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語言學有自己的發展道路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古代語言學有自己的發展道路

  宋本《方言》卷首 資料圖片

  顧炎武畫像 資料圖片

  【語文筆談】

  在多年教學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國古代語言學研究歷史悠久、遺產豐富,歷代有語言學家、語言學專著,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承並發揚光大。

  由於多年來重視不夠、學習研究不夠、對外評介宣傳更不夠,過去在西方語言學家的語言學史著作中,很少有中國語言學。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文字障礙,他們對中國古代語言學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他們以印歐語言為主,認為語言科學建立於19世紀,因為當時歐洲已有歷史比較語言學,由此產生了普通語言學。他們認為在此以前的語言研究,特別是東方民族的語言研究,是所謂「科學前」的語言研究,或被稱為「語文學」(Philology),尚不能稱為「語言學」(Linguistics)。這種理論當時影響了我國語言學界。但是,中國古代語言學是不科學的語文學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中國古代語言學實際的。

  中國古代語言學歷史悠久、成績輝煌,放到世界語言學中去比較,也是毫不遜色的。其中有的研究成果十分卓越,例如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的揚雄,歷時27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調查研究各地口語方言的著作《方言》。他科學地分析出方言、通語、古今語及其關係,並能記錄出漢代方言分布概況,其價值是很高的。郭璞《方言注序》稱其為「真洽見之奇書,不刊之碩記也」。又如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許慎著《說文解字》,這是第一部系統說解文字的語言學專著。《說文解字》分析漢字的結構規律,首創「部首」,至今已有兩千年,我們現在查字典還在用他所創立的部首。一部著作,跨越兩千年還有生命力,這在世界語言學史上也是少有的。

  我國古代語言學只是由於社會發展不同、語言特點不同,有著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國古代語言學家是以漢語漢字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出漢語漢字的一些客觀規律的。秦漢時語言學研究逐步興起,西漢時有《爾雅》和揚雄《方言》,東漢時有許慎《說文解字》和劉熙《釋名》,從而興起了古代的「訓詁學」和「文字學」。又漢末魏晉時代,佛教傳入、梵文影響下語言學家能聯繫漢語實際,進行對比研究,創造性分析研究出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從而又興起了古代的「音韻學」。可以說,漢代語言學的成就,標誌著我國古代語言科學的建立。

  中國古代語言學,其研究成果能自成體系,並有其特色。現僅就其治學方法,談一點體會。

  其一,中國古代語言學是聯繫實際的。

  中國古代語言學之所以在漢代興起建立,並首先興起訓詁學、文字學,是和當時的漢語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的。先秦時期,文字異形、語言異聲,秦始皇統一後,實行「書同文」,說明當時語言文字的複雜情況。這種情況到了漢代,首先集中表現在「經」今古文之爭上。漢代統一後,在文化思想方面的舉措主要有:獨尊儒家、發動民間獻書、立五經博士。漢代收集儒家經典《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這五部書。儒家經典,經秦火後,大部分焚毀散失。漢初只好由一些儒生口授,用當時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這就是「今文經」。而「古文經」是指先秦時用大篆或籀書書寫的儒家經典,由於朝廷鼓勵獻書,時有發現。

  「經」今古文的問題,開始是指經書的字體不同。後來董仲舒創今文經學,立於學官,為朝廷服務;而古文經學家衛宏、賈逵、馬融、鄭玄多從文字、訓詁、名物制度方面為經書做注,形成兩個學派。漢代崇尚經學,漢成帝時博士弟子有三千多。當時皇帝下詔,吏民上書都要引用經文。儒學和仕途結合,因此,不僅朝廷要辦學,地方也要辦學,從而較廣泛地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研究。我國古代第一部語言學專著《爾雅》,就是由於漢代經學興盛,服務經生(漢代學官)解經的需要而由多位儒生逐步編著而成的。《爾雅》是一部訓詁彙編。又如古文經學家賈逵是許慎的老師,許慎著《說文解字》受其影響,並和漢代崇尚經學有關係。

