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飛常準"無奈轉戰國外。由於特殊的航路管制等原因,中國的飛機經常晚點,航班的準點率世界倒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內意外催生出了一塊手機航班信息查詢市場,包括航班管家、飛常準等創業公司先後獲得了市場上數額不菲的融資。
但是,眼下一個更加可怕的玩家,正在大肆攻城略地。帶有官方背景的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類似軟體"航旅縱橫"正在對這塊市場虎視眈眈。
雖然是後來者,但是"航旅縱橫"一點都不弱。據了解,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民航計算機信息中心聯合當時所有國內航空公司發起成立的,可謂是含著"金湯匙"長大。"航旅縱橫"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數據。一個用戶只要將自己的身份證號碼綁定航旅縱橫,就可以馬上查到自己已經預定的航班的信息,包括何時起飛,前序航班飛到哪裡了,是否延誤,延誤了多久,機型、機齡等,這樣強大的官方數據迅速讓航旅縱橫在出差一族中隱秘走紅。
這些航班信息的獲取得益於中航信在民航體系內的特殊背景。中國的航班信息散落在民航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機場、航空公司、空管部門那邊,例如北京的機場,只知道北京的航班信息,上海的只知道上海的航班信息,這些信息之間相互割裂。
和航班管家和飛常準不同的是,航旅縱橫只需要綁定自己的身份證帳號,就可以實時查到自己已經預訂過的航班信息,這一點令用戶體驗大幅提升,目前積累了百萬用戶。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航空運輸服務研究所所長鄒建軍說,僅從數據收集、處理,以及準確性角度來說,中航信旗下的航旅縱橫比其他兩家航班信息查詢系統要強。
鄒建軍:感覺很多人購票的時候,可能你會去上網查某個航班,這個航班後面就有所謂的「正常率」數據,這個數據就是歷史沉澱下來的數據,這就要看誰的歷史長點,這個歷史長點不是說它公司成立的時間長短,而是在它收集歷史數據沉澱歷史數據的成本,可能依託航信、航旅縱橫和其他兩家相比就更有優勢一點,因為它這兒的數據比較全面。
帶有官方背景的中航信加入這場戰役,讓這一市場的創業者如臨大敵。飛常準CEO鄭洪峰對於這位勁敵的出現表示了擔憂,鄭洪峰承認了對方的優勢,但是他也強調,國內市場的蛋糕其實已經被瓜分完畢,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中航信掀不起太大的風浪來。
鄭洪峰:目前,來看沒有太大的市場空間去做,因為當時最早做飛常準的時候本身也是出於公益,因為當時大家都很痛苦,說我這航班延誤了,根本不知道航班時間,最早就是想促進這種數據的開放。現在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像官方的都已經介入,他們願意披露自己的數據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於老百姓,不管航班動態這個數據領域有多少家進來,但是對於我們而言,促進這個數據市場的開放是最重要的,我們相信官方的很多數據越開放對我們老百姓的出行越有幫助。
飛常準CEO鄭洪峰還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將航班查詢信息範圍,擴展至全球。畢竟,在國外市場,航旅縱橫並不具備什麼優勢。
鄭洪峰:而中航信最大的優勢是數據的優勢,但是它的數據只局限於在中國的航空公司,像今年我們已經在籌劃全球的航班動態數據了,而且我們現在全球現在每天有10萬個航班在天上飛,我們現在已經有將近4到5萬個航班數據了。
目前,航旅縱橫在中航信內部僅僅是一個項目組,還不是一個獨立的事業部,更不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曾經有許多VC機構相關投資航旅縱橫,但是都因為體制的原因擱淺。
據了解,至於將來怎麼賺錢,到現在為止航旅縱橫還正在摸索中。目前,航旅縱橫更多地還只是一個航班查詢的工具,其他的功能不多,也沒有開始收費。 (記者丁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