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遼陽日報專稿)記者12月6日獲悉,燈塔市西大窯鎮高力寨村青年農民徐曉光刻苦鑽研絨山羊繁育技術,他家的絨山羊人工授精受孕率在90%以上,與國內一般情況下受孕率55%左右和國外85%的受孕率相比,已達到領先水平。
今年36歲的徐曉光養殖絨山羊已有13年時間,他深知羊群改良的重要性,但一隻優質種公羊20萬元的高價讓他望而卻步。2006年3月,他參加了遼陽市畜牧技術推廣站舉辦的絨山羊改良培訓班,初步掌握了人工授精技術。回來後,他為5隻母羊做了人工授精,結果無一受孕。他把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彬等技術人員請到家,現場對他的操作過程逐個環節地查找原因,讓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他。李彬告訴他,人工授精操作技術是一方面,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找準最佳時間,適時配種。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徐曉光逐步掌握了人工授精的最佳時間,總結出一套成功經驗。2006年9月至10月,他家的60隻母羊全部實施人工授精,有56隻受孕,今年春天產下72隻改良羊羔。這72隻羊羔不但個頭兒大,而且絨毛的密度、細度、長度都好,平均每隻公羊羔賣到2000至3000元,最好的一隻有人出兩萬元他都沒賣。今年秋天,他為63隻母羊實施人工授精,有52隻受孕。21天後,他又對未受孕的11隻母羊進行補配,現在他家63隻母羊通過人工授精全部受孕。徐曉光說,經過兩三年的改良,他家養羊的收入將從每年10萬元增加到20至30萬元。(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