  總之,漢代興起的語言研究是聯繫實際的,聯繫了當時社會發展的實際、聯繫了當時漢語漢字的實際,從而使訓詁學、文字學興起,標誌了中國古代語言科學的建立。

  其二,中國古代語言學研究是善於繼承發展的。

  人類文化之所以不斷發展,其中重要一點是善於繼承發展。例如,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博採通人。」在他著《說文》之前,已有不少字書,如李斯《倉頡篇》、史遊《急就篇》等,已先後收錄5000多字,另外還有《爾雅》《方言》等。許慎著《說文解字》在前人基礎上增收,總字數達到9353字。他不僅在收錄漢字數量上增加了,而且進一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分析總結出漢字的結構規律,並首創「部首」,是創造性的繼承發展。段玉裁在其注《說文解字序》中稱其為「此千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說文》是第一部系統說解文字的語言學專著,是奠定漢代語言學並對後世語言學研究有很大影響的語言學專著。

  清代語言學在繼承發展方面是十分傑出的。漢代的《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等傳到清代,由於時間久遠,文有訛舛、注多脫落,經清儒加以整理校刊,深入考證研究得以發揚光大。

  其三,中國古代語言學治學方法比較科學,治學態度嚴謹。

  中國古代語言學從漢代起,治學方法就比較嚴謹科學。如揚雄能以口語方言為研究對象的進步觀點、實地調查的科學方法,分析出方言、通語、古今語及其關係,並能記錄出漢代方言分布概況。在他七十歲時(公元17年),當時王莽的國師劉歆寫信給他,要這本書看。揚雄在《答劉歆書》中敘述了撰寫這部書的動機和經過,又說明因全書未定,不便示人。如劉歆威逼他交出此書,則「縊死以從命」,可見他對畢生精心之作的嚴謹和摯愛。又如許慎著《說文解字》說明了形體、意義、聲音三者的相互關係,以三者相互溝通的研究方法來探求研究古代的語言文字,這是研究語言文字的重要方法。

  中國語言學發展到了清代,顧炎武開其端,其後人才輩出。顧炎武的治學方法:其一,十分重視第一手資料;其二,廣求證據。他研究古音學時,首先重視先秦時代的《詩經》押韻,以及其他韻文押韻的第一手材料。又從諧聲、異讀、音訓、方言等方面求證。例如,他為求證「行」字古代只有「杭」音,其材料竟有372條之多。顧炎武開一代學風,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等理論認識比較進步,研究方法比較科學,尤其是研究學術問題時平等討論、以理服人的優良學風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古代語言學是我們祖國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正是由於古代語言學家們善於聯繫實際、善於繼承發展、方法也比較科學。這些優點依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希望青年學者、研究生能對古代語言學進一步學習研究,並加以發揚光大。

