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璇家的客廳本就方正,一面隨意倚牆而立的巨型鏡子令整個空間看起來更加寬敞明亮,白色與米黃色系的硬裝與家具鋪就一塊清爽的底子。 2.餐廳的地板與餐桌椅都是老榆木的材質,擺了幾盆色彩嬌豔的花卉作為點綴。 3.因為屬相是馬的緣故,沈璇家裡有不少以馬為主題的裝飾,比如這隻青銅馬。 4.作為愛花之人,陽臺上自然少不了各種盆栽,銅錢草以及多肉植�
早報記者 俞冰禮 楊洋 圖 Zhuang
離開喧囂的市中心,不但街道逐漸地冷清下來,連溫度都仿佛低了不少,讓人只想儘快步入室內。本以為造型師的居所必然是布置精巧、構思新穎且色彩繽紛。但一走進沈璇的家,卻感覺簡單得令人有點不知所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三室兩廳格局,空間緊湊,幾乎沒有多餘的浪費,目光隨著暗黃色的地板蔓延開去,所及之處不過是沙發、茶几、餐桌等一些尋常家具,或許正因為此,那些散落其間造型各異的裝飾物件,在略顯單調的白色牆壁和天花板的映襯之下,恰恰顯出一種不易察覺的別致和情趣來。
女主人身著淺灰色開衫和牛仔褲,閒坐在沙發上,笑意盎然。她的工作室在華山路上,原本是想住在市區,但為了換取更大的空間,毅然決然犧牲了每天路上的時間。在這個略略偏遠的小區住下已有近一年時間了,中午時分去工作室,傍晚回來。她說:「只要不上班就想宅在家裡,看看書、聽聽音樂,間或請人來做身體保養。」這大概就是一個時尚圈女青年的居家夢想,在一份靜逸中沉浸自己的靈魂,而不是苟居於城區一隅任汽車喇叭轟炸自己疲憊的神經。
和諧的家具
沈璇特別偏愛紋理清晰、線條粗狂的美式風格,餐桌、茶几、板凳甚至一面斜靠著牆壁的大鏡子的框架,都是她依照中意的樣式讓廠家用老榆木打造,這種被北方人稱為「櫸木」並隨處可見的老黃榆木,據說時間久了會呈暗黃色,紋路好看、肌理緻密,暗黃色深淺相間成紋。撫摸上面略顯粗糲的紋路,會有一種歲月斑駁的感覺從指縫滑過。而那些極簡的沒有任何累贅的幾何設計,勾勒出起居室內最為舒暢的框架線條。近兩米的長方餐桌配以同樣材質的長凳,仿佛是從歐洲某個古老城堡直接搬來此地,所缺者不過是一盞搖曳著昏暗燭光的古銅燭臺。
客廳連同餐廳均是採用和老榆木相同紋路顏色的實木複合地板。俯下身細細觀察時,竟然幾乎看不到縫隙,緊密得如同一整塊。踩在上面腳感舒適,一問才知下面鋪了地暖。而直照入內的陽光更加增添了這份暖洋洋的慵懶,盤腿靠近陽臺席地而坐,望著樓下一片綠地,即使什麼都不做,也不會覺得睏乏無聊,僅僅片刻,那種閒適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屋內的家具倒並非全是暗黃色調,進門左手的鞋櫃和中間的電視櫃不僅使用別具一格的藍綠色,其迥異於簡潔線條的歐陸式樣使得屋內瀰漫著一股時下流行的混搭風。一家西洋家具行按照沈璇的要求將其刻意做舊,斑駁破落的表面和同樣略顯滄桑的地板倒也異曲同工。由於牆壁的大量留白以及主體偏黃的色調,這兩件藍綠色的家具並不顯得特別突兀,看久了反而有種恰到好處的協調。頗令人詫異的是餐桌邊除了長凳之外的另外兩張白色歐式靠椅,就這麼在另一側和長凳隔桌相望,盡顯主人的隨意揮灑。
形式多樣的配飾
家具簡單,裝飾的小物件卻是不少,甚至一些用品因其獨特外表也混淆其中充當起點綴來,混搭的更是隨心所欲。比如鞋柜上一個雕刻精美的紫褐色小木盒,裡面裝的是友人從印度帶來相贈的茶葉,被隨手一置,反而讓人認不清它的真面目,以為是可供把玩消遣的裝飾品。而大概是因為主人的生肖屬馬,形態各異的馬形裝飾便隨處可見,電視櫃左側是一匹不過三十公分長的青銅馬,據說也是朋友從印度帶來的禮物,馬首連著身子到馬尾其實只是一根銅條,很有一點抽象畫的味道。右邊是三隻大小不一相同形態的紅色木馬,配上帶有圖案的白色馬鞍,這樣的中國風設計居然是產自瑞士。當然最吸引人眼球的還算是沙發角几上碩大的馬頭燈,據說是一位名家的設計,通體乳白色的陶瓷馬頭頂上是一圈燈罩,進門總能第一個發現它。圍繞馬頭燈的便是一圈碼得整整齊齊的書,斜靠在米色絨布的沙發上,一探手便能取到,立時閱讀起來,這份隨性,似乎比之在書桌前正襟危坐更來得愜意。
