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長都會對性啟蒙這個話題,有一點害羞還不想正面地跟孩子解釋太多。一個女性朋友就有這樣的困擾,當孩子問她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時,她就表現得有點不知所措,拒絕孩子的問題又不好,但是直面去回答,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好。"媽媽,我到底是怎麼來的呀?"這個問題是不是很熟悉,大多父母都面對過。
我第一次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讀二年級的時候,我問媽媽這個問題,媽媽直接指向樓下的垃圾桶,說我是從哪裡來的。於是,我對這個答案就記得很深刻,有時候經過垃圾桶的時候,都會幻想一下,自己以前被父母撿起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直到長大才明白,以前真的是被親媽騙得好慘啊!這個果然是親媽,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其實,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對性啟蒙的好奇,而不是首先就去尷尬這個問題本質,孩子長大有這方面的知識求知慾很正常,不必想得太複雜,而是應該直面地對孩子回答問題,表明答案攻破孩子的好奇心。
為何多數家長,關於"性啟蒙"都喜歡避而不談?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現在這個社會,還不算很開放,大家會認為跟孩子說性啟蒙,好像會對孩子有很多不好的影響。這些都是自然的規律,我們打不破就應該直面他,不然孩子更加好奇,還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去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很多時候,家長都不喜歡跟孩子說真話,害怕孩子知道得太多,然而他們小小年紀,對很多問題沒有過濾的,甚至還可能會歪曲家長的意思,這應該是大部分家長擔心的事情。
越是這樣,家長越應該跟孩子講真話,但是講真話的前提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不能隨便忽悠孩子讓孩子閉嘴,而是找一些正確的教育材料,或者去正規的網站獲得一些答案,用平和的心態去教育孩子,以免讓孩子帶來不好的傷害。
正確的"性啟蒙"教育,建議家長要怎麼做?
先跟大家說一個例子:
小左從5歲開始,媽媽就不會幫他洗澡了,讓他明白男女有別這個道理。當小左的性別意識加強了之後,媽媽就會對他說:"以後,只能同性別人才能一起洗澡哦!"所以,之後就變得孩子喜歡找爸爸解決問題。畢竟媽媽是媽媽,爸爸是爸爸,是不同的性別。從此之後,小左還變得比較獨立,而且,從來不會在媽媽面前換衣服褲子,也不會求媽媽幫自己洗澡,很多事情都是靠著自己來完成。
其實,性啟蒙的開始要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讓孩子在需要時規避異性,道理非常簡單,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就變得比較輕鬆了。
1、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
大概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會明白性別意識了,雖然還是處於一個比較懵懂的時期,但是起碼有了基本的概念,家長要時刻告訴孩子男女是需要保持距離的。家長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更衣,保護自己隱秘部位之餘,告訴孩子何保護自己,不能讓別人隨便觸碰自己。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性啟蒙的教育書籍,引導孩子更好地學會保護自己。比如這套《不要隨便摸我》系列性啟蒙圖畫書,藉由一個細膩的故事,來教孩子學會避免受性方面的傷害,讓孩子知道哪些傷害自己隱私的事是不允許的。書中還給孩子講應對的措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合適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愛,肢體上的動作是要做的,但是要注意適度,比如,撫摸頭部,拍拍背部等等,只要是真心對孩子表達關愛,孩子會感受到的。
《不要隨便摸我親我》的兒童繪本,每本書的書名都是一句安全宣傳語,把科學預防侵害的方法和體系交給孩子。從心理學和生物學雙角度,讓孩子真正的認識自己。
這套繪本僅需68元,點擊下方即可!
2、讓孩子學會更獨立
當孩子的性意識慢慢變強之後,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變得獨立一點,讓孩子可以獨立洗澡,獨立穿衣,如廁的時候儘量一個人完成。還有就是異性之間要保持距離,比如爸爸跟女兒,媽媽跟兒子,不能像小時候那樣親密了,男女有別在父母跟孩子之間也要體現。
育兒寄語:
我們在教育孩子性啟蒙的時候,不僅是對自己行為的規範,還是對孩子的一份尊重。在教育的過程中,性啟蒙教育是不可以少的,教育孩子保護私密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