  (作者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時年94歲)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古代漢語語料庫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古代漢語語料庫 2015年09月22日 11: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語言學頻道綜合 字號 內容摘要:CCL語料庫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 中國社會語言學發展現狀
    70年代我國語言學家開始譯介國外社會語言學研究成果,1980年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的出版被視作中國社會語言學形成的標誌。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院長郭熙認為,社會語言學自西方傳入中國後,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以通論性著作的出版和理論譯介為主的「引介初創階段」、以概論性專著和教材出版及專題研究為主的「蓬勃發展階段」、以總結反思前期研究成果為主的「穩定深入階段」。
  • 探討中國語言學創新發展之路
    圍繞「新時代中國語言學的創新之路」這一總議題,與會學者就「語言學+」視野下的跨學科研究、人工智慧時代的語言學研究、從文字演進看思想史、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語言學等幾個方面展開深入交流和熱烈討論。開幕式上,江蘇師範大學校長周汝光教授致歡迎詞。  人工智慧作為當今科技前沿領域之一,與語言學有著深厚的淵源,語言學如何助力人工智慧發展,值得語言學界深入思考。
  • 安慶師範大學古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2)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古希臘的哲學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對語言的一般看法,這是對語言的最早的理性認識。這些關於語言的一般看法對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2.語言學的發展過程(1)語言學的三大發源地在各個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傳承成為文化發展延續的重要途徑。
  • 突破與發展:歷史語言學研究在中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歷史語言學如日中天,對世界語言進行譜系分類蔚為風尚。歷史語言學借鑑生物學研究方法確立語言分化理論,使用嚴格語音對應的同源詞比較法確認語言歷史譜系關係,探求語言發展規律,為科學語言學奠定了基礎。但隨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興起,歷史語言學在歐洲開始式微。
  • 地理語言學在中國的本土化
    其三,中國地域廣闊,方言眾多且極其複雜,如果沒有前期對漢語方言大量的調查作基礎,地理語言學很難發展起來。其四,賀登崧所處時代極其動蕩的社會環境不利於地理語言學在中國的開展。  21世紀初,石汝傑通過與日本學者巖田禮等合作,於2003年第一次把賀登崧的《漢語方言地理學》譯介到中國,從此開啟了地理語言學在中國新的發展之路。這一「新」的研究方向很快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國內學者從理論上對地理語言學在中國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並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漢語方言地理語言學研究。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 他就是北大教授王力 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 他的學術道路 是隨著中國語言學的現代化而展開的
  • 2019考研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9考研,對考研專業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選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將陸續推出2019考研業解析系列,進行基本的專業介紹,探析就業前景與方向,推薦知名院校,介紹相近可調劑專業,並以一所高校為例對課程設置進行說明。
  • 中國語言學研究70年
    改革開放為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注入強大動力改革開放為語言學的發展創造了嶄新的社會學術環境。高考制度恢復,語言學碩博士點逐漸設立和增加,語言學有了人才保障。語言學期刊有恢復,更有新生,期刊集刊方陣逐步成形並壯大。《中國語文》復刊後發表了諸多名家厚積薄發的論文,擔當了領軍期刊的角色。
  • 北京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發展論壇舉行
    陳新仁指出,中國的外國語言學學科從選題到理論框架再到研究方法,都有其鮮明的特色,能夠面向、對標國際前沿,因而研究者應該對本學科有足夠的信心和自豪感。外國語言學研究越來越注重「內外兼修」,做到國際、國內雙重關注。
  • 考研專業介紹: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二、培養目標  1、具有堅實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2、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具有嚴謹、求實的學風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勝任語言規劃、語言研究、高校教學等工作;  5、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進行科研工作
  • 中國古代文化有多美?
    ,每款都有自己的寓意,還兼具實用,意義非凡。他是中國語言學的奠基人。1900 年出生在廣西博白,26 歲,進入清華國學院,師從梁啓超、王國維、趙元任、梁啓超,學習語言學。此後一生,筆耕不錯,專著有 40 多種,論文近 200 篇,共約 1000 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開啟了我國近代最早的語言學研究。
  • 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
    作者:王銘玉(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天津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  語言學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中國語言學對世界語言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繁榮發展語言學,需要理論語言學先行,中國理論語言學工作者要以擔當精神,為繁榮中國理論語言學做出積極努力。
  • 世界語言學大師的「中國夢」
    韓禮德教授是享譽世界的語言學大師,亦是當今世界語言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所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揭示人類語言的奧妙提供了獨特的理論視角。其學術背景源自歐洲語言學傳統,在索緒爾基礎上於20世紀中期發展而來;他直接師承倫敦語言學派創始人弗斯,但其語言學研究又從中國起步,受業於兩位傑出的中國學者——羅常培教授和王力教授。
  • 用發展的眼光看語言學
    就這個方面來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2011年3月8日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將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作為二級學科歸在文學門類的「中國語言文學」這個一級學科之下,需要重新考慮。從當前學科發展及其社會應用等方面來看,有必要將語言學設置為一級學科。第一,語言學已發展成為具有科學性質的學科群。
  • 2021考研,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研專業解析
    考研熱門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簡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專業。除了語言學本體理論研究之外,更關注語言的應用研究。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主要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鑑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 2013考研複習重難點:古代漢語及語言學綱要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各高校自主命題,參考書參差不齊,從各院校招生簡章的統計和研究中,我們發現該學科主要的考試科目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三門,這三門考試科目分別所使用的高頻參考書是:《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漢語》(王力,中華書局)、《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銘玉: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
    系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天津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1 語言學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中國語言學對世界語言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多人談|徐大明:社會語言學的產生與發展:跨學科視角
    20世紀60年代,社會語言學開始發展起來;從當前的學科分類來看,可以確認一個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傳統和一個社會學的社會語言學傳統。在語言學界,社會語言學初期的發展比較艱難,受到了排斥和排擠,因為不僅語言學原有的理論受到挑戰,而且新的方法被引入,原有的研究內容也被擴展。
  • 2011考研複習重難點攻略:古代漢語及語言學綱要
    2011考研複習重難點知識全攻略之古代漢語及語言學綱要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各高校自主命題,參考書參差不齊,從各院校招生簡章的統計和研究中,我們發現該學科主要的考試科目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三門,這三門考試科目分別所使用的高頻參考書是:《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