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力量———帶娃逛美術館

2020-09-06 三戒學習中

濟寧美術館,雖然近在咫尺,卻一直沒有去過。至今還記得幾年前去省美術館參觀時的心靈震撼,走近藝術,給人的那種無法言說的力量,一直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今天,終於有時間,老大還在軍訓,老二休息,可以帶老二去美術館溜一圈,感受一下藝術的力量。雖然老二還不到三歲,但是上次去博物館就挺享受的,在這樣的大太陽天氣裡,去室內場館是明智之舉。帶著舅舅家表哥,兒子一路都很乖,倒是表哥表現出對各種畫展都不太有興趣的樣子。

在室內停車場停好車,就一路直奔最南端的美術館,路上,經過「踩樹葉」小遊戲,還有觀察「毛毛蟲」活動,凡同學還要求我查查是什麼毛毛蟲,結果顯示「蚰蜒」,是一種有毒的昆蟲,多虧沒接觸。兒子一直對各種毛毛蟲、西瓜蟲、小螞蟻等有濃厚興趣,喜歡駐足觀察。這次也不例外。踩樹葉,是我提議的,我是,你看,雖然天氣還很熱,可是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申報,這些隨風飄散的樹葉就是秋天的印記吧,讓我們踩在樹葉上聽聽秋天的聲音吧!「簌,簌……」這是每秒的聲音。

終於,來到美術館,卻發生了一個意想不到事情——口罩,要求大人孩子都戴口罩。我的包裡還剩下一個口罩,難道打道回府嗎?幸好,還有一家四口也來參觀,也是沒帶口罩,在和安保人員溝通後,知道博物館一樓有賣,爸爸去買,我們一起等。那家爸爸送給我們一個,2元一個口罩,賣的夠貴。那家媽媽不要錢,說算了,後來,進場登記時,看到他們寫的書香名邸,估計是理工大學的老師,算是鄰居吧,真是非常感謝。心裡對自己說,以後出門一定要備用口罩,希望也能幫助別人。

總算進場了,可以參觀了,人很少,幾乎只有我們兩家,裡面冷氣很足,青磚的牆面,青磚的地面很有感覺,雖然場館很大,但是展廳只有3個開放,外加一個模型展廳(該場館及附屬結構的設計模型,比較簡陋的紙質模型)。展廳也不太有主題,現在想起來,印象深刻的就是關於孔子主題的畫還有老濟寧的,光「逝者如斯夫」就好幾幅。大部分畫作是水墨,油畫比較少,版畫也有幾幅,很親切地遇到了我校同事馬老師的畫作。

我們且走且停,看的算是比較慢的,一圈出來,外面陽光正毒辣,樹蔭裡一人一個小南瓜饅頭,然後我們又來到附近的博物館,看了一樓的展廳然後直奔四樓兒童館,上次沒看成,這次又沒開放,原來一直沒有開放呢。然後我們沿著中間的螺旋線慢坡一直跑到一樓,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中最開心,在最下面小坐一會就回家了。