植物小天地
整個起居室還有一個亮點便是俯首皆是的綠色植物盆景。餐桌上的一束月季花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地插在玻璃瓶中,但不那麼刺眼的粉紅配上白色的紗簾,立刻營造出溫馨的居家氣氛來。而窗臺上形似玫瑰的花朵用手一捏,原來只是泡沫製作,倒也以假亂真。
通向臥室的走廊拐角處,電視櫃右側白色柜子上的雪柳已經悄悄冒出細長的葉子,到了開放季節繁花滿枝,宛如白雪,不知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和旁邊的麋鹿雕塑擺在一塊,小小的角落便成為聖誕節最好的詮釋。而在另一邊,一盆滿天星花細如豆、繁盛細緻,雖還不是盛開之季,但松鬆散散地聚在一起,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極具婉約雅素之美,和那雪柳倒也相得益彰。
推開陽臺的移門,緊靠左側竟然還有一片小小的天地,「這個是銅錢草,這個是長壽花,那個也不知道叫什麼……」雖然並不能說出每一種植物的名字,但這並不妨礙沈璇對它們的悉心照料。雖然植物盆栽擁擠在不過一平方米的小小空間,但和多數人家不同的是,其中匠心獨具地布置了一些動物玩偶,兔子、蝸牛、小猴……甚至只是一朵蘑菇、一雙小鞋,遍布其中,平添了幾分童趣。而裝載花草的器皿,再次顯示了她的隨性爛漫,有陶瓷有巖石,還有放置葡萄酒的木箱,擱一隻空瓶子進去陪襯卻並不難看,大概也是混搭的魅力。問過沈璇心目中混搭應該怎麼理解,她認為,沒有什麼固定的概念,每一樣東西看著舒心,擺著合適就行了,家畢竟是用來居住的。空閒時澆澆花草、翻翻旅行讀物,或許靈感就如這些清新淡雅的植物一般,悄然地滋長出來。
色彩斑斕的衣帽間
沈璇作為資深的造型師,在穿衣打扮方面自有一套。她對於混搭的理解,是令人感覺舒服的撞色效果。她家裡的衣帽間很大,貼牆做了一隻L形的開放式衣櫃,基本上由隔板來分區,極少有抽屜。沈璇說,如今古董風潮來襲,古董衣裝成為時尚,她很後悔將很多舊衣裳送給人家,因為那些絢麗的染色和飽經風霜的材質會是家中最好的裝飾。當然,她現在擁有的衣飾也是色彩斑斕、風格多樣,復古水晶燈的照射更是令整個衣帽間蓬蓽生輝。
值得一提的是,沈璇的衣帽間裡還有一隻立式人形衣架,與舊時裁縫店裡的假人模特如出一轍,是做時裝網店的朋友送的。將隔天要穿的衣服提前搭配好掛在這個衣架上,起床之後就比較不慌不忙,米白色麻布與木頭的復古感覺,更會帶來一天的好心情。
超大碼私人貨架
Alexandre Herchcovitch是一位巴西的時裝設計師,住在聖保羅,居室的硬裝若稱其為簡單倒不如說是粗糙,家具也很破舊,但軟裝飾頗具特色,以復古的名義玩起了波普。
設計時裝是他的專業,而穿時裝則是他的興趣。在他的臥室裡,有一整面牆被超市貨架大小的開放式金屬衣櫃佔據,上面擺滿了疊放整齊的T恤與牛仔褲,顏色多得令人眼花繚亂。不工作的時候,年輕的他喜歡穿著鮮豔而隨意的衣服,讓自己感覺放鬆。他還在走廊的牆上釘了幾根金屬杆,用來將自己常穿的行頭掛在外面,方便穿搭。
像展示古董般展示鞋子
Michael Hainey是一名編輯與業餘作家,他的太太Brooke Cundiff是男士導購網站Park and Bond的採購總監,他們在紐約城中的家寬大明亮,是美式現代風格與法式懷舊風格的有機結合體。他們家的玄關處,擺放著一隻歐式古董玻璃櫃,黑漆與金漆搭配,將一柜子漂亮的高跟鞋襯得格外奢華,鞋柜上的白色壁掛雕塑和右側的兩幅黑白現代繪畫,更突出了女主人的不俗品位。至於男主人的衣櫃,則低調地藏在牆內,打開一扇房門,裡面竟是一個迷你的嵌入式衣帽間,柔軟的羊毛衫放在上層,中間是燙好、疊好的襯衫,下面的橫杆上掛著搭配成套的西裝與西褲,充分利用到每一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