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真實世界裡的女性現狀其實是這樣的:72%的女性感受到自我發展被限制;84.78%的單身女性有過被催婚的經歷;50%的女性遭過職場歧視;58%的全職媽媽患焦慮症狀。
關於女性,沒有身高過得去就可以忽略體重的評價,沒有月薪可觀就能隨性打扮的理論,更沒有經營家庭的全職太太受到集體尊重的先例。
社會給女性的要求不僅是事業穩定,還要求她們保證家庭溫馨、孩子出息、甚至是自我形象……在重重壓力下,專門紓解女性壓力的療愈師正堅持為女性發聲,即使這樣可能引來更激烈的質疑。
每一天開門,都是不開心
2013年初,形象管理老師美翎接到了第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
「老師您好,我能預約一個造型設計嗎?對,就我一個人。」這是一個女生,並不是為了婚禮或演出來試妝,而是真正地想要和韓國明星一樣,做一次妝造。
當時,美翎老師剛剛把自己的門店信息發布到網絡和APP上,開通了個人體驗名額,網絡立即為她帶來了流量。這也得益於自媒體的飛速發展。美妝穿搭博主不斷走紅,女明星的舞臺造型圖、機場穿搭圖多到九宮格都放不下。人們只要看看手機就能夠跟上時尚潮流。
為了這位顧客,美翎老師精心準備了果汁、咖啡、茶點,還選擇了一款清新甜美的香氛。隨著加溼器氤氳的水汽散布整個房間,美翎老師迎接的卻是一個沮喪的女孩——
「老師,我想換個男朋友喜歡的造型……」
女孩滿意地走了,她沒有喝過擺在茶几上的飲料,也沒有提起好聞的氣味,但是她講了一個女孩挽回男友的故事,只是約好如果有下一次約會,她還會請美翎老師幫忙化個妝。
這是我為了跟風一次「泫雅妝」,在美翎老師那裡聽到的故事。我也喝到了一杯果汁,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款口味,但我聽到了一個老師問過所有客人的同款問題:「為什麼你想要變得和圖片裡一樣呢?」
因為在這以後,美翎接待了更多的「散客」,她們總是拿著手機裡偶像明星的圖片請求老師也給她們做同樣的造型,也會說「這個妝最近特別火」、「老師我適合這個造型嗎?」……老師說她每一次為女孩子們開門,都能看到客人帶著煩惱和不自信進門,然後漂漂亮亮地送走帶著笑容的她們,只是下一次進門時,客人們依然帶著各種煩惱,依賴著美翎老師和她的團隊。
我不記得當時我回答了什麼,我很少深思一時興起的衝動背後是怎樣的心理。但美翎老師送走點著假淚痣、模仿明星穿搭的我時,看著我的眼睛說:「希望你下一次來的時候,我可以為你自己的穿搭化一次妝。」
我想,美翎老師一直在思考她能夠做什麼,才能幫助女性認可自己。
馬路邊邊的插花
我再一次聽說美翎老師的近況,是看到了造型工作室客服號更新的一條朋友圈:美翎老師重新進修,成為了一位療愈師。卡點療愈師訓練營的介紹搭配著老師的近照,一張拍攝在花田邊的照片。
她說:「這是專為梳理女性情緒壓力的課程。」是老師熟悉的風格。因為文案裡還寫著:精緻,是真心喜歡自己,為自己布置生活,不需要依賴別人的看法。
服裝療愈課程現場
說來慚愧,我的直覺反應是在心裡吐槽:「聽起來奇奇怪怪的。」我堅持認為大家都那麼忙,誰有空聽課呢?看了眼外圈花瓣微微發黃的粉玫瑰,我把它從玻璃瓶裡拿了出來,丟到了垃圾箱裡。即使這是我收到的第一束玫瑰,我也只能沮喪自己無法好好照管它。也許是我沒有為它好好澆過水,也沒有擋過風、蓋過玻璃罩,即使我也在孤獨的星球上,但它好像不比其它玫瑰更珍貴。
然而,它就是那麼不一樣。
幾天後的早上,我看到我的玫瑰被打掃樓道垃圾的阿姨撿了出來,細心摘掉了邊緣發黃的花瓣,一支支插在了塑料礦泉水瓶裡,被放在馬路邊邊的水泥臺階上。每一朵玫瑰都享受著一樣的陽光,擁有同樣的、三分之一水瓶的水。
