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機械工程行業,三一重工的大名堪稱如雷貫耳,作為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還是一家民營企業,這一點尤其令人敬佩。除了三一重工,徐工集團也是該行業內的佼佼者,在全球市場上都擁有一定的佔有率。
在2019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上,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都成功躋身前十名,兩家公司在行業內都擁有極高的地位。那麼,位於這一行業頂端的,又是哪一家公司呢?答案就是美國的卡特彼勒。
根據該排行榜顯示,卡特彼勒如今的全年營收達到157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擁有12.6%的市場佔有率,這樣的成績高居行業第一位。事實上,卡特彼勒已經連續多年蟬聯該榜單第一,是當之無愧的「機械之王」。
卡特彼勒誕生於1925年,距今已經有九十多年的歷史,公司創始人叫做班傑明·霍爾特。而在創立之初,卡特彼勒並不是一家專門生產工程機械設備的公司,而是主要生產農業機械設備。
創業之初,霍爾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作為紀念,霍爾特當時專門邀請攝像師,為他發明的拖拉機拍照。當攝像師看到這樣一臺龐然大物,緩緩扭動的時候,說道這臺拖拉機就像一隻巨大的毛毛蟲,而毛毛蟲用英文發音正式「卡特彼勒」,這也就是公司名稱的由來。
在公司創立之初,卡特彼勒還有一個宿敵,叫做貝斯特,經過一番激烈的市場競爭,最終兩家公司合併,強強聯合,一舉成為行業巨無霸。而真正讓卡特彼勒名聲大噪的,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受到戰爭影響,大量的卡特彼勒拖拉機,被用於戰後重建工作,其優良的品質由此受到了廣泛認可。
同一時期,卡特彼勒逐漸向工程機械領域轉型,並且在逐漸走向全球市場,為全球各地的戰後重建工作,立下了赫赫戰功。憑藉這一時代背景,卡特彼勒也不盡名聲大噪,也得意快速成長,從一家地方性的公司,一舉發展成為全球化的國際企業,尤其是該公司海外銷量的增長,在那個年代已經超越了本土。
然而,雖然在行業內發展較早,但是由於公司高速發展,內部管理難以跟進,很快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而此時日本的小松機械卻悄然崛起,在不知不覺中,一舉超越了卡特彼勒。經過一系列整頓措施,卡特彼勒直到八十年代才重新奪回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如今,卡特彼勒在全球各地擁有數百個製造工廠,產品銷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公司擁有300多種工程機械產品,該公司大半的銷售額都來自於海外市場。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卡特彼勒就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如今該公司在中國擁有20多家製造工廠,以及3個研發中心,擁有超過一萬名員工。
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上,卡特彼勒位列榜單第238位。如今,這家行業巨頭的傳奇還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