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景勝:傳染病疫情報告和通報行為及制度的考量維度

2020-12-15 察網

【本文為作者呂景勝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傳染病報告是指公民、責任疫情報告人、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向有關部門及政府,各級政府依法向上級政府報告傳染病疫情的行為和制度。傳染病通報是指有權機關及授權機關依法向社會公知公告傳染病疫情的行為和制度。結合我國以往危機管理經驗教訓、當前態勢及未來展望,從多維度思考研判傳染病報告及通報行為與制度的本質內涵與內在邏輯,希望提出更加切實有效的舉措建議。

一、報告及通報行為與制度的價值維度人民至上,生命至高尊重國民人權及生命保護是國家最高價值取向之一,是政府基本管理職能、任務和職責所在亦如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食品安全杜絕打擊假冒偽劣,踐行社會責任才能取信於民。國家亦應珍視百姓生命人權才能彰顯國家存在之道義基礎及合法性。

傳染病疫情一旦泛濫失控對民眾、社會及國家之危害我們已經不止一次飽嘗其惡果。傳染病疫情之發現、控制皆需民眾參與和社會聯動,所以傳染病報告及通報制度應尊重公民知情權,公民有權了解傳染病疫情相關信息及走勢。公民之權利便是政府之義務和責任。現代民主法治社會要求國家與民眾共治共享,人民有權監督政府,政府之通報義務和責任不僅體現為尊重公民知情權,且應踐行政務公開原則。尊重公民知情權及政務公開原則不僅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價值遵循,也是在危機管理中政府與民眾協同配合、相互理解、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需求。

、報告行為與制度時間效率維度時間就是生命,給後續應對留出更多時間空間傳染病疫情報告行為及制度主要在於速度和儘量的真實全面,但在實踐中顯然不可能完全做到。個別病例及局部疫情出現,任何一個報告人所能接觸感知的事實都是有限和碎片化,此時應強調有多少報多少,即知多少掌握多少報多少,應形成動態連續報告,且強調速度,即法定時限內,如發現病例和疫情農村12小時,城市6小時做出報告,地方衛生機構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傳遞報告信息在兩小時內,省會、直轄市向國務院傳遞報告信息在一小時內等等。當然法定時限是最低要求,網絡時代的報告速度應遠遠快於法定時限。報告速度越快,給醫療專業機構的進一步專業分析、預測預警和政府決策及後續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應急管理就越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

三、通報行為與制度的社會效果維度,在已知未知之間,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應構建通報容錯機制和責任豁免機制。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與其他重大災害通報制度面臨的難題、困境和糾結是一樣的。如地震臨短預報發布一直是國際各國面臨的危機管理難題,因地震發生的不確定性及預報科技的有限性無法確保地震臨短預報的準確性。對於政府而言,發布後如地震未發生,造成的社會恐慌及動蕩損失巨大;不發布地震臨短預報,如果真發生地震政府仍然遭罵背鍋、面臨信譽及管理能力危機。

傳染病疫情通報發布制度也有類似的困境難題,由於醫學探索的不確定性,醫學結論同樣面對巨大不確定性。如果疫情預警結論有誤,根據錯誤的結論通報發布的疫情報告所引發的恐慌和社會損失仍然巨大。但不通報發布,耽誤控制疫情時機也仍然是十惡不赦千古罪人。

面對如此兩難,疫情通報發布應如何實施?筆者堅決主張只要有基本事實、一定數量病例(專業問題專業人士擬定標準)就應及時、大膽、果斷通報發布疫情,容錯及免責機制有利於鼓勵政府及醫生敢於發表意見,敢於作為。理由如下:

1、醫學探索因時代科技條件設施及人類認知局限充滿不確定性,發布結論有對有錯很正常,就像天氣預報有對有誤。對醫學結論應持更加寬容態度,容忍結論與後續事實不符。法律法規也明確發現「原因不明」病例及疫情就該報告,報告的意義就是為通報做準備。「原因不明」的病例及疫情已經形成了潛在危害的可能。通報公布的意義不僅在於防範控制已經出現發生的危害,且在防範未發生或今後可能不發生的潛在危害。

2、從報與不報的社會效果分析,邢臺地震沒發布臨短預報損失慘重,唐山地震本有臨短預報專家意見因各種原因未來得及發布損失慘重,海城地震成功發出臨短預報避免重大損失。在已知未知之間,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如今天武漢及全國防控疫情之態勢,其生命、成本、費用、社會損失,直接的間接的,可見的不可見的,與如果及時報告、通報疫情,其社會效果及局面如何?

