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截至2月12日24時,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9804例。實時追蹤全國各地疫情地圖!小區病例軌跡一鍵查詢
來 源丨國家衛健委、湖北衛健委、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
鍾南山團隊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新冠活病毒
2月1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十九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會上,鍾南山院士團隊成員、廣州醫科大學國家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趙金存發布表示,2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合作,從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糞便拭子標本中分離到一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圖片來源 / 南方都市報
提問:此前,國家cdc、浙江省包括省cdc都先後分離出了病毒株,現有我們和兄弟機構之間分離出來的病毒株有差異嗎?為什麼會出現類似的差異?另外,我們此項研究,是否意味著進一步佐證了新冠肺炎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防控舉措上是否需要相應調整?
趙金存:對於傳播途徑,我們只能說是存在糞-口傳播或者糞-呼吸傳播的可能性,還需要進一步的明確其傳播途徑,所以不用恐慌。防控方面,還是需要注意個人衛生、便後洗手,不要參加聚集性的活動。我相信,此項研究成果出來後,國家也會對具體防控措施進行評估,酌情修訂舉措。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患者糞便中分離出來了病毒,提示我們在治療、檢測端,進一步加強對病人糞便樣本的監測。
應該說,很多兄弟團隊已經分離了很多病毒株,我們分離出來的病毒株,和武漢毒株高度同源,但確實存在一定的變異,有5個鹼基突變。5個鹼基的突變,相對於3萬個鹼基而言可說是微不足道。大家不要擔心這樣的變異,因為對於一個RNA病毒而言,變異是正常、可控的,我們後續會密切監測情況,有情況馬上回報。
樣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提供的糞便拭子標本
2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合作,從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糞便拭子標本中分離到一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該樣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提供的糞便拭子標本。實驗室通過多種細胞系接種樣本並傳代,最終從Vero E6細胞中成功分離出2019-nCoV毒株。
據悉,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團隊也同樣從患者糞便樣本中分離到病毒。此前,有報導在確診2019-nCoV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2019-nCoV核酸陽性,但在糞便中是否有活的病毒未知。
這個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的確存在活病毒
這個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的確存在活病毒,儘管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存在糞口傳播,但結合香港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最近發生同一建築發生2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與該樓的下水道的汙染相關。
所以提醒市民要更加重視個人和家庭的清潔,如便後請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暢,以避免有可能出現的糞便病毒的傳播。患者糞便中病毒的分離為我國2019-nCoV疾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對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已完成該病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並利用間接免疫螢光實驗結果顯示患者血漿可識別該分離株感染細胞(圖1),病毒粒子可在電鏡下觀察到,具有冠狀病毒典型結構(圖2)。
圖1.患者血漿
圖2. 負染電鏡結果
國家衛健委: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並不意味著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
據廣東通報,廣州醫科大學聯合廣州海關及中山五院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到病毒。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回應稱,從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不意味著糞口傳播就是主要傳播途徑。通過對病例臨床表現分析,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狀是初發症狀還是併發症狀,發熱、乏力、乾咳仍然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病毒傳播仍為呼吸道和接觸傳播為主。
全國新增病例15152例,新增死亡254例
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連降9天
據國家衛健委下午通報,2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152例(湖北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重症病例減少174例,新增死亡病例254例(湖北242例,河南2例,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安徽、山東、廣東、廣西、海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2807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17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9429人。
截至2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52526例(其中重症病例803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911例,累計死亡病例1367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804例,現有疑似病例1343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7153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1386人。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78例:香港特別行政區50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臺灣地區18例。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2月12日0—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312例,連續第9日呈下降態勢。
