應器工作原理
    探測到人體紅外光譜的變化,自動接通負載,人不離開感應範圍,將持續接通;人離開後,延時自動關閉負載。人到燈亮,人離燈熄,親切方便,安全節能,更顯示出人性化關懷。圖l開始的階段(T),在沒有紅外線照射下,熱釋電紅外線傳感器的溫度沒有變化,傳感器表面的電荷處於中和狀態,正負電子對等(A),此時,傳感器沒有輸出(0)。圖l第二階段(T+△T),有溫度變化時。在人體紅外線的照射下,熱釋電紅外線傳感器的溫度如果上升了△T,那麼傳感器表面的電荷就如圖2(B)所示的那樣發生相應的變化。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iPhone X 的 3D 攝像頭採用的是紅外 3D 結構光方案,包含「紅外光源+光學組件+紅外傳感器」等部分,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紅外光源。據開發人員介紹,多光譜傳感器能夠為廣泛的消費和實際領域應用提供新的檢測和使用途徑,例如材料和產品鑑定、產品質量與完整性評估以及近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材料分析。
  • 氣體傳感器行業需求持續升級、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附報告目錄)
    隨著熱電堆、熱釋電原理紅外探測器實現批量生產,紅外CO2氣體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並得以快速普及。同時,針對催化燃燒氣體傳感器測量可燃氣的缺點,採用紅外技術的微型甲烷、丙烷氣體傳感器應運而生,且具有精度高、壽命長、不需要氧氣參與的優勢,可在部分應用領域快速替代催化燃燒氣體傳感器。近年來,隨著霧霾問題的出現,空氣淨化器市場快速發展,粉塵傳感器需求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