我們比較一下,如果去年12月中旬下旬通報「原因不明」病例,也許少了幾千病人,少了封城的被動,少了全國的被動。假設即使後來證明通報病例是非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其後也未發生大規模疫情。我們的損失是什麼,暫時的經濟指標,春節的節日經濟收入,據說有一萬億。而不及時報告、通報,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什麼,當年非典我們面臨的是什麼?經濟損失、政府公信力及存在的道義基礎、合法性是可見的,政府財政為防控疫情撥出的財政經費112.1億是可見的。還有多少是不可見的損失?

疫情失控打斷中國崛起民族復興也不是危言聳聽,如果疫情失控被聯合國認定為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國家,中國將成疫區,那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才是實錘般的痛楚。再嚴重點說發生一場民族災難、世界性危機也不是不可能。人類歷史上的黑死病、鼠疫等感染或死亡幾百萬、幾千萬可是確鑿的事實。

3、通報有誤可以免責,醫學探索的或然性決定了免責的正當性,類似於產品質量法中的技術風險抗辯、發展風險抗辯。如早年美國一醫藥公司用於婦女保胎藥二十多年後鑑定出部分婦女子宮疾病與服用該藥有一定關聯性,鑑於開發此藥的二十多年前人類認知及科技條件設施所限,公司雖應承擔部分賠償責任,但研發者本人是免責的。

疫情通報如與事後實際有誤,排除惡意和過錯,不該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也應免除發布機關責任。因為上述反覆強調醫學探索的難度與人類認知的局限。且這種通報發布其制度動機和價值取向在於希望追求以最小損失避免更大災難,這種損失比列原則也是國際公認的危機災害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觀。只要具體責任人員及政府無法律意義上的惡意過錯和瀆職玩忽職守,希望民眾及社會事後不要糾纏。這對於鼓勵大膽報告通報疫情有巨大意義。

四、報告與通報行為與制度的社會控制維度,通報可考慮分級別,只有通報才能啟動應急預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抗禦疫情災難。通報應具有一種動態漸進的社會控制功能,即有多少報多少,邊研究,邊通報、邊預警。有觀點說,病例、病毒在醫學上定性需要時間,如病毒鑑定、檢測、分離等,通報需等待醫學鑑定結論。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疫情預警分析及通報除了要等待醫學結論還應以已經發生的病例、病人為根據。等待醫學鑑定期間不是消極不作為,仍應積極通報「原因不明」的病例病毒。

醫學不確定的,政府應有更多擔當。對不確定的因素更應保持高度警惕,寧可信其有,不可當其無。此時,政府面對不確定性困境不應持「疑毒從無」思維,而應持「有毒推定」思維。

正像危機應對預案及應對行動有級別,疫情通報也可以分級別,根據信息充分度及結論確切性,疫情通報可分為若干梯次,重、中、輕,急與緩,難與易等等分別通報,分別引起民眾及社會注意。通報中也可以允許有不確定性行文,如「不明原因、正在鑑定、正在確認、兩種意見,希望公眾提高警惕,-------」。

五、報告與通報行為制度的法律維度,法律法規的執行不可動搖,是為底線,一旦違法違規,堅決問責追責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採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如何認定隱瞞、謊報、緩報?隱瞞是不報;謊報一般是少報,也可能多報騙取經費等等;緩報是拖延。三者之重大危害均在於耽誤應對危機的時機。

武漢肺炎疫情最早病體個案發生於2019年12月8日,至12月31日已發生病例27例。12月29日有了通報。但20多天內對上述病例及潛在疫情隱患風險是否有及時追蹤的監測、預警、評估及向對口上級機構報告疫情?從目前公開信息看不到上述工作的展開。鑑於目前筆者對事實掌握不清晰全面,有兩種可能假設,及時且符合法定時限報告或未及時不符合法定時限報告,甚至沒有報告。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及時且符合法定時限的標準是從發現病例起算農村在12小時、城市在6小時向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監測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確認或不確認病例及疫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省府、自治區、直轄市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不知武漢及湖北政府是否按照上述法律法規執行?執行與否會決定今後的責任認定。

