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興寧區的鄉村大地上,處處能看見鬱鬱蔥蔥的花卉苗木和整齊排列的蔬菜大棚;村莊路面乾淨整潔,小高層的自建房拔地而起,人們安居樂業……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映入眼帘。
近年來,南寧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挖掘鄉村「好山、好水、好景」等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科學規劃引領鄉村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融合發展。8年來,興寧區在「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方面主動探索、妙招頻出,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種植產業和蔬菜大棚種植基地,推進農旅結合,走出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鄉村建設之路,增強了城區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風貌整治 共建乾淨整潔新鄉村記者近日走進興寧區三塘鎮圍村,乾淨整潔是該村給人的第一印象。村中道路已基本實現硬化,通往家家戶戶的鄉間小路也全都鋪上了水泥。硬化路的修建,便利了村民的出行,來村中採購農產品的貨車也漸漸多了起來。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圍村的道路依然保持潔淨。
為開展好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圍村曾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開展「三清三拆」工作。在村委的帶領下,圍村共組織210人次開展「三清三拆」活動,清理垃圾400餘噸,拆除危房5間、牛棚豬欄40處,拆除面積達2250平方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過去,牛欄豬欄臭氣燻天,危房無人拆除,垃圾在路邊隨處可見,甚至在水溝中發臭,而現在這些現象都不復存在。
圍村鄉村風貌的改善只是興寧區鄉村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截至今年10月12日,興寧區鄉村風貌提升基本整治型村屯項目建設已完工,完工率100%。據不完全統計,共開展房前屋後清理642戶,清除池塘淤泥44處,拆除亂搭亂蓋74處,拆除農村危舊房150戶11180平方米,拆除廢棄建築77處,開展「四微」整治123戶893平方米。
如今的圍村,自建房青瓦白牆,整齊排列,裝潢極具壯族特色。房前屋後,沒有果皮紙屑等垃圾,也沒有成群的雞鴨在屋前亂竄,一切都井然有序。村內定點擺放垃圾桶,家家戶戶都已習慣將每天的垃圾投入垃圾桶。
這一切,離不開城區清潔家園的治理。興寧區組織了幹部、村民對城鄉接合部、鎮圩市場等八大區域進行集中整治,組織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月」「百日攻堅戰」等活動,督促群眾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
同時,在清潔水源和田園方面下大功夫,完成了對轄區內5個飲用水水源地排汙口的排查及白鑿山、西雲江和東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對養殖業實施科學規劃和引導,對畜禽養殖、汙水垃圾、集雨區內植被等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共對12家畜禽養殖企業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共查處6家存在環境汙染隱患的企業,關閉4家汙染嚴重的小企業。截至今年10月28日,累計清撿田園面積4.932萬畝,清撿農業生產廢棄物4.47噸,培訓農戶2300人次,城區清潔技術推廣面積4.328萬畝。
現在,興寧區垃圾圍河堵塘、汙水亂排、養殖糞汙亂堆狀況已經得到明顯改觀,轄區內水體清潔,人畜飲水也很安全。
綠色轉型 花卉苗木產業促振興說起「十裡花卉長廊」,大多數南寧人都知道在三塘鎮,這裡已經成為花卉苗木種植基地。興寧區在2015年已經完成15個示範村屯綠化任務,累計種植綠化大樹4561株,成活率97%,綠化面積79.3畝,資金投入330萬元;完成139個一般村屯綠化任務,累計種植果樹9402株,成活率94%,綠化面積139畝。
2016年,興寧區共完成9個示範村屯綠化任務,建設護村林、護宅林、護路林和休閒小區等,示範村屯累計種植綠化大樹2981株,成活率97.8%,綠化面積45畝;完成140個一般村屯綠化任務,綠化面積71.77畝,資金投入140萬元。
不僅僅是興寧區對村屯進行綠化,讓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綠色宜居,村民也通過土地流轉,大力建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積極參與「生態鄉村」建設。
圍村位於三塘鎮「十裡花卉長廊」規劃建設片區的中心區,距離三塘鎮約5公裡。近年來,圍村那井坡緊跟「十裡花卉長廊」景區規劃建設步伐,在村莊規劃建設、產業轉型、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通過土地流轉,大力建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不僅提高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還為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就能夠實現就業。「以前在家務農,不光幹活累,收入還很低。自從來到這裡工作後,收入大幅提高,生活也越過越好!」在該村花朵朵園藝場工作的陸阿姨說。
圍村村民郭秀強開了陶田園多肉基地,今年已經是第5個年頭。5年來,郭秀強通過學習村委發放的花卉種植手冊以及去雲南學習種植技術,將多肉基地做大做強。不光是位於圍村的多肉基地有銷售業務,郭秀強在民族大道的花卉店一天也有1000多元的銷售額。目前,他的多肉基地正處在轉型階段,考慮擴大花卉的種植種類,讓商品種類多樣化。「除了種植多肉,還嘗試種植月季,等基地的花卉品種實現多樣化後,我相信訂單銷量會越來越多。」郭秀強對多肉基地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
