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和外國媽媽帶娃狀態的不同主要在於教育觀念不一樣。
執筆:蘇和
編輯:蘇和
定稿:楠楠
都說世界上最偉大的角色是媽媽,因為媽媽可以說是在孩子成長中奉獻最多的一個人了,她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對於媽媽們所付出的辛勞,大家都看在眼裡並且給予尊重。
但對比起外國媽媽在帶娃時的狀態,中國媽媽就顯得累多了。我們總是會聽到身邊的寶媽抱怨帶娃有多麼的辛苦,但外國的媽媽在帶娃卻看起來相當輕鬆,似乎跟「玩」一樣,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小雅自從生了孩子之後,為了能照顧好孩子,便辭去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職寶媽,在外人眼裡覺得自己很輕鬆,但實際上每天比上班還累。
而且老公還經常吐槽她事多,明明就在家照顧個孩子那麼輕鬆,每天還苦大仇深的,不賺錢反倒還花錢。
小雅對此很委屈,每天自己光忙活孩子就已經累的不行了,事無巨細地關注孩子每一個動作,生怕孩子受傷或者有什麼不舒服,你以為她不像如同外國媽媽那樣瀟灑嗎?
小雅了解之後發現,人家根本不會像自己這麼緊張孩子,最重要的是國外夫婦是全參與帶娃的過程中,這跟自己的養娃方式對比真是太明顯了。
出於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也讓孩子享受到更多來自父母共同的關愛,所以小雅覺得自己不能再這麼精細了,也應該適當的放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成長。
而且她也和老公協商好,每天每個人都要至少騰出一個小時來共同陪伴孩子,或者幫助對方減輕點壓力,自這以後,小雅覺得輕鬆多了,而且和老公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矛盾了,孩子的狀態也更好了。
1. 父親相對來說不作為
在傳統觀念的認知裡面,大家似乎都覺得照顧孩子就是女人的工作,可這種觀念是帶有偏見的,有這樣想法的父親更是被證明不負責。
媽媽特別累的情況下,多數是因為父親沒有加入到照顧孩子的行列中,沒有幫孩子媽媽去分擔。
2. 媽媽對孩子大包大攬,不放心
再有就是媽媽太過於擔心孩子,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自負責,細緻到一絲一毫,由此給媽媽帶來的壓力就大多了。
3. 心理上有負擔
因為媽媽都是很細心、很謹慎,生怕照顧不好孩子,由此她們的心理壓力會變得很大,把自己壓迫地快要窒息了,內外夾擊,自然不輕鬆。
1. 「圈養式」教育
「圈養式」教育雖然讓家長感覺孩子的每一個行動都在自己視線範圍內,比較放心,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劃路線行進很靠譜,但實際上卻在扼殺孩子一切天性。
孩子會至此失去自我,失去一切自主能力,思考能力,只會服從於人,等著現成的。
2. 「散養式」教育
「散養式」教育雖然能激發孩子釋放更多好的地方 但家長要是管制和監督不及時,孩子很可能會走偏路,那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貼心寄語】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固然很重要,但一切都要考慮實際,不要過於死板和自我,靈活多變才更利於小傢伙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贊成哪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