從10點多出門,到家1點半,輕鬆愉快,孩子們給力,我也開心。我發現帶兩個孩子比一個娃好帶,下周安排城市規劃館。

到家,吃飯,睡覺,起床,繼續帶娃。

相關焦點

  • 帶娃細逛新隆福寺 融進這座城的今昔蛻變
    由於疫情的緣故,隆福寺文化藝術中心現在為不定期開放。但隨著好消息越來越多,相信這裡很快會再次開放。參觀預約辦法是,關注北京隆福寺公眾號,點擊預約觀景。    隆福寺項目現在只進行到了一期,融合了城市書房、美術館、藝術社區、文化中心、特色餐飲、共享辦公等多種業態。
  • 暑假逛美術館的第一步:扔掉清單!
    這些未必是對於美術館靠譜的「打開方式」。美術館帶給人們的,已經不單是視覺的審美欣賞,而是不斷增加的新藝術樣式,因而,並非看懂作品才算不虛此行。不少圖書都強調,美術館給予觀眾的,其實是一種身心互動的新體驗,其核心在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哪有什麼完美的美術館指南。美術館參觀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每個人為它帶去什麼,以及每個人在與藝術邂逅之後會收穫什麼。
  • 少為人知的國字頭美術館遛娃版圖裡的別致去處
    北京的博物館、美術館,大多莊嚴、肅穆,有點兒距離感。中國油畫院,則不同。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國家級油畫院,它本是業內響噹噹、圈外默默無聞的「小眾」代表。近年,卻因「婚紗拍攝聖地」意外走紅,成為了繼紅磚美術館之後,「出圈」最成功的網紅打卡地。秉承多聽多看多感受的負責任態度,近日帶娃實探了一下,果然沒有失望!
  • 帶娃走進湖南美術館,做一次文化深呼吸
    2021年1月8日,長沙市雨花區育新小學與跳馬小學的同學們相約來到湖南美術館,欣賞卉木萋萋湖南鄉村美術教育成果——「決戰脫貧在今朝,丹青共築中國夢」湖南美術作品展覽。育美課堂進湖南省美術館,是一種教育的打開。通過省美搭建的平臺,引導育娃觀察新農村的變化,了解祖國決戰脫貧攻堅的成果。當孩子們在現代場館近距離接觸現代名家的作品時,更添一份對祖國發展的自豪和對美的賞析與提升。
  • 演繹藝術的力量 浙江美術館2020首展來了
    (作品《震顫》)4月30日起,「南山138」本年度首場展覽「張曉雪:節律的抽離」亮相浙江美術館10號展廳,精選藝術家歷年創作系列的26件/組重要作品,並帶著藝術家的祈願以藝術之名為人們獻上治癒心靈的革新
  • 訪談丨徐惠泉:讓逛美術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70周年·中國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題展」向觀眾們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就「讓逛美術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一理念進行了闡釋。第二個篇章「時代精神」,15年,這個時代發生的變化,我們的畫家都用專業的藝術的眼光,把它記錄下來了。第三個是「現實超越」,我們對未來的一些展望,這樣三個篇章,100多件作品,我們的藏品,來反映我們祖國整個江山多嬌、社會人文、美好生活以及藝術觀念上的一些變化和追求,這樣一個展,我們把它作為我們美術館人,就是畫家和我的祖國,就是奉獻給建國70周年的厚禮。
  • 秋日陽光下,帶娃感受小眾藝術區的滋養
    為了給孩子和自己豐富休閒時光,這裡推薦了一眾藝術空間和小眾藝術館。其實,帶孩子逛藝術中心、美術館、博物館,知識吸收「效率」很低。很多媽媽估計也有這種感受,大部分時間,孩子對藝術類場館的狀態都是看個熱鬧。不過,這三五年熱鬧看下來,孩子的心底對藝術逐漸有了那麼點感覺。要麼經常蹦出點兒金句,要麼在使用本子、衣服這些日常用品的時候有了自己的風格。
  • 暑假避開人人人人人,滬上6座小眾優質藝術展館,帶娃走起
    帶上孩子,去這些小眾而優質的展館裡接受一番藝術的薰陶(還有空調吹,不怕太陽曬),是個不錯的選擇哦~1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寶龍美術館是集中展示近現代及當代藝術的非營利綜合性美術館寶龍美術館希望通過藏書樓美育系列展,助力全社會的美育工作。超級適合帶孩子來玩的裝置藝術展在互動中感受科技與中國哲學的融合一起來感受下這份美妙的詩意吧!
  • 你家就有個美術館《圖畫的遊戲:LOOK!德國繪本的藝術創意》
    每次國內舉辦重要的畫展,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娃娃,在美術館裡進行「藝術啟蒙」,大多數情況下是家長看得懵懵懂懂,孩子逛得百無聊賴。走進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是需要有所積累,有所準備的,徒慕虛名地湊熱鬧,走馬觀花地轉一圈,未必能引起孩子對於繪畫的興趣。 其實,我們不必捨近求遠,就在你自己家裡,就有一座小型的「美術館」,而且這座「美術館」藏品還很豐富,藝術流派眾多,且與孩子毫無距離感。
  • 兒童節帶娃去哪兒玩? 「2019北京798兒童藝術周」精彩活動多多
