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微風溫柔,廣州迎來了一年最好的季節,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機會。在草木依然綠意盎然的南方,想要欣賞紅葉漫天的景色?近日,天河溼地公園(原大觀溼地公園)的落羽杉開始染上微黃,將於12月迎來最「紅」季,成為廣州一個秋景打卡聖地。
觀景:
12月為落羽杉最佳觀賞季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天河智慧城的溼地公園看到,從天慧路到思成路的狹長地帶,沿著新塘水庫生長著大片的落羽杉,部分樹冠頂端已經有了些許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搖曳生姿。據了解,落羽杉別名「落雨松」,是落葉大喬木,樹形優美似寶塔,羽毛狀的葉叢很是秀麗。隨著氣溫降低,葉色變化加快,樹葉由綠變黃,再變磚紅,呈現出豐富的色相。
目前,溼地公園的這片樹林整體上還是綠色,自11月底起將逐漸變黃,到了12月紅色更勝,迎來最佳觀賞季。儘管如此,到了周末,公園裡的遊人不少,很多市民是衝著這片落羽杉來拍照的。市民邱小姐特地約了朋友到此遊玩,「廣州一年四季常青,很想看看秋景。我在網上看到說在這裡可以賞秋,可惜現在來早了樹葉還沒紅,不過這樣的天氣在木棧道走走還是挺舒服的。」
天河科技園管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落羽杉大概是在三四年前種植的,現在逐漸有了規模,主要分布在溼地公園下遊地帶,約1公裡的範圍。最受遊人歡迎的地段是靠近水庫的木棧道,尤其到了周末,遊人更多。」
休閒:
藝術空間成新網紅打卡點
在溼地公園不僅可賞美麗的自然之景,還能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氛圍。沿著湖畔一路走,就會與幾棟幾何建築群不期而遇,這是一個集合了美術館、圖書館、咖啡館的開放型藝術文化空間。
2019年7月,天河區圖書館天河科技園分館正式開館,經過與亨文化的精心設計、修飾,原來破舊的房屋變成一座時尚的湖畔圖書館,更是園區一個極佳的休閒文化場所。牆外人來人往,閒聊玩耍;牆內卻有幾分不可打擾的閱讀氛圍,800㎡的空間有上萬書籍,雖然比起廣州其他大型圖書館,這裡是小巫見大巫,但在小而精緻的館裡低眉舉目間,皆是一道道風景線。
圖書館旁邊還開了與亨美術館和咖啡吧,共同形成園區又一網紅打卡點。逛展、看書、親近自然,再來一杯咖啡甚是怡情。「難得有一處能安靜看書,又能欣賞自然之景的地方,以後要經常來……」這是不少市民來此後發自內心的感慨。
園區提醒遊客:
錯峰出遊景色更美
據了解,天河溼地公園原為大觀溼地公園,為提高辨識度和影響力,於去年9月更名。溼地公園位於天河智慧城高唐新建區東部,大觀路西側,背靠舊羊山,南接車陂湧支流楊梅河。總長約3公裡,總佔地面積約47公頃。該項目於2013年9月開工,2015年建成,2016年7月2日正式向社會開放,是廣州首個按照國家「海綿城市」理念試點建設的標誌性生態景觀。項目總投資1.5億元,可容納遊客約3000人。
自2019年起,天河溼地公園的秋色登上各大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廣州秋遊聖地推介,成為天河生態名片和新晉「網紅打卡點」。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到了落羽杉最「紅」季,去年周末期間公園單日最高人流量達1萬人次以上,車流量超2000臺,也給公園管理帶來一定負擔。
根據規劃設計,天河溼地公園日均遊客承載量為3000人次,停車位配套為100個。為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打造海綿城市生態水系廊道,公園部分親水棧道在設計和施工上沒有安裝護欄,因此園區建議市民錯開出遊高峰期,在公園遊玩時,更應注意安全並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引,文明遊園。
交通指南:
公交
高唐路站:B26、581、776、901A、902
軟體路站:78A、320、355、494、494A、497、581、774、776、902、903、B4、B26
華觀路中站:78A、578
地鐵:
地鐵6號線高普路北站出,轉乘494、494A、497到軟體路站下車;
地鐵21號線大觀南路站出,轉564/564a到大觀北路站下車。
自駕:
市區(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廣園路、臨江大道等)開到科韻路,往北直到盡頭(歲村車管所附近),接入雲溪路,向右(科學城方向)行駛2公裡,留意軟體園管委會路標(在大觀路口隧道前左轉)。另外,還可通過五山路、廣汕路、大觀路各入口進入天河軟體園。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丹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