過去這一數據分別為: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治癒出院病人越來越多,從7日開始,每天治癒500例,今天應該已超過5000例;出院病人中,90%為輕型和普通型,10%為重症和危重症;平均住院日10天左右;92%的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療,積極的呼吸支持和循環支持,效果比較好。
查看各地詳情>>>全國新增確診15152例,累計59804例;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連降9天(附各地最新情況匯總)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14840例
據2月13日上午湖北衛健委通報,2020年2月12日0時-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其中:
武漢市13436例、黃石市37例、十堰市26例、襄陽市13例、宜昌市26例、荊州市321例、荊門市231例、鄂州市204例、孝感市123例、黃岡市264例、鹹寧市9例、隨州市31例、恩施州26例、仙桃市20例、天門市69例、潛江市4例。
全省新增病亡24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5例),其中:
武漢市216例、黃石市3例、襄陽市1例、宜昌市3例、荊州市2例、鄂州市2例、孝感市4例、黃岡市4例、鹹寧市1例、隨州市2例、恩施州1例、仙桃市3例。
新增出院80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423例),其中:
武漢市538例、黃石市17例、十堰市11例、襄陽市6例、宜昌市10例、荊州市22例、荊門市11例、鄂州市23例、孝感市28例、黃岡市89例、鹹寧市19例、隨州市11例、恩施州10例、仙桃市5例、天門市1例、神農架林區1例。
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48206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其中:
武漢市32994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2364例)、黃石市911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2例)、十堰市56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3例)、襄陽市1101例、宜昌市810例、荊州市1431例(含臨床診斷病例287例)、荊門市927例(含臨床診斷病例202例)、鄂州市1065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55例)、孝感市2874例(含臨床診斷病例35例)、黃岡市266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221例)、鹹寧市534例(含臨床診斷病例6例)、隨州市1160例、恩施州229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9例)、仙桃市48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2例)、天門市36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26例)、潛江市94例、神農架林區10例。
全省累計治癒出院3441例。全省累計病亡1310例,其中:
武漢市1036例(含臨床診斷病例病亡134例),黃石市9例,十堰市1例,襄陽市13例,宜昌市11例,荊州市23例,荊門市24例,鄂州市30例,孝感市49例,黃岡市58例,鹹寧市7例,隨州市14例,恩施州4例(含臨床診斷病例病亡1例),仙桃市16例,天門市10例,潛江市5例。
目前仍在院治療33693例,其中:
重症5647例、危重症1437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現有疑似病例9028人,當日排除3317人,集中隔離6126人。
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158377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77308人。
新增「臨床診斷病例」的提法,代表什麼?
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針對湖北省疫情特點,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根據該方案,近期湖北省對既往的疑似病例開展了排查並對診斷結果進行了訂正,對新就診患者按照新的診斷分類進行診斷。為與全國其他省份對外發布的病例診斷分類一致,從2月12日起,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
央視記者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專訪了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記者:什麼是「臨床診斷病例」?
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我們在看病診斷肺炎時,能夠拿得到的病原學,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臨床診斷。從臨床思維和臨床醫生的臨床路徑角度來說,增加臨床病例的診斷,有益於臨床醫生對疾病多一個判斷。
前一段時間我們主要是靠核酸來進行確診病例。實際上按照我們臨床診斷的標準,是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的。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診斷:
第一,如果病人在湖北或者在武漢地區,那肯定是已經有流行病學史了;
第二是發熱、呼吸道咳嗽、憋氣的症狀,這是臨床症狀;
第三是臨床有體徵,查體檢查;
第四個是CT影像。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肺炎,實際上能拿到陽性的比例以及培養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大部分是靠臨床醫生來對臨床病例下一個臨床診斷。
記者:怎樣認識核酸檢測和CT檢測的價值?
童朝暉:經常會有人討論,化驗重要還是CT影像重要。很多放射科的專家也強調CT影像的重要性,實際上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都是要有依據的。病人的病史、症狀體徵、臨床化驗、CT,都要分析,所以說這些對臨床醫生來講都不可缺少,需要做綜合判斷,綜合分析。
我們不能強調核酸的重要性,也不能強調CT的重要性。我們臨床醫生要會分析核酸相關的化驗,對CT影像也要會分析、會看、會讀。作為一個呼吸科醫生,一個臨床危重症醫生,我們要仔細地去詢問病史,發現臨床的蛛絲馬跡,通過臨床的查體手段,還有先進的檢驗技術。其實讀CT影像,既是放射科醫生的看家本領,也是臨床醫生的看家本領。做疾病綜合診斷的時候,化驗和CT影像,我們要綜合分析,不能強調某一個的重要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