    每到節假日作為家長都很犯愁帶孩子去那裡玩呢?眼下「六·一」兒童節到了,動物園去過很多次了,遊泳館的泳池裡像下餃子一樣,景區裡人擠人。怎麼辦?這次我們要來點不一樣的!「2019北京798兒童藝術周」活動,帶上您家寶貝來體驗一下吧!
  • 鄭州這些地方好玩又免費,天氣涼爽帶娃去這裡!
    這裡還有遊樂設施,還可以燒烤,帶娃遠離城市的喧囂,到此放鬆一下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二七紀念塔 二七塔大家都不陌生,可以帶娃參觀一下增長知識,之後可以在二七廣場逛吃逛吃。不管星期幾,二七廣場的人都不少,這裡可能是鄭州最有煙火氣息的聚集地了吧。
  • 帶娃逛展會,這麼玩收穫多多
    我喜歡帶孩子逛博覽會,因為對於我來說,帶孩子去現場耳濡目染,會看到同行業很多最高精尖的東西,平常接觸不到,結合看過的書,收體驗就會大不同啊!孩子逛過童博會,豪車展,奇石展,熱水器展,非遺文博會,電動車展等很多不一樣的展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帶娃玩轉文博會的。
  • 當代藝術就只能去美術館拍照嗎?|知物美術館
    Close to Art or Close to Machine-About the Thoughts Conversion of WalterGropius現在很多人有事沒事喜歡逛美術館,美術館一個向來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場,現如今也成了「網紅們打卡」的必備的新時尚。
  • 另眼看東京,逛幾間不一般的小眾美術館
    其實在京東及周邊,隱藏許多大大小小的,風格迥異的美術館或藏有價值連城的美術作品和歷史文物,另眼看東京,讓我們一起變身文藝青年吧,去東京逛幾間不一般的小眾美術館吧!草間彌生美術館全球首間草間彌生個人美術館,位於新宿的一棟五層樓的白色建築,大面積錯落有致的落地窗戶,和曲面的外牆,讓新館極具辨識度,帶著「圓點女王」「怪婆婆」等諸多標籤的草間彌生,所到之處,都會掀起一股「波點風」,刷爆社交網絡,如果你有機會去東京。草間彌生藝術館一定是不容錯過的目的地。
  • 最好的審美培養方法:帶孩子參觀美術館
    如果被問為什麼你不帶小孩去美術館呢?大部分家長會反問「那裡的東西小孩看不懂吧?」其實不是小孩看不懂,而是在大部分家長心目中,美術館是專業的,讓人敬畏。在西方國家,美術館是孩子們經常去的地方,他們認為,藝術與教育一詞的含義是不可分的,一個缺乏基本藝術審美和常識的人不能算受過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人。
  • 美術館書店:嘈雜時代,藝術的文字居所
    「在嘈雜時代,為藝術保留文字的居所。」 究竟是何種吸引力,讓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選擇把《桂花》中文版的首發式選在了美術館書店?包括前些天上海的「詩歌來到美術館」迎來了最年長的詩人——93歲高齡的灰娃。
  • 魔都這八大美術館,不僅好逛還好吃!
    好展雲集的藝倉美術館,最近正在舉辦「民謠教父」Bob Dylan的全球首發綜合藝術大展。包括手稿、素描、油畫、雕塑以及影響資料在內的,近300件鮑勃·迪倫最為重要的藝術作品,都會在這裡悉數展出。一樓二樓的展廳空間,常年舉辦各類當代藝術和設計展覽。最近正在展出的《塔臺呼喚》,以「人類登月50周年」為契機,帶領我們探討關於「宇宙探索」這個經典的話題。展覽作品涵蓋攝影、影像、繪畫、雕塑、服裝、裝置、人工智慧等多種類型,內容非常豐富,有時間的話可以好好逛一逛。
  • 西岸美術館:讓公眾參與藝術生產
    上述對話發生在家住嘉定區的市民周女士和西岸美術館保安小秦之間:一個經常坐地鐵來徐匯濱江逛美術館,另一個則對觀眾的每個提問對答如流。  小秦的訓練有素,來自西岸美術館開館一年來不斷增長的觀眾黏性。據了解,一年來,美術館共舉辦6場展覽和600餘場各類導覽,此外還舉辦了20餘個公教項目約500場公共文化活動。從去年11月8日開館至今,有42萬人次推開西岸美術館的玻璃大門。
  • 民營美術館在「藝術」與「商業」間起舞——專訪寶龍美術館館長呂...
    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開啟了長達四個月的展期;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等四大藝術博覽盛會同期開幕;龍美術館、杜夢堂、華氏畫廊、Chi K11美術館、外灘美術館、貝浩登等分別帶來路易絲·布爾喬亞、米婭·芳夏格裡芙·索洛、前川強、卡塔琳娜·格羅斯、弗朗西斯·埃利斯、村上隆等藝術家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丁乙、李真、劉野、苗穎、呂振光
  • 如何真正優雅地「打卡」美術館?
    逛美術館已經成為當下最潮流的一種生活方式。女孩們穿上茶歇裙,化好精緻妝容出現在美術館,留下與藝術的專屬記憶。而除了在美術館拍照,我們還能如何更好地與藝術發生關係?行走在美術館,你需要一雙舒服的鞋子、輕盈且大小適中的包,也可以帶上一條防冷氣的披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