目前,圍村有上百個花卉苗木種植場,已經在花卉苗木種植方面形成了產業規模,吸引了大量客戶來圍村採購花卉苗木。圍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楊仕繁介紹,現在圍村人均年收入顯著提高,已達1.8萬元。
旅遊興村 農家樂吸引八方來客圍村的花卉苗木種植場大多分布在道路兩旁。走在圍村的鄉道上,向兩側看去,花海連片,滿眼斑斕,讓人沉醉於眼前的景色,空氣中飄來的花香,也讓人頓時心曠神怡。這樣的自然美景一傳十、十傳百,圍村風景秀麗的美名便傳開了。
依託「十裡花卉長廊」的區位優勢,以及秀美自然風光,圍村打造農旅融合新模式,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
在圍村,農家樂的體驗活動種類豐富。遊客可以賞花賞樹,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可以騎馬射箭、釣魚燒烤,還可以在草坪上放風箏玩遊戲,在沙坑裡堆土玩沙……玩累了,遊客還可以到農家樂品嘗原汁原味的家養土雞和魚,以及農家肥種植的綠色蔬菜。
目前,圍村136農莊、嘉寶果農莊、醉仙野葡萄園等獨具特色的農家樂,都得到了遊客的普遍認可,成為南寧市市民近郊旅遊的好去處。
圍村曾先後獲得農業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第五屆全國文明村、自治區五星級農村基層黨組織、自治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範村、自治區綠色村屯、南寧市首批民俗民居示範村屯、南寧市綠色示範村屯、興寧區黨建示範點等榮譽稱號。雖然取得了這麼多榮譽,但圍村村委會主任楊仕繁表示,圍村不會停滯不前,將繼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是,在堅守耕地保護的前提下,加強並規範農家樂建設,豐富農家樂的旅遊項目種類,繼續走農旅結合的鄉村發展之路。
像圍村這樣成功發展農家樂的鄉村,在興寧區不止一個。目前,興寧區已組織4家單位申報星級農家樂或鄉村旅遊區。未來,農旅結合的產業模式,將給當地村民帶來更多收益。
產業致富 蔬菜大棚越辦越紅火讓村民富起來,大伙兒兜裡有錢了,日子才會越過越舒心。除了發展花卉苗木種植,興寧區還扶持其他產業發展。五塘鎮西龍村就因為蔬菜大棚種植遠近聞名,吸引了不少外地收購商前來採購各種蔬菜瓜果。
陸堅邦是西龍村發展大棚種植的第一人。2010年,他投資120萬元在西龍村壇白坡建設了佔地102畝的80座鋼架標準大棚,成立了西龍村壇白坡國粹農業合作社,進行甜瓜和蔬菜大棚無土栽培,年產值150多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陸堅邦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開創了紅火的事業,還努力帶動家鄉人民富裕起來。他開始推動「農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大戶帶動小戶」這一創新模式。為了讓農戶種植活動專業化規範化,他免費開培訓班授課,併到田間地頭指導,平時也在微信群裡及時解答農戶的疑問。一個人的力量終究不夠大,於是,他把種植技術傳授給合作社裡的10多名技術員工,讓他們也走出去把技術教給其他農戶。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陸堅邦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自掏腰包給貧困戶免費發放了價值四五萬元的種苗,幫助他們依靠種植果蔬致富。在陸堅邦的幫扶帶動下,西龍村進行蔬菜大棚種植的農戶越來越多,村民收入不斷提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未來,西龍村還將建設一個600多平方米的科普展示廳。一樓展示西龍村的果蔬品種、蔬菜大棚種植技術等,向到訪的賓客介紹西龍村蔬菜大棚種植業。二樓則打算做直播帶貨,讓西龍村的好產品遠銷區內外。
目前,興寧區已培育32個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了31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打造了1個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建設了33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在集體經濟收入方面,興寧區37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86.5萬元,其中5000元以上的行政村有31個。
補短板強弱項奮力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自2013年「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興寧區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認真謀劃、多措並舉、攻堅克難,持續開展以「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為主題的「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區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基層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興寧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以鄉村振興「五個總要求」為指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奮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興寧區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本版撰文:本報見習記者禤智君本版圖片:本報記者梁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