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第一次住宿都是在高中時代,第一次住進宿舍難免會有些心情激動,以前回到家面對的是父母,而現在陪伴自己的都是一群好兄弟。在校住宿的時候,家長都會給我們生活費,生活費有多有少,對於一些以前從沒掌管過財務的學生來說,第一次拿著一個月的口糧,別提有多高興了。當你拿到你的第一份生活費的時候你覺得夠嗎?
現在學生黨的生活費在逐年上升,這筆生活費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溫飽,有時候多餘的一部分還可以跟朋友一起聚個餐之類的。
剛上高中時,很多學生對於生活費的多少也沒有概念,包括家長也是問問身邊的親戚朋友,他們的孩子上高中時給了多少。有些學生在拿到生活費時,會有計劃的開支,但大多數學生是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的,月中還沒到月底就口袋空空了,之後的日子就只能厚著臉皮去蹭朋友的飯卡了。那到底高中生的生活活費標準應該定多少呢?既不讓學生亂消費還能堅持一個整月呢?
小編我在高中時候的生活費是一個月800塊,平均一個月200塊,對於我那個時候,800已經可以過得很滿足了,平時也不怎麼買衣服也就吃飯或者買點書。但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如今的物價也是蹭蹭的往上竄,就短短過個年,豬肉就從10塊錢漲到了30多,如果還像以前只給個幾百塊,那學生就成吃百家飯長大的了。
由於今年過年不能外出,我們這個大家庭就建了一個大的家庭群,大家沒事會在裡面拉家長來打發著無聊的時光。我跟我的小表妹聊得會比較的多,她現在剛好就在上高中,她告訴我她一個月的生活費竟有3000,這個數目可是不小啊,可是她還說不夠花。
這讓我有些懵了,雖然現在很多家庭條件都還可以,但是一般家庭的月工資總和在扣除了公積金、五險一金之後差不多1~2萬左右吧,正常的一個3口之家,一個月的口糧也不到3000塊,她一個人就能吃人家3個人的食量嗎?
我舅媽真的是把「富養女」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我看到表妹的化妝品時我也就明白了,她的一支口紅,價格是竟是我的兩倍還要多,在學校每天她都會化妝。她每個周末都會和朋友一起去唱K、聚餐,課餘生活豐富得很,她的所有衣服都是我舅媽給她買的,一般都是大牌,果然好看的女孩都是拿錢堆出來。
之前也曾在某音上有很多採訪女大學生、高中生她們生活費的短視頻,基本都在2000左右或以上。當然有些女生每個月都會攢下一筆錢,但絕大部分女生還是感覺不夠,她們買化妝品、買衣服、買演唱會門票等等,如果不是自己有男朋友,不到月底就要吃土了,其實女生精緻點沒有錯,但是儀式感也要講究實事求是,不能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給家裡增添壓力。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