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森·弗裡德和戴維·海涅邁爾·漢森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策劃方:藍獅子圖書出版時間:2020年7月
「問問人們在必須完成工作的時候會去哪兒,你極少能聽到這個答案:辦公室。」
不知《重來3:跳出瘋狂的忙碌》裡的這句話戳到你沒有?
和《重來》系列的前兩本一樣,第三本依然是兩位作者賈森和戴維(及其公司Basecamp)真實工作狀態的總結與分享。
本書的主題是反對工作狂,倡導公司管理者建立更為冷靜、高效的企業文化,減少浪費,減少帶來幹擾和持續壓力的事。
翻開書看了幾頁,我就開始想,這樣的公司是否能在國內生存?而國內什麼時候能有一批這樣的公司?
「快忙瘋了」已經成了很多朋友的日常,大家都在抱怨加班,享受其中的人很少。
確實,我也認識一些「主動的工作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工作成果的正反饋也讓他們真的很開心。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隨之而來的代價是,減少自己和親朋好友相聚的時間。
換句話說,我認為工作狂是偉大的,他們為了遠方的客戶,犧牲了親近之人。但問題是,大多數人,作為「被動的工作狂」,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並不想這樣。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讓我對工作與生活有了一些新思考。
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會看重財務回報,當然,這必不可少。如果再深想一層,有了財務回報以後,你會拿這些錢來做什麼?認真一點,答案肯定不是「吃喝玩樂」。所以,錢其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麼單純為了獲取錢的工作就更不是人生目的了。
除工作以外,你還有更多的手段去獲得財務回報。例如,用認真和孩子玩耍代替花錢給孩子報興趣班,發展一個興趣愛好並保留獲取副業收入的可能,研究至少30年期限的投資以賺取額外的「睡後收入」……所以,是時候重新審視工作本身的意義,並做出合理規劃了。
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工作上「忙瘋了」的狀態有所改觀呢?書裡給了一些思路,選幾個有趣的說說。
沒有目標,不想改變世界
書裡反對的是捨本逐末地把完成目標、改變世界當成終極要義,而倡導把精力聚焦在踏實幹活,為客戶創造價值上。我看過太多公司簡化管理,設置雄心勃勃的數字目標,然後為了實現它無所不用其極。
書裡推薦的做法是:沒有目標。大家在一起共事是基於信任、共識,真心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僅此而已。有點阿Q式的自我解壓?好像是,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反對共享日程表
最近你看過自己的日程表嗎?你自己填上的內容有多少,被其他人填上的又有多少?我把前者叫作「主動時間」,後者叫作「被動時間」。
共享日程,看起來很高效,大大提升了「約個會」的效率,可是,作者認為大多數會議本身就是低效的,它只是讓小部分人「感覺很好」,而浪費了其他大部分人的時間。
取而代之的做法,是設置答疑時段,給每個人都留下足夠多的、整塊的、不被打攪的「主動時間」,把各種需要互動、響應的「被動時間」留在一個特定的時段,真正緊急到需要立刻馬上做的事情,其實沒那麼多。
反對公司的「家文化」
據我的觀察,「家文化」是不少國內企業特別喜歡提倡的。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許是一個重要因素,「東方情理法,西方法理情」的說法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和同事有一些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為工作之外的好朋友,合作起來會更加順暢,但如果完全失去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朋友,未免得不償失。
對於公司的「家文化」,我想也有更詳細的劃分。相較於民主平等的「家文化」,封建家長式的文化氛圍顯然更讓員工不舒服。一提到後者,似乎很多事情都不可討論,工作到深夜,或是放棄假期,在這兒就變成了奉獻,甚至連拒絕都變成了不道德。
書裡的觀點是,同事、家人、朋友,都很重要,保持多樣性,要好過混為一談。
不給客戶做承諾
看似不負責任的「不承諾」,其實是一種更負責的做法。畢竟,我們處在「VUCA時代」,很難預知未來,也很難計劃未來,強行設定目標並執著地追求,很可能適得其反,邊走邊調整是一種好辦法。
不做承諾,可以掌握主動權,隨機應變地做出更適合當下的選擇,而不是被動響應,救火隊式地打補丁。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本書裡說的情況太理想了,在我們這裡不可能做到。我承認,肯定沒法兒照搬,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可以借鑑的有哪些?前提條件是什麼?適用場景是什麼?可以應用到什麼程度?
以下,是我認為的一些助力條件:
第一,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整個社會的供給可以越來越豐饒,那人們就會越來越少地「為五鬥米折腰」。很幸運,我們的社會正朝著這個方向繼續發展。
第二,價值觀的多元化。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寬容,老闆不只是追求把企業做大、做強,員工不只是追求職位越做越高,而是可以選擇「小而美」、選擇留在某個層級,然後去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第三,組織成員都是精英。較少的工作時間還能有較好的產出,需要每個人都是專家。這意味著上下級關係的平等,即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關係。
第四,合作關係更加靈活。組織內是精英小團隊,組織間是自由人的自由組合。這樣可以擺脫傳統的甲乙方關係,合作中的各方各有所長,互相賦能。
第五,更具創新性質的任務。比如設計師、律師、音樂人、作家等的工作,這類工作的產出,不是靠堆時間就能做好的。而這樣的專業人才,也並非要拼執行時間,而是需要具備創新能力。
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如寫書、諮詢的工作模式,就和書中所提倡的理想工作狀態比較像。在幾周到幾個月的項目周期內,我和合作夥伴組成虛擬的項目組,大家共同完成一個有價值的任務。
每一天,沒人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麼。他們在工作嗎?不知道。在休息嗎?不知道。他們在吃午飯嗎?不知道。在接孩子放學嗎?不知道。而且沒人在乎這些,只要按照約定,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如果你嚮往書中描述的工作狀態,且你是一個打工者,那麼在設計自己職業路線的時候,可以留意上面我說的幾個條件。
如果你是一個老闆,可以開始思考,在當下的中國,如何讓社會越來越多樣化,讓「小而美」、沒那麼多野心的存在成為一種選擇。
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管理者,希望這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
本文作者:蘇傑 良倉孵化器創始合伙人
【《重來3》作者介紹:賈森·弗裡德(Jason Fried)和戴維·海涅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是美國軟體公司 Basecamp的創始人。Basecamp原名37signals,是高效的軟體公司之一,它推出並持續維護著受用戶歡迎的項目管理工具Basecamp。
Basecamp公司始終保持著「小、美、酷」的特徵,維持著小團隊的規模,它的50多個員工在世界各地遠程辦公,是遠程協同工作的典範。賈森和戴維合著的第一本書《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前列,書中推崇的管理理念在國內商業領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賈森倡導軟體極簡主義,相信簡約之美,他尊重簡單和坦誠,並把這些思想運用到創業過程和產品開發之中,在IT圈擁有一大批粉絲。 戴維是網絡開發框架Ruby on Rails的創始人,並因此在技術圈享有盛名。此框架讓無數程式設計師受益,被稱為程式設計師的「基本開發環境」。】
《重來3》將會納入鈦媒體Pro版書庫,敬請大家關注前沿書庫的上新動態~每位Pro專業用戶一年可以在書庫中任意選擇三本書,由鈦媒體免費贈送哦~點擊連結、登錄,進入「前沿書庫」選書:https://www.tmtpost.com/pro/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