可能是在礦泉水瓶裡的玫瑰開得比在我的玻璃瓶裡更美,也可能是保潔阿姨對生活的熱愛,那一刻,我突然悟到了療愈師說的「精緻」。
百座城市,一種期待
我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加上了美翎老師的微信。
美翎老師說她現在有了一個沉澱了十年的團隊,除了從她老本行的知識裡提煉出的《品衣識人》,還上線了服療學院APP,裡面包含25節主修理論課、13節輔修課程,以女性服裝搭配為載體,通過心理學知識療愈、重塑女性,從內而外地擺脫束縛、自由綻放。
「這四年都在學習心理學嗎?」
「邊走邊學呢。」
線下巡講實況(攝於2018年)
原來,我已經是後來者了。卡點療愈師們在這4年時間裡,走遍了全國一百多座城市,累計線下巡講5000多場。每場巡講都持續2天,陪伴億萬女性度過了24萬個小時。
是的,24小時制。儘管名為「訓練營」,但並非講課,而是一種陪伴。除了理論知識的介紹,更多的時間裡,療愈師們會用傾聽、分享的方式接納背景各異的女性。卡點,可以理解為「心結」,那些無法釋然的糾結如果需要長久的疏導和勸慰,療愈師們只會義無反顧地付出。
我向你走來
曉敏姐是一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職業經理人。職場裡的女性總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於是,當她在人生只剩下黑白灰的時候,選擇聽了一節課。
「感覺我的世界照進了一道光,我立馬為我的好感覺買單。」第三天,她穿著一條紅裙子去為巡講助場時,路過了一家水果店。如今,她依然能準確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只是隨口問了一句水果甜不甜,店主笑著回了我一句『水果和你一樣甜!』,那一刻,我從笑起來都不快樂的狀態裡醒了過來。」
卡點療愈師的話不一定會讓我們醍醐灌頂,但通過一席話,我被花打動了,曉敏姐因為水果而醒悟,還有更多女性,開始發現魅力是由自身散發的。這大概就是使命「傳播美、分享愛」的具象內涵吧!
我有幸也聽到了卡點療愈師的理論課程。美翎老師從現實的煩惱出發,講述一個個道理。它沒有心理學專業詞彙那麼高深難懂,但總是陪我們拾起人生路上那些被忽略的道理。
服療學院(在線課程APP)界面示意圖
「第五年,我想是時候把課程放到線上了。」也許是當年形象管理和網際網路碰撞出了新事業的靈感,美翎老師很期待卡點療愈師訓練營的線上之旅。區別於傳統心理諮詢師懷著一堆大道理,坐在診療室裡等候人們敲開房門,卡點療愈師們擔憂這樣的距離感會讓更多三四線城市的女性望而卻步。今年開始,他們更注重利用社群的優勢,開展視頻一對一講解,利用語音和文字進行分享,讓每位女性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邊學邊釋放。
如果我們不敢去「候診」,那也可以等療愈師走近我們。
觀察者和體悟人
如今,社會正從「女性能頂半邊天」傾斜到「女性只能頂半邊天」的口號裡。輿論正在扼殺成功女性的靚麗:賺錢的被猜忌,漂亮的被取笑,顧家的被輕視,女性身上的責任和不信任是一起增加的。
卡點療愈師訓練營以「觀察者」的角度分析現狀,總結現實,最後形成原創理論為女性發聲,紓解女性情緒壓力。
「聽到就是悟到,開心就是開悟。」每一次語音分享的開頭,美翎老師都會如是說。即便我們需要觀察生活,但經世依然需要體悟。這並非要讓女性憑藉弱勢地位爭取更多利益,而是希望我們以陪伴的方式分擔社會賦予的「半邊天」壓力,讓女性活好自己的一片天。
未來,卡點療愈師訓練營會持續感知女性壓力,無論是女強人,還是全職太太,期望每位女性都能綻放自己!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