2019年1月初武漢因兩會期間有5天(6日-10日)停止了病例通報。這是否構成緩報要取決於今後行政或司法機關的認定。至於有關病毒是否人傳人專家和政府說法不一是否構成瞞報,鑑於事實不清,筆者認為有幾種可能結論、結果:

一是醫生或醫療衛生機構結論說病毒沒有人傳人,政府根據醫療衛生專業結論通報沒有問題,沒有責任,即使事後真的發生人傳人。排除醫生惡意及過錯,醫生享有容錯機制。

二是醫生或醫療衛生機構說病毒存在人傳人,如果此時政府仍通報說不存在人傳人,當然是瞞報,即使事後並未人傳人(醫生及醫療機構結論錯誤),此時應首先著重強調政府尊重專業意見及結論,重在防範潛在風險,即使沒有危害性後果,對瞞報者也應問責。制度威懾力及問責效應的法制性原則在於規制政府如實按照專業結論通報。

三是醫生或醫療機構結論是,病毒是否人傳人不確定,政府以醫生結論如實通報,排除醫生與政府合謀惡意,無論事後是否發生人傳人,不是瞞報,政府醫生皆無責,因醫學結論的或然性醫生及政府享有容錯和免責機制。

不知武漢、湖北醫療系統及各級政府是否嚴格執行了上述制度及法律法規,如果制度及法律法規沒有真正執行落地,僅成為擺設,如果疫情的發現、預警、追蹤、評估、報告、通報不及時不到位,以致錯過啟動控制疫情應急方案的最佳時機,造成今天如此被動局面,教訓慘痛。17年前的非典我們就有過類似的教訓。

最後總結兩點:

1、像許多重大災難一樣報錯了我們可以承受失敗的損失;不報,我們承受不起萬劫不復的災難。如果地方官員或政府為保所謂「穩定」,而瞞報、緩報、謊報更是罪無可赦。最大的穩定、最大的政治是民眾生命安全和政府公信力、政府存在的道義基礎及合法性。

2、如果政府官員認識不到疫情報告、通報制度的內在邏輯與本質,不懂得尊重民眾的生命安全,民眾的知情權、政府政務公開的必要性,不認識到疫情預警、報告、通報制度的緊迫性,不尊重專業醫生的專業意見,官僚懈怠消極無為,下一個悲劇和災難還在等待著我們。

【呂景勝,察網專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如何制定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把握住這4點
    「兩案九制」:開學準備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病因追蹤 報告制度,複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換氣、消毒制度。)
  • 傳染病疫情信息公開的障礙及克服
    該《條例》第三章用七個條文專門規定了「報告與信息發布」,加上「法律責任」部分的三個條文,《條例》關於信息報告和公開的法律條文共十條,幾乎佔到整個條例條文數的五分之一。200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了修訂,其中特別是對傳染病預警、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制度進行了規定。
  • 醫院傳染病疫情控制制度
    點擊查看 1.醫院成立由主管業務副院長、醫務部主任、防保科科長、院感科科長等組成的傳染病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定期進行檢查,根據最新情況制定相關傳染病有關制度。
  • 河北最新傳染病疫情通報!21人死亡!這種病毒又到高發季!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日前,河北省衛健委發布 河北省2020年10月 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的報告
  • 「法律講堂」六——中華人民共法(摘錄)和國傳染病防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第十條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 郭玉芬代表:建立醫防融合工作機制和重大疫情預警報告制度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報告文字精,內容實,非常符合客觀實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第一點就講到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第一句話就是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郭玉芬說,政府工作報告提振信心,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全國人大代表郭玉芬在小組會上發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 拍攝)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提起4個多月的戰「疫」經歷,郭玉芬說,大家每天都處於「戰時」狀態。
  • 【衛健委】 發布2020年11月份陝西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衛健委】 發布2020年11月份陝西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來源: 省衛健委網站 發布時間:
  • 抗擊疫情江西在行動 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項制度
    一、新冠肺炎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設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及指定疫情報告人,統籌疫情報告工作。學校疫情報告人可由校醫兼任,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工作。
  • 學校如何健全疫情報告管理制度?怎樣把握疫情防控中的教育契機...
    孫綿濤:疫情時期,學校留守人員一方面要採取隔離值守的方式來值班和辦公;另一方面要嚴格疫情值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實行24小時值班,應急辦公室負責疫情電話值班、管理,記錄報告者姓名、身份、電話、疫情內容並立即通知主管人處理,值班過程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報告分管領導,值班人員到崗接班後,方可離開值班室,疫情電話值班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 2020年11月份陝西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公布 死亡25例
    (原標題:2020年11月份陝西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公布 死亡25例)
  • 關於對白鶴鎮寶兒樂幼兒園水痘疫情的通報
    ,無獨有偶,10月14日我縣白鶴鎮民辦寶兒樂幼兒園出現了三例水痘疫情,各方十分重視,現將督查及處理情況全縣通報,望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切實壓實「四方」責任,抓好本單位疫情防控,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堅決竭制蔓延勢頭。
  • 陝西省11月份傳染病疫情 陝西衛健委最新通報!
    20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9277例,死亡25例。其中,甲類傳染病無發病、死亡病例報告。乙類傳染病中除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禽流感、狂犬病、登革熱、炭疽、流腦、白喉、新生兒破傷風、鉤體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無發病、死亡病例報告外,其餘16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6502例,死亡25例;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出血熱和痢疾,佔發病總數的93.28%。同期,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10種12775例,無死亡。
  • 「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防控疫情
    主要包括:各項措施落實要堅決到位、重點人群管控要堅決到位、重點地區管控要堅決到位、大型活動管控要堅決到位、預防控制要堅決到位、醫療救治要堅決到位、信息報告要堅決到位、物資保障要堅決到位、輿情引導要堅決到位、責任落實要堅決到位的執行情況。三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相關規定的執行情況。
  • 全省嚴格疫情報告制度,緩報瞞報漏報將追責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徐劍橋)昨晚,湖北省政府舉行首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稱,截至22日20時,湖北已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44例,17人死亡。這是應對疫情非常重要的舉措。接下來,在61家醫院的一些醫院採取同樣措施,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會上有記者提問,時值春節,眾多在漢人員返老家過年,如何防範農村地區疫情蔓延?
  • 我省發布2019年12月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 1月14日,省衛健委發布2019年12月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從2019年12月1日零時至12月31日24時,全省報告法定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14570例,死亡14例。
  • 遇到疫情和突發事件怎麼辦
    (一)傳染病1、一般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於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①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教育系統內各單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④傳染病流行時要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並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並加強除「四害」工作。
  • 省教育廳最新通知:加強學校流感等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8日,我國內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水平繼續呈升高趨勢,暴發疫情數明顯增多。近期我省正處於流感流行季,學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容易形成聚集性疫情,省內已有多起聚焦性流感疫情發生,防控形勢較為嚴峻。為維護師生健康和校園平穩,剛剛,省教育廳發布通知,就加強學校流感等傳染病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 河南法定最新傳染病疫情發布!鄧州人近期當心這些病……
    近日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 11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通報!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類傳染病中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熱、炭疽、白喉、鉤體病、血吸蟲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報告,其餘18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14593例,死亡167例。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愛滋病,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5.05%。
  • 疫情之下,哪些行為會觸犯刑法?
    在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鍾南山講到:控制傳染是今冬明春防控工作的一個關鍵,佩戴口罩和洗手很重要。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疫情應該還會繼續存在,同時很可能發生局部地區的爆發。話音未落,9月23日青島衛健委通報新增2例無症狀感染者。兩人為青島港大港公司同班裝卸工人,曾於9月19日夜班時裝卸進口冷凍海鮮,5天後核酸檢測呈陽性。
  • 廣西發布學校疫情防控實施方案,開學前後實行「日報告」制度
    確定聯繫人和聯繫方式,與教育主管部門、屬地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疾控機構、就近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及社區進行主動對接,加強溝通與銜接,取得專業技術支持,確保聯防聯控工作有序開展。完善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課/缺勤登記追蹤制度、複課/復工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和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